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實證分析報告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截至2018年4月30日,深市2110家上市公司中的2105家披露了2017年年報或年報數據,其中主板公司472家,中小板公司911家,創業板公司722家。2017年至今,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新增上市公司89家、154家。深市上市公司年報數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過去一年國民經濟運行的整體情況,折射出經濟轉型的過程、方向和正在形成的突破口。

  全樣本統計分析顯示:(1)深市上市公司總體業績保持平穩增長,盈利質量明顯改善;製造業公司表現亮眼,呈現全面增長態勢;第三產業增長動力強勁,新興服務業表現突出;創新驅動深入推進,戰略新興產業整體良好;行業龍頭及創新能力強的公司業績增長突出;新上市公司質地優秀,經營績效良好;併購重組回歸本源,持續推動產業整合與轉型升級;回報股東的力度持續增強,分紅亂象大幅減少;積極響應國家倡議,全力推動落實國家戰略。(2)三個板塊服務實體經濟的層次化特徵明顯,主板藍籌增長強勁,國有企業做優做強;中小板平穩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趨勢明顯;創業板成為創新創業引擎,新動能加速形成。(3)如下問題和趨勢值得關注:區域和行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依舊存在,新動能的培育和壯大需要更多包容與支持,併購重組的整合效果及業績波動風險值得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需要持續觀察。

  一、上市公司

  總體情況分析

  2017年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2017年國民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作為中國經濟的典型代表,深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增長,傳統行業回暖跡象明顯,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初步顯現。

  (一)整體業績保持平穩增長,盈利質量明顯改善

  營業總收入保持增長態勢。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46%,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同比分別增長20.33%、26.76%和27.83%;以可比數據為樣本,近三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營業總收入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1.47%、20.84%和29.1%,增長態勢較為穩定。

  淨利潤規模繼續平穩增長。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合計7295.02億元,同比增長20.58%,其中主板、中小板分別增長35.62%和18.89%,創業板下降15.21%,剔除個別權重股(溫氏股份和樂視網)的影響後,淨利潤增長4.43%。盈利面方面,深市92.97%的公司實現盈利;65.32%的公司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連續兩年持續盈利的公司中,460家公司(佔比21.85%)的淨利潤增長幅度超過50%。

  在業績向好的同時,盈利能力也有顯著改善。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為9.72%,連續3年增長。非金融上市公司毛利率為22.57%,較2016年提升0.46個百分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增長16.22%,連續兩年增長率在10%以上。扣非後的淨資產收益率為7.84%,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見表1)

  (二)製造業公司表現突出,呈現全面增長態勢

  盈利面、盈利能力以及經營效率均有所提升。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增速比2016年高12.5個百分點。在上市公司層面,深市製造業29個細分行業全部盈利,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6.2%,淨利潤同比增長34.18%。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分別為9.94%和23.18%,較2016年分別增長0.68和1.63個百分點;存貨周轉天數為79.19天,同比下降18.91天。

  傳統製造業企穩回暖,新興製造業發展良好。製造業細分行業中的鋼鐵、有色金屬、化學纖維、金屬製品業、紡織業、造紙業、非金屬礦物製品等傳統製造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淨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30%;新興製造業方面,專用設備、計算機通信、儀器儀表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25.74%、67.40%和62.32%。深市共有133家高端裝備製造公司,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增長39.71%和101.19%,新動能不斷增強。

  從產業鏈來看,中上遊景氣延續,下遊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疊加周期性復甦,受益上遊偏重資源品的製造業(石油、鋼鐵、有色、化工、橡膠塑料、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整體淨利潤增長70.92%。中遊機械行業(通用設備、電氣機械、儀器儀表、金屬製品、運輸設備等)和輕工製造業(木材、造紙、印刷),淨利潤分別增長17.89%和39.61%;下遊面向消費端的製造業(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文體用品、家具、醫藥、汽車、專用設備、計算機通信等)業績整體穩中向好,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0.71%和29.87%。

  (三)第三產業增長動力強勁,新興服務業表現突出

  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連續5年高於第二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2017年深市第三產業營業總收入佔深市總體比重31.35%,淨利潤佔比36.02%;剔除樂視網的影響後,2017年第三產業營業總收入增長20.26%,淨利潤增長13.25%,整體表現良好,部分細分行業也亮點頻頻。

  消費提質升級推動「幸福產業」快速發展。2017年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快速發展,相關公司營業總收入合計1065.39億元,同比增長13.22%,淨利潤合計141.54億元,同比增長5.19%,經過數年高速增長後,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其中,文體娛樂和衛生行業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93%和42.52%,不斷推動民生改善。

  高技術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深市共15家公司屬高技術服務業,2017年營業總收入合計149.91億元,淨利潤合計20.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46%和27.57%。以具有可比數據的公司為樣本,三年間高技術服務業公司營業總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27.82%,發展勢頭良好。

  以網際網路技術為特徵的數字經濟穩定增長。深市共有網際網路及信息技術類公司195家,剔除樂視網的影響後,2017年營業總收入合計3841.53億元,同比增長27.67%;淨利潤合計372.07億元,同比增長6.77%,整體保持穩定增長。

  (四)創新驅動深入推進,戰略新興產業整體良好

  研發投入逐步加大、力度不斷增強。2017年,深市整體平均研發強度2.61%,204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佔深市公司總數的9.69%。深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2688.094億元,研發投入絕對額連續三年明顯增加,2017年同比增加23.75%。研發支出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33家,中興通訊、美的集團、比亞迪、濰柴動力、京東方A等5家公司研發支出超過50億元。深市公司平均聘請技術人員678人,中位數為281人,200多家深市公司技術人員佔比超過50%。

  戰略新興產業、行業龍頭公司普遍重視研發投入。2017年,深市865家戰略新興產業公司研發投入1540.43億元,較上年增長24.32%,平均研發強度為4.66%,超過深市平均水平。各行業龍頭明顯增加了研發上的投入,美的集團過去5年投入研發資金超過200億元,2017年比亞迪研發費用62.66億元,比2016年增加17.44億元。

  戰略新興產業整體良好,助力深市新舊動能轉換。戰略新興產業公司2017年的營業總收入3.31萬億元,同比增長27.61%;淨利潤2408.04億元,同比增長14.95%。營業總收入佔深市總體比例為31.83%,較上年同期略有提高;淨利潤佔比33.01%。貢獻率呈逐年提高態勢,推動深市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五)行業龍頭及創新能力強的公司業績增長突出

  龍頭企業業績貢獻率高、增速快。市值前20%的公司貢獻了深市六成收入,2017年營業總收入增長24.53%,淨利潤增長29.25%;而市值後20%的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11.84%,淨利潤下降147.49%,分化較為明顯。

  龍頭企業普遍創新能力較強,持續進行研發、創新投入,市值前20%的深市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增長率為26.95%,市值後20%的研發投入增長率為9.33%。(見表2)

  (六)新上市公司質地優秀,經營績效良好

  資本市場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擺在最重要的位置,2017年共有243家公司IPO融資,中小板新增89家,創業板新增154家,83.4%的公司屬於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分屬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其中電子與信息技術類新上市公司72家,佔新上市公司數29.63%;生物醫藥新上市公司21家,新增新材料上市公司20家。

  新上市企業整體經營績效優異,盈利能力強。新IPO公司2017年營業總收入2370.68億元,淨利潤292.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34%和11.4%。淨資產收益率為15.52%,毛利率為31.93%,分別高於深市平均水平5.8個和9.36個百分點;三年間營業總收入年複合增長率17.18%,顯示其整體擁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以及持續增長潛能。

  (七)併購重組回歸本源,持續推動產業整合與轉型升級

  受從嚴監管政策的影響,2017年深市併購重組數量有所下降,但質量顯著提升,「忽悠式」「跟風式」重組趨於平靜。2017年深市完成併購重組190起,同比下降13.64%;併購交易金額6580.77億元,同比增長46.46%。其中,主板併購交易金額同比增長136.85%,中小板、創業板併購交易金額分別同比下降6.76%和8.75%。主板併購交易金額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板塊內的大額併購交易,2017年主板併購交易金額超過100億的有8起,其中*ST濟柴、渤海金控、華北高速併購案交易金額均超過500億。

  產業併購佔主導地位,重組上市熱潮漸退。從標的資產與上市公司業務關聯情況看,2017年披露的重組方案中超過六成為產業整合。同時,受監管新規與IPO審核常態化影響,2017年深市僅2家公司完成重組上市,4家公司披露重組上市方案,同比分別減少85.71%與55.56%。

  海外併購回歸理性,助力上市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2017年深市公司披露海外重大資產重組方案20起,交易金額606.57億元,低於2016年的30起和2359.78億元。海外標的主要集中於歐美等地,行業集中於先進位造業、信息技術、醫療器械等。通過併購海外優質標的,一批公司加速了全球布局的步伐,迅速提升國際競爭力。

  併購重組服務國企改革功效日益彰顯。以主板為例,2017年實施完成的重大資產重組中,46%的企業重組前控制權為國有,併購交易金額達2281.57億元。國有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平臺,持續實現國有資源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整合和轉型升級。深交所先後推進完成招商蛇口和招商公路吸收合併方案,實現招商局板塊整合,成為國有企業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服務國家戰略的典範之作。

  (八)回報股東的力度持續增強,分紅亂象大幅減少

  現金分紅逐年穩步增加,回報股東力度不斷增強。截至2018年4月30日,深市76.86%的上市公司(1611家)推出現金分紅預案,分紅金額3199.85億元,同比上升62.22%,股利支付率為44%。深市盈利公司中,33.68%的公司(656家)股利支付率超過50%。2015-2017年連續三年分紅的公司有1162家。分紅金額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計算機和通信設備製造業、房地產業及醫藥製造業,分別為373.56億元、272.38億元和252.29億元。

  從嚴監管卓有成效,「高送轉」亂象減少。近年來,證監會高度重視對高送轉亂象的監管,深交所從健全規則、強化監管、加強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嚴防概念炒作,淨化市場環境。深市上市公司2016年度高送轉方案從2015年度的267家大幅下降至166家,截至2018年4月30日僅有49家公司披露2017年度高送轉方案。從股價表現來看,市場反應也更為理性,概念股炒作明顯降溫。

  (九)積極響應國家倡議,全力推動落實國家戰略

  有力支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上市公司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2017年深市共有409家公司披露環境保護相關信息,同比增加196家。環保監管、執法力度持續強化,如對山西三維公司違法排汙問題的監管,營造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良好氛圍。2017年深市118家節能環保行業公司,累計投入191.18億元開展環境技術與產品服務研發。

  以多種方式積極主動參與精準扶貧。2017年深市公司結合自身產業特點與扶貧地區實際,通過成立扶貧產業基金、興辦實業、開展培訓教育、參加扶貧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推動產業發展脫貧、轉移就業脫貧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深市有39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信息,較上年增加175家;共投入資金181.66億元,物資折款26.56億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超過33.57萬人,較上年多幫扶25.27萬人。

  穩妥推進去產能、去槓桿,增強風險承受能力。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下降態勢,2017年同比下降14.01%;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在連續多年下降之後,2017年保持平穩。受去產能和行業周期性回暖的影響,2017年深市鋼鐵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長3.47倍,煤炭行業淨利潤增長2.87倍。在去槓桿方面,相關重資產行業的負債率下降明顯,2017年採礦業的資產負債率為48.28%,較2016年下降10.48個百分點;鋼鐵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行業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7.64%和58.45%,同比下降2.7和2.6個百分點。

  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企業國際化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深市公司通過進出口貿易、工程建設、設立製造基地或研發中心、產業併購等多種方式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330餘家次。中信海直、創維數字、新希望、京東方、中工國際、易華錄、深圳能源等一批具有領先技術的公司,將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創新帶入沿線各國,樹立了中國製造的品牌形象。

  二、三個板塊差別化

  發展格局繼續強化

  隨著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數量逐步增加,以及主板公司運用資本市場工具持續整合、優化與發展,三個板塊實現各自市場定位的基礎更加寬厚,差別化特徵更加清晰和豐富,差別化發展的格局繼續強化。

  (一)服務實體經濟的層次化特徵明顯

  三板塊公司的行業分布差異顯著。按照國際行業分類標準,主板公司工業、可選消費業、材料行業公司數量接近,各約佔比19%。中小板公司主要集中在工業、材料和信息技術業,佔比分別為27.77%、18.77%和17.34%。創業板公司則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和工業,佔比分別為34.49%和30.06%。

  三板塊公司的規模呈現階梯狀分布。2017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平均總資產依次為336.42億元、83.43億元和30.96億元,平均營業總收入依次為113.86億元、42.97億元和15.35億元,平均淨利潤分別為7.72億元、3.06億元和1.2億元,階梯狀差異特徵顯著。

  三板塊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槓桿水平呈規律性排列。2017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金融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別為21.2%、22.41%和29.48%,平均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6.24%、49.3%和40.54%。中小創公司的產品服務、業態和模式等創新較多,毛利率水平普遍高於主板企業。且中小創公司較多處於發展階段相對較早期,股權融資相對充足,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

  (二)主板:藍籌增長強勁,國有企業做優做強

  在一些競爭性行業裡,主板湧現出了一批市場化藍籌公司,2017年業績表現亮眼。排名前10位的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1447.63億元,佔主板淨利潤的四成;在公司規模相對較大的基礎上仍保持較快發展,2017年淨利潤增長23.5%。萬科、美的集團、濰柴動力、TCL集團、中興通訊等一批公司,2017年營業總收入超過千億。航天科技、新華製藥等137家公司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30%。

  佔主板近六成的國有企業,充分藉助資本市場平臺,實現國有資源的戰略整合及有序流轉,推動產業布局調整和轉型升級。湧現出了一批廣為關注的國企改革樣本,例如,招商公路吸收合併華北高速實現整體上市,雲南白藥的控股股東引入民營股東實現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進一步激發了國企活力。2017年主板國企實現淨利潤2274.88億元,同比增長46.54%,連續兩年保持增長。

  (三)中小板:平穩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趨勢明顯

  中小板目前已經覆蓋了包括高端製造、信息技術、文化傳播、物流服務、金融地產等在內的16個行業。2014至2016年,營業總收入平均增速為13.2%,淨利潤平均增速為11.8%,2017年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6.76%和18.89%。越來越多的公司逐步成長為市場化藍籌企業,行業細分龍頭的經濟示範作用明顯。2017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88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有59家,五分之一的公司淨利潤增速超過50%。

  中國高端製造的典型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公司,起到了良好的高質量發展示範效應。淨利潤排名前20的公司分布在計算機通信、汽車製造、零售、現代物流等行業,共實現淨利潤825.71億元,佔中小板公司淨利潤總額的29.64%。海康威視、比亞迪、蘇寧易購、順豐控股等已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四)創業板:創新創業引擎,新動能加速形成

  創業板公司業績穩步增長,帶動經濟的動能逐步增強。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下,創業板公司2017年業績實現平穩增長,剔除樂視網和溫氏股份個股影響後,淨利潤三年複合增長率17.3%。板塊內公司平均研發強度4.64%,高新技術企業佔比九成,創新創業特色突出。其中,36.15%的公司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77%的公司承擔國家863計劃,24.38%獲得國家創新基金支持,擁有與主營產品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項目2.6萬項。

  新興產業公司不斷湧入創業板,經濟增長新動能加速形成。板塊內戰略新興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加,2017年至2018年4月新增85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生物醫藥行業。在業績貢獻率方面,板塊內戰略新興產業收入和淨利潤佔比分別為70.39%和61.41%,新增長動能正在持續積累。湧現出藍思科技、智飛生物、碧水源、匯川技術等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創新力的企業。

  三、問題和趨勢

  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條件逐步成熟,支撐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逐步增多,為深市上市公司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整體業績保持平穩增長、發展質量逐步提升的同時,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一)區域和行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依舊存在

  區域發展方面,東部地區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新興企業佔比,以及盈利能力等均顯著優於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2017年東部地區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19.71%,戰略新興產業公司佔比43.41%,新增深市公司198家,居各區域之首。中、西部地區2017年上市公司分別新增25家和18家,資源性、基礎性產業比重較大,傳統產業佔比62.45%和68.24%。東北地區2015至2017年間,每年僅新增2家上市公司,已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弱、虧損比例較高。

  行業發展方面,金融和地產依然是利潤大戶,農業類公司表現低迷。金融和地產行業營業總收入合計佔全部公司的10.07%,但淨利潤佔全部公司的21.7%。農業類公司表現低迷,受國內養殖結構變化、產品價格下滑以及個別企業存貨風險的影響,2017年農業類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48.21%。

  (二)新動能的培育和壯大需要更多包容與支持

  新興產業前期研發和市場培育的投入較大,短期內業績難見明顯增長,上市難度較大,導致新興產業的佔比提升不夠快。2017年高端設備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我國實體經濟中短板類產業,新增上市公司家數佔比僅為26.75%。2014至2017年間,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數量佔比上升3.6個百分點。在加快新舊動能轉化的攻堅時期,應進一步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持。

  新興產業的高成長性伴隨高風險,支持創新的政策和資源的投入也需要轉化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新興產業的波動,及時調整相關政策,同時也要給予更多包容。例如,生物科技產業具有高研發高風險屬性,短期業績波動大屬正常現象。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初期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環保和補貼等政策對行業的整體影響較大,政策的調整需要及時和適當。

  (三)併購重組的整合效果及業績波動風險值得關注

  2015年是併購重組的高峰之年,如今已歷3年,併購重組後的整合效果、業績持續性等是影響未來上市公司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高度關注。歷史經驗及相關研究表明,併購重組後相關業務整合失敗的概率很高,對被併購標的業績往往帶來負面影響。2017年出現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業績承諾的現象,甚至有個別公司通過更改承諾的方式逃避責任,對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對此應予以高度關注。

  併購重組形成的大額商譽,也給少數上市公司未來業績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截至2017年末,深市公司累計商譽8204.9億元,佔當期營業總收入7.89%。2015年商譽減值52.12億,2016年減值82.31億,2017年減值254.28億元,對淨利潤產生直接侵蝕。由於計提大額減持,部分公司在營業收入實現大幅度增長的同時,淨利潤卻大幅下降甚至巨額虧損。

  (四)外部環境變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需要持續觀察

  未來幾年,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和製造業市場準入將進一步放寬,進出口規模和對外投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外部環境變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將更加廣泛和複雜。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有所升溫,我們期望以合作共贏的方式解決爭端,但是對上市公司面臨的潛在風險需要保持高度關注。據統計,2017年深市共有764家公司存在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出口收入約佔營業收入總額的5%。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深市公司影響有限。長期來看,若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受到影響的公司數量可能會增加,也會影響到公司未來對美國市場的拓展。此外,部分企業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外部環境風險也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本報告使用數據均來自上市公司年報和招股說明書,結論系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年報分析課題小組對上市公司年報數據所做出的客觀陳述及獨立分析意見,不構成對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的確認、承諾或保證,也不代表深交所立場或意見。

  本報告任何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報告內容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它損失,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年報分析課題小組不承擔任何責任。

  任何機構或個人使用本報告內容,即視為已完全知悉理解,並接受本聲明全部內容。(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年報分析課題小組)

相關焦點

  • 深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2019年報實證分析報告
    來源:e公司截至2020年4月30日,深市2232家公司中2150家按時披露了2019年年報,79家因疫情影響延遲披露,並按要求披露了未經審計的主要經營業績,3家未能按時披露年報。2230家深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一季報數據。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對我國和全球經濟都產生深遠影響。
  • 深交所:2018年年報審核工作中重點關注了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等六大...
    北京商報訊(記者高萍)6月16日晚間,深交所發布關於就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審核工作答記者問相關內容,深交所指出,2018年年報審核工作中,深交所重點關注了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等六大問題。具體來看,一是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
  • 中注協披露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審計情況,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46份...
    來源:中注協業務監管部 作者:殷德全、張馨藝 整理:梧桐兄弟 近期,中注協業務監管部發布了《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審計情況分析報告》,截至2020年9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38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年報,41家會計師事務所為上市公司出具了
  • 證監會: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
    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274家公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1家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45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126家被出具保留意見,102家被出具帶解釋說明的無保留意見。另外,暴風集團、神霧退2家公司未按規定披露年報,*ST凱迪向交易所申請延期至2020年9月30披露年報。
  • 證監會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附歷年報告
    監管報告全文如下: 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有3,8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報,其中主板1,987家(包括B股17家),中小板955家,創業板805家,科創板100家。
  • 滬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
    2017年4月30日,滬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披露順利收官,1264家上市公司均已按期對外披露2016年年報。年報信息反映了上市公司全年經營情況,也從多維角度呈現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新進展、新特徵。本報告對滬市公司年報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 證監會發布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存十二大類問題
    來源:叩叩財訊證監會發布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抽樣近千家企業,存十二大類問題,將把問題線索提交監管進一步認定!編輯:翟 睿@北京日前,證監會正式發布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
  • 證監會發布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抽樣近千家企業,存...
    在年報會計監管報告中,證監會共指出了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準則和信心披露方面共存在十二大問題,包括對金融工具的分類不合理,計量、減值和列報不正確、銜接信息披露不充分或不準確等等。
  • 看了那麼多年報 你知道年報的審計報告這麼有料嗎?
    原標題:看了那麼多年報,你知道年報的審計報告這麼有料嗎?這些股市裡的「坑」審計報告早就發現了!   2017年四月底,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經接近尾聲。
  • [年報]科力遠: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事後審核...
    [年報]科力遠: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事後審核問詢函的回覆公告 時間:2018年05月18日 18:01:04&nbsp中財網 CHS公司為吉利集團參股公司,已進入了吉利體系供應鏈,載有公司生產的混合動力系統的吉利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已上市;此外,CHS公司已與其他整車廠商籤訂合作開發計劃(參見公司於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月4日、2018年4月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的公告)。因此,公司認為佛山CHS園區建設項目在建工程不存在減值跡象。
  • 上市公司所得稅有效稅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內容提要:本文以2001-2013 年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對其所得稅有效稅率與法定稅率的差異進行了實證分析,並檢驗了產權性質、稅收負擔、稅收徵管等因素的影響,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 什麼是上市公司年報,其基本內容是什麼
    -17 來源:深圳證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年報是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簡稱,是上市公司一年一度對其報告期內的生產經營概況、財務狀況等信息進行披露的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
  • 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
    一、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   截至2009年4月30日,除ST本實B(200041)外,我國滬深兩市共有1,624家A、B股上市公司如期公布了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根據A+H股上市公司公布的2008年年報,57家A+H股上市公司2008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報告的淨利潤為5,442.23億元,淨資產為42,595.51億元;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報告的淨利潤為5,572.49億元,淨資產為43,003.07億元。
  • [年報]海特高新: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海特高新: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18年03月26日 21:03:04&nbsp中財網 證券代碼:002023 證券簡稱:海特高新 公告編號:2018-016 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年報]*ST匹凸:2017年年度報告
    [年報]*ST匹凸:2017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8年01月30日 23:32:18&nbsp中財網 公司代碼:600696 公司簡稱:*ST匹凸 上海巖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報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
  • [年報]傑恩設計:2017年年度報告
    [年報]傑恩設計:2017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8年04月16日 21:31:04&nbsp中財網 深圳市傑恩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報告 2018年04月 第一節 重要提示、目錄和釋義 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
  • [年報]交運股份:2017年年度報告(修訂版)
    [年報]交運股份:2017年年度報告(修訂版) 時間:2018年05月23日 17:11:56&nbsp中財網 2017年年度報告 八、境內外會計準則下會計數據差異(一)同時按照國際會計準則與按中國會計準則披露的財務報告中淨利潤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差異情況□適用 √不適用 (二)同時按照境外會計準則與按中國會計準則披露的財務報告中淨利潤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差異情況□適用 √不適用 (
  • 黃河旋風子公司「失控」背後 併購重組潮後遺症顯現
    2017年12月27日,新日恆力公告稱,博雅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博雅幹細胞」)2017年度預審計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公司已失去對其的控制,將會對公司2017年度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產生影響。去年12月19日,華測檢測發布《關於控股子公司存在資產被轉移風險的提示性公告》一步步揭開了其對該控股子公司失去控制的事實。
  • [年報]頂點軟體:2017年年度報告
    [年報]頂點軟體:2017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8年04月02日 19:02:21&nbsp中財網 頂點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報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 [年報]上海機場:2017年年度報告
    [年報]上海機場:2017年年度報告 時間:2018年03月23日 17:32:25&nbsp中財網 否 九、 重大風險提示 公司已在本報告中詳細描述可能存在的相關風險,敬請查閱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三、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中「(四)可能面對的風險」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