01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孩子,我再也不會用自己的經歷簡單看待
我是985,他爸爸是211,我們倆學生時代,讀書都十分輕鬆,不需要父母操心,自己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
所以,我總覺得,學習這件事是很簡單的,到了上學的年齡,送進學校,孩子自然就會了。
當然,也有一點自己的小算盤:
我們倆都算是學霸,正正總不會得負吧。
我也不要求孩子成為學霸,現在機會多,我與他爸爸都有足夠的條件,幫助孩子走更輕鬆點的路。
所以,學習這件事,我們並沒有太在意。
孩子小時候,我總覺得這麼小,以後上學多辛苦呀!
趁現在還沒上學,先玩著吧!
再說,玩可以開發智力,我們小時候也是滿地跑玩過來的。
所以,孩子整個學前階段,一路傻玩,一個字不認識,一個數不會算,保持了一張白紙的真實狀態。
可是,現實給了我當頭一擊。
他真的完全跟不上,差到可以把人憋出心臟病的那種。
上學兩個月,其他同學已經能看著拼音,自己看故事。
而他,拼讀一個拼音,P和q有時還分不清。
上學一個學期,其他同學已經能熟練地在五分鐘內,完成100道20以內的加減法;
可是,他還有一大片沒做完,更可怕的是,做完的題目裡也有很多是錯的。
讀一篇課文,磕磕絆絆讀很久;背誦,更不用說了,背了前面的,忘了後面的。
久而久之,一坐到書桌前,他就開始扭來扭去,玩筆玩橡皮。
而我們呢,陷入了「拖拉拽吼」的惡性循環之中。
我總覺得學習是件簡單的事。
可是,現在教育對孩子的要求已然不同,兩個月讀整本拼音書,五分鐘做對100題加減法,這些,在我小時候是沒有的。
哦,對了,我小學時還不用學英語。
拿著老師下發的小學畢業考試卷,儘管985畢業,可是,我不得不承認,很多題目,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做。
有的是忘記了;有的要用上初中的方法,才能解答;有的知識點,我根本就沒學到過!
後來,通過與其他家長溝通,我才知道,現在學習的容量、難度與二十年前相比,已經提升了好幾倍。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落實到基礎教育中,必然要通過提升學習難度,培養高精尖人才。
可是,等我們明白這一切時,已經錯過了孩子學前啟蒙的最佳時期。
我們只能生拉硬拽,陪著孩子追趕,追著前面連背影都看不到的大部隊。
02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孩子,我再也不會信奉「快樂教育」
我曾經一度非常推崇「快樂教育」,是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
讓孩子按照他喜歡的樣子成長,這才是教育真實的樣子。
後來,我才發現,我對「快樂教育」的誤解太深了。
快樂教育,是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提出的教育理論。
他提倡:
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激發孩子的興趣,培植孩子的積極心態,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掌握各種知識。
快樂教育,並不是降低標準,放任自流。
而是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哪怕學習再辛苦,也能樂在其中,不知疲憊。
簡單地說,快樂教育不是不學習,而是用令人愉快的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自主學習。
可是,我卻簡單地將其理解為:釋放孩子的天性,不給孩子過大壓力,讓孩子自由發展,快樂就好,學習不強求。
我把「學習」與「快樂」放在了對立面上。
事實上,努力後得到的成績,其中的快樂也是真實的,學習從來不是輕鬆的事,非常辛苦。
可是,我把學習等同於受苦,還怎麼指望孩子努力拼搏?
曾經我一度認為,孩子做個普通的小孩就可以了,處處爭尖太累了。
可是,孩子自己並不這樣認為。
當他與小夥伴在一起時,他內心的「毫無成就感」,常常會被無形中打擊,會顯得自卑。
慢慢的,他變得對什麼事情都不再在意。
他變成了迷途中沒有方向的船隻。
相比較傻玩傻玩的低級快樂,孩子更想體驗的是,在付出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後,得來的高級快樂。
03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孩子,我再也不會搬用別人的經驗。
你知道教育過程中,什麼是最讓人絕望的嗎?
就是,經過我堅持不懈地努力與陪伴,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得更差了!
曾經,有一位媽媽的書非常火,孩子也因為被她送進清華,所以推崇她教育理念的人很多。
我也嘗試著,挪用到自家娃身上。
不隨意批評、打罵孩子;
孩子作業太多,我就幫其代寫;
孩子完成不了的學習任務,我會主動跟老師解釋。
甚至,還用獎勵玩電腦遊戲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作業。
據說,遊戲過程中玩的是智力投入,人家玩遊戲玩進了清華。
可見,它並不是洪水猛獸。
可是,孩子與孩子真的不一樣!
人家姑娘懂事聰明,學習能力強、自我管理能力佳,父母給予十分的信任,孩子回饋百分的努力。
我家娃,智商、專注度、時間管理、家庭氛圍、學習基礎都與別人差了一大截。
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原封不動地抄用,卻沒有考慮自家娃的實際情況,本身就是扯淡。
04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孩子,我再也不會討厭「雞血媽媽」
以前,我總覺得雞血媽媽太雞,把孩子逼得太緊了。
培訓班一個接一個,周末與暑假都被各種班塞滿;
奧數、計算機、機器人、架子鼓一個不落;
總是奔波在考證、拿獎、考級的路上......
幹嘛把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孩子的普通?
那麼多路可以選,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嗎?
人生是長跑,幹嘛非要在小學就比個你死我活?
天天被要求刷題刷題,肯定一點也不快樂;
缺少玩耍和運動,對孩子成長發育肯定有很大影響;
對孩子管得那麼緊,要是以後放手肯定會一盤散沙......
孩子每天被逼著學這學那,真是太不幸了!
然而真相卻是——
那些雞娃們,越學到後面,越輕鬆,快樂得很。
當我家每天追著學校作業到八九點時,人家每天早早地做完了學校作業,然後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看書、做課外題、玩。
更重要的是,那些學習優秀的孩子,完全不是傳說中的「書呆子」。
他們琴棋書畫,十八般武藝,信手拈來。
發表觀點,落落大方;與人交流,有禮貌、有教養;跟小夥伴一起外出遊玩,活潑開朗,甚至還能解決突發的小狀況,調節夥伴間的小矛盾,威信非常高。
玩個溜溜球,能參加學校比賽;玩個魔方,能在市裡拿獎;玩個機器人,衝進了省級賽。
再看我家娃,都說在「玩中學」,可是他卻沒玩出半點名堂。
玩的熱情很高,可是參加比賽,差得遠了。
我才明白,優秀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你以為,人家只會學習,可是他們更會玩。
玩的時候,會思考,肯動腦,有毅力,能堅持。
因為學習上獲得的自信,遇到困難時,更不容易放棄,「逆商」非常高。
一個人連學習上的苦都能吃,其它事情中遇到的困難,簡直是小菜一碟。
再看我家娃,因為學習上少有獲得成功的時候,不自信傳染了他的方方面面,從學習、交際到生活,他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怎麼比得了?
任憑我們怎麼鼓勁,他都不care。
他自己都知道,只是因為我們是他的父母,所以會安慰他、鼓勵他,他自己啥樣,心裡清楚得很。
努力變得優秀,是一種習慣,可惜曾經被我甩在環外,還不以為然。
05
所有這一切,都醒悟得太晚。
可是,教育過程中,並非沒有善意的提醒。
家長、親朋,基本不會跟你說這些掏心窩子的話,但是,老師是個例外。
曾經有好幾次溝通中,老師都曾中肯、委婉地提醒我注意這些方面。
可是,因為對老師群體的刻板印象,以及那本暢銷書中提倡的,要勇敢地與老師說「不」,我並沒有認真去聽。
我只聽了別人說的「輕鬆的教育方法」,卻忘記了,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陪伴,傾聽,尊重,引導......一步都不應該少。
為什麼,那些輕鬆的方式,我會去聽;而需要花時間、花精力的育兒方式,我就自動忽略了?
這大概就是人的天性,引導孩子、探索方法、持之以恆、陪伴教導,天天按照計劃去教育,真的太難了!
往往開頭很好,過幾天我自己都堅持不了。
漸漸地,把懶惰當成了佛系;把撒手不管,當成了靜待花開!
誰都希望輕鬆養娃,坐等收穫果實。
而事實上,養育的工作,父母的身份,不能被任何人替代。
孩子不是試驗品,教育方式,一定要根據他的特點,及時調整。
養育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
願你我都能,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