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首發,為小學生量身定製,近30位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參與編寫,開啟「童年·同年」支教助學項目,作者拿稿酬購書送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首發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開啟「童年·同年」支教助學項目,拿稿酬購書送給貧困地區孩子。
一直以來,網上都流傳著一個段子:當下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是多數人學生時代的痛。事實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古文內容沒有分級閱讀這個概念,這意味著有些晦澀、生僻的古文會讓低年級的學生們望而卻步,瞬間澆滅他們的學習熱情,為適齡的孩子甄選適齡的古文內容就成了當務之急。
今日,由近30位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語文教師共同參與編寫的《童年的古文課》在深圳首發,記者在新書首發式上獲悉,該書特有的古文分級閱讀概念,能讓小學生們明確知道什麼年齡階段要學什麼古文,讀什麼古文。主創團隊在談及編選系列叢書的初心時表示,「涵養精神、家國情懷」是這套書最為看重的選錄標準,希望書中這些適合孩子們讀背的古文,能讓孩子們在「最好的童年」遇見「最好的文化」,親近古文愛上古文,由此真正改變孩子們古文學習的現狀。
與此同時,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在現場開啟「童年·同年」支教助學項目,該書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執行校長顧兵表示,參與選編的老師們一致同意將此書的稿酬,用來購買《童年的古文課》,再寄給在脫貧攻堅戰中擺脫貧困、渴望知識的學校的學生,讓更多的孩子讀到《童年的古文課》。
深圳出版集團總編輯、海天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聶雄前
深圳實驗學校校長衷敬高
每周一個「星期套餐」打通古文和典故 形成古文「知識網」
今日,以「童子功·古文課」為主題的《童年的古文課》系列叢書新書首發式暨現場誦讀會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行,深圳出版集團總編輯、海天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聶雄前,深圳實驗學校校長衷敬高等領導及嘉賓出席。本套叢書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執行校長顧兵,叢書副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原小學部教務主任吳立新,叢書副主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資深語文教師、全國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周其星,以及編輯團隊與現場讀者們分享了該套系列誦讀教材策劃的初衷和編寫背後的故事。
談及該套系列誦讀教材策劃的初衷,該書主創團隊表示,「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古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涵蓋著中華傳統文化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正因為千百年來將傳統經典奉為立身之本,始終保持一種崇尚和敬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續、傳承、發展,我們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
據介紹,《童年的古文課》系列讀本共六冊,每個年級一冊,每冊按照學期和寒暑假的時間線進行設計,每周安排和選取適合該年級學生閱讀的古文誦讀「星期套餐」。每個「星期套餐」設置選文、名師導讀、知識拓展三個環節:「一起讀古文」精選適合對應年級的孩子讀背的古文篇章或選段,「老師這樣讀」則是由老師撰寫的導讀,分析所選古文的主題思想,提煉學習重點,並作適當的知識延伸和拓展閱讀。書中穿插了「文學小知識」,對所選古文的出處典籍做簡要介紹,將古文和典故打通,讓學生們形成古文「知識網」。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配有的充滿童趣的炭筆插畫,均由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同學們親手繪製,可以說這是一套由老師們和學生們共同完成的作品。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班級集體誦讀
重新發現傳統教育本質 打造古文分級閱讀概念
「想學好古文,第一步就是要激發孩子對古文的興趣。如何激發興趣?首先就是要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在選編策劃的最初,我們就希望通過這套書讓學生們明確知道什麼年齡階段要學什麼,讀什麼……小學一二年級讀蒙學讀物、三四五年級讀經典、六年級讀文選,古文分級閱讀概念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年齡階段的錯位閱讀。」活動現場,主創團隊關於古文分級閱讀的說明讓現場的家長學生們茅塞頓開。據該書副主編周其星介紹,一、二年級應注重蒙學階段學習,讀《百家姓》《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民國老課本素質教育白話文等。這些讀物,既是識字教材,也是音韻、常識、歷史等綜合教材,可為孩子們融入古文底層密碼打下基礎。
「三、四、五年級則強調經典階段學習」周其星表示,可以讀歷代詩詞、《論語》《格言聯璧》《增廣賢文》、四書、五經、諸子等各種儒家經典。他說,蒙學築基、經典塑魂之後,六年級最需要注重的是文選階段學習,「這時候孩子們可以開始大量涉獵史學作品如《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以及各種文選如《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等,同時,還能讀讀各種散文、文論、筆記等雜書,培養自己的文學審美品質。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學生現場誦讀古文經典
參與叢書選編的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語文老師為孩子們籤售。
每周一節小古文課 營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事實上,除了編寫發行了《童年的古文課》古文分級閱讀系列叢書外,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每周一節的小古文課雷打不動。與此同時,學校還為學生開設毛筆書法課、開發二十四節氣課程、打造博物館系列課程帶學生認識國家珍寶、將中國傳統智趣遊戲帶入數學課、讓中國傳統工藝——木工、剪紙、美食等進入課堂,甚至舉行專門針對傳統文化的期末考核……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長期注重以優秀經典文化浸潤師生心靈,讓傳統文化回歸課堂。
期末考核「最炫中國娃」的課程設計者——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教務處主任吳珂告訴記者,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滾鐵環、跳房子、做燈籠、包湯圓、編燈謎、唱童謠、著民族服飾……不提愛中國、愛文化,孩子們卻勁頭十足、享受過程、期待萬分,因為知識被賦予了孩子所能理解的意義,他們對事物的感知更有溫度、更生動、更為立體和豐滿。「當孩子的學習激情被這些兒童天性特別喜歡的主題內容而激發,以此為窗,打通了孩子與傳統文化的全方位觸碰:感官、想像、身體、語言、思維、情感,這不是簡單的一加一加一,而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一粒種子,不僅對他們的文化修養起到積極引導作用,也讓中華傳統文化得到新的挖掘和詮釋。」
據悉,一直以來,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精選部分能夠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契合時代發展精神、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水平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作為現有學習內容的擴展、補充和完善,使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活動之中,成為學生課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舉行專門針對傳統文化的期末考核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蔣偲 通訊員:深實小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蔣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