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敏性鼻炎、哮喘、體質差、消化不良等情況的兒童適合貼三伏貼。
「7月6日加強貼開始了,你約了嗎?」這像暗號的一句話外行可能看不懂,但對於一個「老三伏貼人」來說,則意味著今年的貼敷快要開始了。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治療方式,在一年中人體陽氣最旺的三伏時節進行貼敷,已流傳千年。溫州市中醫院自1958年成立針灸推拿科開始,便推出了三伏貼,靠著口口相傳,三伏貼的名氣越來越大,每年去貼三伏貼的超2萬人次。事實上,三伏貼只是溫州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眾多中醫療法之一。這些年,該科精業務,不斷將中醫療法傳承創新,並設立多個國內知名專家工作站,借「外」強己。2018年開出病區,擴大診療範圍。正是靠這樣的實力,該科將「觸角」伸至浙南地區,並創下年均門診量超15萬人次的佳績。
商報記者 胡寧
6天後,這裡將人山人海
葉必宏是溫州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的一名醫生,屆時,他將參與到三伏貼的貼敷工作中。跟往年一樣,7月跟8月他沒有安排任何出遊,即便家裡兩個娃兒都放假,他也還是要等到整個三伏貼工作結束之後,再考慮帶孩子出去玩。
「不止我一人,整個科室的人都已為接下來火爆的三伏貼做好了準備,一切事情都要為三伏貼『讓路』。」葉必宏笑著說,接下去的兩個月對他們來說是場「硬仗」,不過因為每年都如此,流程、區域劃分,也都走得比較順了,無需過於操心。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就是受疫情影響,在防控工作上要多費心了。他提醒,今年的三伏貼採取預約制,請大家儘量通過電話、微信平臺等預約渠道提前約好,這樣後面貼敷的時間選擇餘地也會大一些。另外,來院時要戴好口罩,準備好健康碼綠碼,經體溫測量合格後方可進入。
「同時也請大家放心,科室相關區域每天都進行嚴格的消殺工作,在三伏貼貼敷期間,也將增派人手維持現場秩序,做到井然有序,並且對每天的貼敷人數進行限制,以避免扎堆。」葉必宏帶記者來到門診五樓大廳,「今年男性貼敷仍在這一區域,女性在診間裡進行。現在就可以想像,7月6日開始,這裡將是人山人海。」
小兒推拿醫生成「網紅」
每周一到周五門診,一進診間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平時在微信群裡答疑解惑,還要開「網課」進行科普宣教。這是小兒推拿門診主治中醫師陳添偉的日常。從門診設立之初的患者寥寥無幾到如今的年均門診量近8000人次,陳添偉儼然成了一名「網紅」醫生。
在採訪中記者看到,就診的患兒中有患鼻炎的、矮小的、得抽動症的,病症五花八門,陳添偉從容不迫地一一給予治療,多年的臨床經驗把他打造成了一名兒科全科醫生。陳添偉介紹,2014年門診剛成立那會兒,人還不怎麼多,主要是看跟兒童生長發育相關的問題,比如睡眠差、胃口差,還有些感冒發燒。邊做邊學,讓他在專業上突飛猛進,特別是引入兒童三伏貼之後,不少疑難雜症都在他這裡得以解決。
陳添偉還記得有個上五年級的男孩,患有應激性腸炎,每次考試之前就會拉肚子,最誇張的是,有次考試考到一半,他還跑去上廁所。他媽媽為此特別焦慮,也帶小朋友去了不少醫院,吃了不少藥,可並無改善。後來無意之中聽朋友說起可以試試推拿,去年便找到了陳添偉。結合三伏貼與艾灸的治療之後,今年1月的期末考試,他竟然順利度過。疫情期間,陳添偉還教家長在家給孩子進行艾灸,前幾天,孩子的媽媽還發來消息說,一切正常,話語間難掩喜悅之情。
開出病區,治療升級
「潘醫生,我今天又打麻將了。」「麻將還是少打點,保護好腰才能不復發。」這是針灸推拿科副主任中醫師潘勝蓮與患者的對話。這名患者曾經住院治療過腰椎間盤突出症。「她就診的時候,手一直扶著腰,站也站不住,坐也不敢坐,家人把她攙扶進來的時候,她臉上的痛苦表情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被疼痛折磨了1個多月的她一進門就說『醫生,太痛了』。」潘勝蓮說,該患者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之後,醫生是建議手術的,可她十分牴觸手術,希望能進行保守治療,於是才過來尋求中醫治療。進行了1個多月的針灸、推拿、理療、中藥治療加功能鍛鍊,該患者無明顯腰痛,後出院。目前定期複查,均未復發。所以她特別開心,便經常跟潘勝蓮「匯報」自己的情況。
「不少人對針灸推拿科的認知就只有針灸、推拿、三伏貼,事實上,中醫療法遠不止此。特別是開出病區之後,內設近50張床位,讓科室的診療得以全面升級。」潘勝蓮告訴記者,目前,住院患者以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面神經炎、關節炎、中風及中風後遺症患者居多,在治療手法上,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之外,還有理筋點穴、氣功導引、微針刀、埋線、督脈鋪灸等,同時,也會結合西醫療法,做到中西醫「雙管齊下」,加速患者早日康復。當然,對不同的患者,會制定一套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這樣才能做到對症治療。「病區開出後,一直呈爆滿狀態,可見患者對中醫藥治療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一步一腳印做成「熱門」科室
貼三伏貼,不少人就奔著溫州市中醫院而去。脖子痛、腰腿痛,不少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去溫州市中醫院扎幾針。這麼多年,溫州市中醫院仿佛成了溫州市民心中的一張中醫「名片」,他們說起那裡的醫生如數家珍。大家對醫院的信賴、依戀,也讓針灸推拿科這個傳承中醫療法最徹底的科室跟著「火」了起來。年均門診量超15萬人次、年均貼三伏貼人次超2萬,「十三五」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學科、溫州市「311」工程重點學科,拿下這些成績、牌子,實至名歸。
「科室十分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挖掘、整理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並將其轉化為臨床優勢。」該科副主任、主任中醫師宋豐軍介紹,在傳承與創新上,科室設立了多個名家工作站,如石學敏院士工作站、浙江省名中醫王正耳穴教研室、溫州市名中醫王慶來工作室,還聘請了比利時中醫藥聯合會會長林國明教授、上海針灸經絡研究所針灸中藥效應研究聯合實驗室主任楊永清教授、上海中醫藥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所長詹紅生教授等多名專家來科室指導、交流,幫助年輕醫生成長,讓中醫根基更穩。近年來,科室承擔國家級、省級課題50餘項,並在國內外醫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成為中醫適宜技術的集散基地和推廣基地。
「從一個小科室做到如今有口皆碑、輻射整個浙南地區的大科室,我相信未來會越做越強大。」宋豐軍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