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學歷貶值嗎

2020-12-2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學歷貶值嗎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本周六拉開帷幕。業內人士預測,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就業壓力增長、出國留學受阻等原因,此次報考人數將大幅增長,創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貶值?未來若想繼續深造有何新途徑?研究生就業是否具備明顯優勢?

問題一

擴招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近兩年,研究生擴招給家長和考生帶來喜訊的同時也引發不少擔憂,一些人認為,蘿蔔快了還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這麼多研究生,教育質量肯定會下降,等這些學生畢業後又將面臨新的就業難題。那麼,研究生擴招真的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會縮水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王軍政

近兩年,研究生持續擴招,僅2020年全國就招收碩士研究生近100萬,增加了18.9萬,增幅超過20%。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高校領導和教師都表示歡迎和認可,但也有人表示擔憂,認為這麼大幅度擴招會造成未來就業壓力增大、學校培養條件變差、學生培養質量降低,從而使學歷貶值。對此,我想結合實際情況談幾點看法。

首先,研究生擴招規模在可控範圍之內。近年來高校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許多想要繼續深造的往屆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這就使報考碩士的考生人數持續擴大。而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影響,給應屆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不小壓力。同時,本科畢業生出國深造受阻,也進一步增加了考研學生數量。從目前來看,擴招比例是在可控範圍內。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個培養單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應在上一年9月份申報,增加招生名額還要講述具體理由,且教育部也對高校師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設施面積有嚴格控制。一般情況下,高校申請的招生計劃均高於實際下達的招生名額。比如,我們學校2020年申請增加500名碩士研究生招生名額,實際下達421名,雖然實際增加的數量比往年有較大增幅,但仍然沒有超過申請計劃名額。而申請增加名額是根據學校每年從國內外引進150名青年人才、在良鄉校區新建了20多萬平方米教學設施、宿舍和學生食堂等情況測算而來的。

其次,擴招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集成電路、無人系統、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亟須快速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高校必須瞄準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提前布局培養高層次人才。本科教育更側重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學生專業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擴招專業學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國家未來發展需要。

第三,擴招情況下更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研究生擴招會不會造成培養質量下降,這是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政府和學校重視的方面。研究生培養質量主要與生源質量、課程質量、科研質量、導師指導質量、學位論文質量密切相關。考生數量大幅增加,生源質量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各高校針對研究生課程持續進行改革,包括建設以學位核心課為主的精品課、視頻公開課、網絡共享課、思政示範課等,不斷強化研究生基礎知識和專業水平,同時不斷加強課程質量督導和評價,所以課程質量應該是有保障的;針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各高校通過建立實踐基地、配備校企雙導師、校企聯合培養、聚焦工程技術應用研究等舉措,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能有效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對於導師管理方面,教育部出臺文件要求強化師德師風,高度重視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加強導師崗前培訓和開展教育培訓等。高校也都不斷加強導師管理,對導師出現師德師風、指導學生學位論文質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時,將停止或暫停導師指導資格;針對學位論文質量,各省級教委都加大了對學位論文抽查力度,同時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各高校加強培養過程質量督導並建立分流淘汰機制,從而促使學校、學院、導師三方面都對學位論文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通過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質量進行監管,應該能夠確保培養質量不縮水。

第四,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就業應該有保障。這兩年研究生擴招主要集中在專業工程領域,且以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等類別為主。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系統、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儲能技術等領域對專業創新人才需求極大。在保證培養質量的情況下,研究生畢業後應該都能就業。以我們學校為例,工程領域碩士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就業率一直都是100%。

問題二

複試難度會不會大幅增加?

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這一新政的出臺給部分家長和考生帶來壓力,研究生招生複試成績會在錄取時佔多大比重,其難度會不會大幅增加呢?

複試權重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設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周明生

在報考人數連年創新高、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矚目。今年第一次全國研究生大會的召開,以及教育部等部委《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的發布,標誌著研究生培養邁向高質量發展時代。根據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上,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綜合評價考生考試成績、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一貫學業表現等,擇優錄取。針對部分家長和考生的疑慮,我談談自己的想法。

複試實現了考核角度的多樣化。研究生招生考試包括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初試階段按學科不同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統一考試,按照統一標準選擇進入複試的考生,專業知識涉及有限,培養單位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個別考生為追求初試考高分,本科四年專注考研,導致少數考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發展不足,綜合實踐能力訓練不夠。如果缺乏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碩士階段還需花大量的精力彌補專業基礎知識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階段很難達到培養目標。複試階段能夠發揮培養單位的自主選擇權,實現考核角度的多樣化,不僅考核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創新能力和科研潛力,還要考核外語聽說能力、綜合表達能力,更要多維度考核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再次測試選擇適合進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證培養質量。可以說,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有賴於優秀生源的選拔,複試的多維度考核是保證生源質量的基礎一環。

為保證複試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確定複試在錄取中的權重。根據教育部規定,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權重為30%至50%,在這個範圍內各招生單位可以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自行設定複試權重。權重的確定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初試和複試分別所佔的比例,其次是複試中各考核方面所佔的比例,包括筆試、面試、英語聽說等的權重。比如,我們學校的複試權重一般為50%,而在複試中,外語聽力和口語佔20%,專業素質與能力佔60%,綜合素養佔20%,思想政治表現實行一票否決。

複試實現了考核內容的多樣化。複試中的筆試著重考核學科專業方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而面試環節既要考察考生應具有的本學科基礎,更要考核考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試時考生當場從試題庫中抽取問題,通過開放型問題,與複試老師面對面交流,重點不是考核考生對書本知識的機械記憶,而是考察創新性思維能力,問題需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簡單後複雜,啟發考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變和反應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以及對專業領域前沿的關注程度,發現考生潛在的閃光點。

複試實現了考核方式的多樣化。針對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考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學術型考生更加強調科研成果及學術潛力,專業型考生更加強調理論運用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在一些實踐能力強的專業,如MBA、MPA等,採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考生的討論判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進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語聽說測試中,我們學校改變流於形式化的英語自我介紹,轉而採用專業英語和通用英語相結合的方式來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

此外,我們學校還會通過政治審查、面對面交流,對考生思想品德進行綜合評判。言為心聲,通過問題的回答、未來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能夠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質、人生態度、心理素質等,輔之以考生提供的資料,如本科階段的成績、論文成果、競賽獲獎、四六級英語證書等綜合判斷。

總之,複試既會尊重專業和導師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也要強調程序的規範,從而保證複試的公平公正,選拔出優質的生源,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問題三

博士招生方式有沒有新變化?

近年來,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打破統考的唯一方式,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明確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選拔機制。那麼,現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呢?

多元化途徑選拔博士生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 孫雨

近年來,各高校以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紮實、身心健康,致力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和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通過本科直博生選拔、碩博連讀考試、「申請-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徑開展博士生生源選拔,不斷優化招生考試制度,以提高人才選拔質量。

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學校現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統計學、政治學、外國語言文學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0餘個二級學科招生專業。本科直博生選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進行,主要針對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資格,且有學術志向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中遴選。獲得「直博生」資格的考生從入學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學制5年。

「碩博連讀」項目選拔在兩個階段進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開展,通過考核提前確定其「碩博連讀」資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學期,學校統一組織在學術型碩士中進行選拔,學制5年。第一階段以碩博課程學習為主,時間為2年至2年半;第二階段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工作。

除上述兩種途徑外,我們學校通過「申請-考核」制、普通招考「兩段制」面向應、往屆生進行招考選拔。一般「申請-考核」制選拔時間於12月至1月開展。2021年,我們學校共有4個學院通過「申請-考核」制招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報考條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備專業紮實的基礎理論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並且已取得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專業學術論文發表等)。由申請者將相關材料提交報考導師審核推薦,經學院招生小組綜合考核打分,確定候選人資格,經學校審核通過後,成為「申請-考核」制資格候選人,參加基本能力測試成績合格者,獲得擬錄取資格。未獲得「申請-考核」制候選人資格的考生還可繼續報考「兩段制」考試。

為進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選拔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評價機制,突出導師群體和基層學術組織在博士研究生選拔中的主導作用。自2014年,我們學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兩段制考試改革。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在第一階段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基本能力測試。原則上設置初試科目一至兩門,主要為外語(100分)和專業基礎課(100分),達到基本分數線者進入第二階段(複試)考核。第二階段考試主要為專業考核和綜合素質測評,突出對考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潛質的考查。學校會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堅持「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實行按導師招生,依據考生的考核成績及導師意見等情況確定最終擬錄取名單。

問題四

讀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顯就業優勢?

在考研大軍中,不少人是衝著未來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長和考生們很想知道,研究生畢業後真的具有明顯就業優勢嗎?

調查顯示學歷與收入基本成正比

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 馬妍

近年來持續高漲的考研熱情,反映出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層次人才需求不斷加大,大學畢業生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增強個人競爭力的意願越來越強烈。麥可思數據也顯示,「就業前景好」和「職業發展需要」,是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讀研的最主要動機,比例均超過半數。

「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讀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這類話題經常在網絡上被討論。我們基於大學生畢業後發展跟蹤評價的調查發現,從畢業後短期就業情況來看,剛畢業研究生的月收入與工作3年的本科畢業生相比基本持平。不過,從職場中期發展來看,學歷提升和未提升群體在就業質量方面還是出現了一定的差距。舉例來說,2014屆本科畢業5年後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為10408元,比同屆學歷沒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對於「雙一流」院校畢業生來說,這一差距更為顯著,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

學歷提升除了帶來經濟方面的回報以外,為畢業生的職場感受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2014屆學歷提升人群畢業5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79%,比學歷未提升人群高出6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升學對大學生就業可以起到一定分流與緩衝作用,但研究生持續擴招也造成部分人對「是否會產生就業積壓,影響兩三年後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擔憂。其實,從這兩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來看,擴招重點是面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慧等專業傾斜,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都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的緊缺人才。

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如何,不僅取決於畢業生數量、崗位需求數量,也取決於畢業生自身是否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這不僅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養單位嚴把質量關。今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從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導師崗位管理、質量評價機制等五個方面,全面從嚴加強管理,提升培養質量。這無疑對高校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本周六拉開帷幕。業內人士預測,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就業壓力增長、出國留學受阻等原因,此次報考人數將大幅增長,創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貶值?未來若想繼續深造有何新途徑?研究生就業是否具備明顯優勢?

問題一

擴招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近兩年,研究生擴招給家長和考生帶來喜訊的同時也引發不少擔憂,一些人認為,蘿蔔快了還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這麼多研究生,教育質量肯定會下降,等這些學生畢業後又將面臨新的就業難題。那麼,研究生擴招真的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會縮水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王軍政

近兩年,研究生持續擴招,僅2020年全國就招收碩士研究生近100萬,增加了18.9萬,增幅超過20%。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高校領導和教師都表示歡迎和認可,但也有人表示擔憂,認為這麼大幅度擴招會造成未來就業壓力增大、學校培養條件變差、學生培養質量降低,從而使學歷貶值。對此,我想結合實際情況談幾點看法。

首先,研究生擴招規模在可控範圍之內。近年來高校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許多想要繼續深造的往屆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這就使報考碩士的考生人數持續擴大。而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影響,給應屆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不小壓力。同時,本科畢業生出國深造受阻,也進一步增加了考研學生數量。從目前來看,擴招比例是在可控範圍內。按照教育部要求,每個培養單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應在上一年9月份申報,增加招生名額還要講述具體理由,且教育部也對高校師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設施面積有嚴格控制。一般情況下,高校申請的招生計劃均高於實際下達的招生名額。比如,我們學校2020年申請增加500名碩士研究生招生名額,實際下達421名,雖然實際增加的數量比往年有較大增幅,但仍然沒有超過申請計劃名額。而申請增加名額是根據學校每年從國內外引進150名青年人才、在良鄉校區新建了20多萬平方米教學設施、宿舍和學生食堂等情況測算而來的。

其次,擴招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集成電路、無人系統、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亟須快速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高校必須瞄準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提前布局培養高層次人才。本科教育更側重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學生專業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擴招專業學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國家未來發展需要。

第三,擴招情況下更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研究生擴招會不會造成培養質量下降,這是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政府和學校重視的方面。研究生培養質量主要與生源質量、課程質量、科研質量、導師指導質量、學位論文質量密切相關。考生數量大幅增加,生源質量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各高校針對研究生課程持續進行改革,包括建設以學位核心課為主的精品課、視頻公開課、網絡共享課、思政示範課等,不斷強化研究生基礎知識和專業水平,同時不斷加強課程質量督導和評價,所以課程質量應該是有保障的;針對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各高校通過建立實踐基地、配備校企雙導師、校企聯合培養、聚焦工程技術應用研究等舉措,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能有效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對於導師管理方面,教育部出臺文件要求強化師德師風,高度重視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加強導師崗前培訓和開展教育培訓等。高校也都不斷加強導師管理,對導師出現師德師風、指導學生學位論文質量或其他方面出現問題時,將停止或暫停導師指導資格;針對學位論文質量,各省級教委都加大了對學位論文抽查力度,同時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各高校加強培養過程質量督導並建立分流淘汰機制,從而促使學校、學院、導師三方面都對學位論文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通過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質量進行監管,應該能夠確保培養質量不縮水。

第四,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就業應該有保障。這兩年研究生擴招主要集中在專業工程領域,且以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等類別為主。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系統、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儲能技術等領域對專業創新人才需求極大。在保證培養質量的情況下,研究生畢業後應該都能就業。以我們學校為例,工程領域碩士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就業率一直都是100%。

問題二

複試難度會不會大幅增加?

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這一新政的出臺給部分家長和考生帶來壓力,研究生招生複試成績會在錄取時佔多大比重,其難度會不會大幅增加呢?

複試權重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設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周明生

在報考人數連年創新高、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矚目。今年第一次全國研究生大會的召開,以及教育部等部委《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的發布,標誌著研究生培養邁向高質量發展時代。根據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上,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綜合評價考生考試成績、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一貫學業表現等,擇優錄取。針對部分家長和考生的疑慮,我談談自己的想法。

複試實現了考核角度的多樣化。研究生招生考試包括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初試階段按學科不同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統一考試,按照統一標準選擇進入複試的考生,專業知識涉及有限,培養單位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個別考生為追求初試考高分,本科四年專注考研,導致少數考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發展不足,綜合實踐能力訓練不夠。如果缺乏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碩士階段還需花大量的精力彌補專業基礎知識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階段很難達到培養目標。複試階段能夠發揮培養單位的自主選擇權,實現考核角度的多樣化,不僅考核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創新能力和科研潛力,還要考核外語聽說能力、綜合表達能力,更要多維度考核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再次測試選擇適合進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證培養質量。可以說,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有賴於優秀生源的選拔,複試的多維度考核是保證生源質量的基礎一環。

為保證複試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確定複試在錄取中的權重。根據教育部規定,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權重為30%至50%,在這個範圍內各招生單位可以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自行設定複試權重。權重的確定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初試和複試分別所佔的比例,其次是複試中各考核方面所佔的比例,包括筆試、面試、英語聽說等的權重。比如,我們學校的複試權重一般為50%,而在複試中,外語聽力和口語佔20%,專業素質與能力佔60%,綜合素養佔20%,思想政治表現實行一票否決。

複試實現了考核內容的多樣化。複試中的筆試著重考核學科專業方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而面試環節既要考察考生應具有的本學科基礎,更要考核考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試時考生當場從試題庫中抽取問題,通過開放型問題,與複試老師面對面交流,重點不是考核考生對書本知識的機械記憶,而是考察創新性思維能力,問題需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簡單後複雜,啟發考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變和反應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以及對專業領域前沿的關注程度,發現考生潛在的閃光點。

複試實現了考核方式的多樣化。針對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考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學術型考生更加強調科研成果及學術潛力,專業型考生更加強調理論運用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在一些實踐能力強的專業,如MBA、MPA等,採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考生的討論判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進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語聽說測試中,我們學校改變流於形式化的英語自我介紹,轉而採用專業英語和通用英語相結合的方式來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

此外,我們學校還會通過政治審查、面對面交流,對考生思想品德進行綜合評判。言為心聲,通過問題的回答、未來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能夠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質、人生態度、心理素質等,輔之以考生提供的資料,如本科階段的成績、論文成果、競賽獲獎、四六級英語證書等綜合判斷。

總之,複試既會尊重專業和導師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也要強調程序的規範,從而保證複試的公平公正,選拔出優質的生源,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問題三

博士招生方式有沒有新變化?

近年來,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打破統考的唯一方式,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明確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選拔機制。那麼,現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呢?

多元化途徑選拔博士生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 孫雨

近年來,各高校以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基礎寬厚、專業紮實、身心健康,致力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和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通過本科直博生選拔、碩博連讀考試、「申請-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徑開展博士生生源選拔,不斷優化招生考試制度,以提高人才選拔質量。

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學校現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統計學、政治學、外國語言文學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0餘個二級學科招生專業。本科直博生選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進行,主要針對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資格,且有學術志向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中遴選。獲得「直博生」資格的考生從入學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學制5年。

「碩博連讀」項目選拔在兩個階段進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開展,通過考核提前確定其「碩博連讀」資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學期,學校統一組織在學術型碩士中進行選拔,學制5年。第一階段以碩博課程學習為主,時間為2年至2年半;第二階段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工作。

除上述兩種途徑外,我們學校通過「申請-考核」制、普通招考「兩段制」面向應、往屆生進行招考選拔。一般「申請-考核」制選拔時間於12月至1月開展。2021年,我們學校共有4個學院通過「申請-考核」制招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報考條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備專業紮實的基礎理論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並且已取得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專業學術論文發表等)。由申請者將相關材料提交報考導師審核推薦,經學院招生小組綜合考核打分,確定候選人資格,經學校審核通過後,成為「申請-考核」制資格候選人,參加基本能力測試成績合格者,獲得擬錄取資格。未獲得「申請-考核」制候選人資格的考生還可繼續報考「兩段制」考試。

為進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選拔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評價機制,突出導師群體和基層學術組織在博士研究生選拔中的主導作用。自2014年,我們學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兩段制考試改革。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在第一階段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基本能力測試。原則上設置初試科目一至兩門,主要為外語(100分)和專業基礎課(100分),達到基本分數線者進入第二階段(複試)考核。第二階段考試主要為專業考核和綜合素質測評,突出對考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潛質的考查。學校會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堅持「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實行按導師招生,依據考生的考核成績及導師意見等情況確定最終擬錄取名單。

問題四

讀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顯就業優勢?

在考研大軍中,不少人是衝著未來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長和考生們很想知道,研究生畢業後真的具有明顯就業優勢嗎?

調查顯示學歷與收入基本成正比

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 馬妍

近年來持續高漲的考研熱情,反映出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層次人才需求不斷加大,大學畢業生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增強個人競爭力的意願越來越強烈。麥可思數據也顯示,「就業前景好」和「職業發展需要」,是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讀研的最主要動機,比例均超過半數。

「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讀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這類話題經常在網絡上被討論。我們基於大學生畢業後發展跟蹤評價的調查發現,從畢業後短期就業情況來看,剛畢業研究生的月收入與工作3年的本科畢業生相比基本持平。不過,從職場中期發展來看,學歷提升和未提升群體在就業質量方面還是出現了一定的差距。舉例來說,2014屆本科畢業5年後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為10408元,比同屆學歷沒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對於「雙一流」院校畢業生來說,這一差距更為顯著,學歷提升人群的月收入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

學歷提升除了帶來經濟方面的回報以外,為畢業生的職場感受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2014屆學歷提升人群畢業5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79%,比學歷未提升人群高出6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升學對大學生就業可以起到一定分流與緩衝作用,但研究生持續擴招也造成部分人對「是否會產生就業積壓,影響兩三年後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擔憂。其實,從這兩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來看,擴招重點是面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慧等專業傾斜,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都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的緊缺人才。

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如何,不僅取決於畢業生數量、崗位需求數量,也取決於畢業生自身是否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這不僅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養單位嚴把質量關。今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從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導師崗位管理、質量評價機制等五個方面,全面從嚴加強管理,提升培養質量。這無疑對高校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關焦點

  • 研究生擴招18.9萬,會導致學歷貶值嗎?意味著什麼
    這不僅是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的發展和結構的轉型,而且也會促進考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擴招研究生意味著什麼?學歷會貶值嗎?擴招研究生從表面上看擴招可能會讓學生的競爭力變小一些,但實際上事與願違。
  • 教育部再次明確擴招研究生,學歷會貶值嗎?
    前不久(2020年12月3日),教育部又對研究生擴招做出了最新表態,研究生大幅度擴招,高學歷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今年以來,受國內外特殊形勢的影響,碩士研究生大幅擴招。我們回顧一下研究生擴招歷史:2017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首破200萬人大關,達到201萬。
  • 研究生擴招「學歷貶值」,博士還值得讀嗎?
    我們又看到了當初大學生擴招的盛景。迅速擴張的研究生隊伍,似乎帶來一個問題,學歷貶值。什麼是學歷貶值?學歷貶值是指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個體通過教育活動,在滿足與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社會對高等教育學歷的需要與評價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以及高等教育學歷在滿足社會的需要程度的降低。
  • 研究生擴招"學歷貶值",博士還值得讀嗎?
    今年年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今年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預計同比增加18.9萬、32.2萬人,2020年錄取人次達101.9萬人。去年,我國在校研究生286.37萬人,其中在校博士生42.42萬人,在校碩士生243.95萬人。我們又看到了當初大學生擴招的盛景。迅速擴張的研究生隊伍,似乎帶來一個問題,學歷貶值。
  • 2021年研考人數創新高,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學歷貶值嗎?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本周六拉開帷幕。業內人士預測,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就業壓力增長、出國留學受阻等原因,此次報考人數將大幅增長,創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貶值?未來若想繼續深造有何新途徑?研究生就業是否具備明顯優勢?
  • 學歷貶值?今年的研究生擴招是一場集體焦慮
    研究生多了,又有人哀嘆研究生學歷貶值。這背後是大學生和家長群體的集體焦慮。,事實是研究生一直在穩步推進的擴招,只不過這次動靜有點大。這意味著國家需要更多的高學歷人才來支撐,擴招不是應一時之急、不是為了面子的簡單數字堆積,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國家戰略在背後做支撐。研究生擴招,是我國提高國民素質、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
  • 學歷貶值 | 今年的研究生擴招是一場集體焦慮
    研究生多了,又有人哀嘆研究生學歷貶值。這背後是大學生和家長群體的集體焦慮。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進行了縮招、裁員,應屆生也錯過了求職季,導致崗位更加稀缺,求職壓力也接踵而至。表面看來研究生擴招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事實是研究生一直在穩步推進的擴招,只不過這次動靜有點大。
  • 2021研究生繼續擴招,學歷會因此貶值嗎?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於本周六(12月26日)拉開帷幕。業內人士預測,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就業壓力增長、出國留學受阻等原因,此次報考人數將大幅增長,創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貶值?未來若想繼續深造有何新途徑?研究生就業是否具備明顯優勢?
  •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2021研究生繼續擴招,研究生學歷要貶值?
    近幾年來,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能夠成功上岸的人數卻並不多,可以說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在之前,一直有消息稱2021年考研將會縮招,導致考研大軍焦慮不堪,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而隨著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這個謠言不攻自破。
  • 在學研究生破300萬!研究生學歷貶值的擔憂會成真嗎?
    在學研究生破300萬!研究生學歷貶值的擔憂會成真嗎?微博話題登上熱搜榜,讓正在考研或者打算考研的同學都產生了擔憂,研究生學歷真的會貶值嗎?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考生認為研究生學歷較之前有所貶值,考生認為貶值最大的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規模過大,研究生數量大幅增多,18考研招收碩士生72.2萬人;19考研招收碩士生76.25萬人;20考研擴招18.9萬人,招收碩士生90多萬;21考研也將繼續擴招。
  • 在讀研究生破300萬!研究生學歷貶值的擔憂會成真嗎?
    微博話題登上熱搜榜,讓正在考研或者打算考研的同學都產生了擔憂,研究生學歷真的會貶值嗎?中國教育在線的調查結果中,近六成考生認為研究生學歷較之前有所貶值,考生認為貶值最大的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規模過大,研究生數量大幅增多,18考研招收碩士生72.2萬人;19考研招收碩士生76.25萬人;20考研擴招18.9萬人,招收碩士生90多萬;21考研也將繼續擴招。
  • 研究生突破1000萬,研究生學歷是不是已經貶值,考研還有用嗎?
    截止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高層次人才超1000萬,也就是說,我國自主培養研究生突破1000萬,還不止哦~目前研究生擴招的腳步還沒有停下,在這樣的形勢下,是不是意味著研究生已經貶值了呢?自己還要考研嗎?  網友1:研究生貶值,讀研時間成本跟不上社會變化速度。
  • 擴招44%!寧波大學2020研究生招生人數大幅增加,學歷大幅貶值?
    總指標3340人,這意味著寧波大學今年研究生大幅度擴招,對於報考寧波大學的學生來說,上岸的機率更高了。在此前寧波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指出:「2020 年我校招生目錄中公布的招生計劃總數暫按2019 年國家下達的研究生招生計劃總數(2248 人)安排」。
  • 博士擴招學歷貶值,你還選擇讀博嗎?
    有人認為:博士擴招會帶來學歷的貶值,博士學歷含金量降低,博士學歷白菜化,所以就沒有讀博的必要了。 有人認為:博士擴招符合國家人才需求擴大的現狀,沒必要有太多的恐慌,對博士學歷影響不大,所以還是有讀博的必要。 在這裡分享一些個人的思考,希望給正在猶豫要不要選擇讀博的小白萌新們一點建議。
  • 不管研究生學歷「貶不貶值」,2021考研時間確定!加油考
    寫在前面研究生是目前社會關注的熱點,2020研究生擴招18.9萬人引起了網絡的熱議,研究生學歷是否貶值成了一個重點話題。按照小編自己的觀點是:對於目前我國現在的學歷來說,研究生是不存在貶值。但是在現階段出現了一種情況是:大城市、發達地區裡高學歷人才多,中小城市、較落後地區普遍不高的情況。
  • 碩士擴招18.9萬人,文憑貶值加劇!高學歷群體集體陷恐慌?
    成功拿到學校的推免名額了嗎?而當前研究生也在逐步的擴招當中,教育部明確指出2020年將計劃擴招18.9萬名碩士研究生,由此一來,這份焦慮就轉移到了研究生身上。研究生擴招,無疑會引起人們對學歷貶值的憂慮,尤其是高學歷群體。
  • 幾年後研究生學歷會像本科學歷一樣「爛大街」嗎?
    對於,每年考研的學生,一定會有一部分學生質疑,幾年後研究生學歷會像本科學歷一樣的「爛大街」嗎?所以,這時會有很多的大學生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而選擇了考研,於是考研人數也在逐年增加,19考研的報考人數高達290萬人。面對如此之多的報考人數,難免會有大學生質疑研究生學歷是不是幾年之後也會「貶值」呢?
  • 教育部:在學研究生總規模將達300萬人!學歷會貶值嗎?
    據全國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0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僅有30.12萬人。這意味著,在這短短的20年間,我國研究生在學規模就足足增加了近10倍,這自然是了不起的發展成就。專家預判,在未來幾年,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持續擴招,或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
  • 學歷都貶值了,追求高學歷還有意義嗎?
    之前被廣泛熱議的「哈佛物理學博士後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這一消息,有的人覺得高學歷正好可以服務好高科技產業,但也有人覺得這是大材小用,浪費了教育資源;也有「杭州餘杭區招聘北大、清華博士畢業生作為儲備人才」,讓人感嘆,現在真的是沒有博士學歷,連街道辦都進不去了嗎?這真的是學歷的通貨膨脹啊,以後學歷是不是會一直貶值啊。
  • 教育部通知,在校研究生達到300萬,學歷「貶值」會來臨嗎?
    學歷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貶值?貶值大概會出現在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的情況下。或者是產品質量本身在下降。研究生數量的增加能說明學歷在貶值嗎?教育部通知,在校研究生達到300萬,學歷「貶值」會來臨嗎?近日教育部發出通知,我國在校研究生數量達到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