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多了,有人哀嘆大學生不值錢。海歸多了,有人哀嘆海歸不值錢。研究生多了,又有人哀嘆研究生學歷貶值。這背後是大學生和家長群體的集體焦慮。
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為341萬,突破歷史新高,同比增幅為17.6%。在如此龐大的畢業生數量面前,確實沒有足夠多的崗位可以安排給每一位畢業生。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進行了縮招、裁員,應屆生也錯過了求職季,導致崗位更加稀缺,求職壓力也接踵而至。
表面看來研究生擴招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事實是研究生一直在穩步推進的擴招,只不過這次動靜有點大。
穩步推進的擴招
科教強國是我國的基本國家戰略,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從人口大國建設成人力資源強國,是政府一直推進的目標。10年前,教育部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要達到3300萬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00萬人。2017年,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我國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而2010年,這個數字是140萬人,足足翻了一番。
國家轉型需要更多高質量人才
這幾年,國家一直在提轉型。《中國製造2025》也好,教育部剛剛發布的提升高校專利質量的意見也好,都是為國家轉型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意味著國家需要更多的高學歷人才來支撐,擴招不是應一時之急、不是為了面子的簡單數字堆積,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國家戰略在背後做支撐。研究生擴招,是我國提高國民素質、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
人才是興國的必要基礎,雖然我國每年都有7、80萬研究生畢業,但在我國的就業人員當中,畢業研究生的比例卻不到1%。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正在慢慢過去,僅僅依靠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是不行的。一定要轉型升級。而推動產業結構向高新技術升級靠什麼?當然是更多高質量人才。
越多越掉價?
物以稀為貴,我們總覺得越少越好。但針對這件事,大可不必感慨學歷貶值,終究還是看質量,看每個人。同樣是本科生,有些人可以領10K,有些人只能領2K。難道多出的8K,單純只是學歷標籤的加成嗎?
上了大學就穩了、讀了研就穩了、出國回來就穩了……這種「鍍金」思想要不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大爭之世,國與國要競爭,人與人也要競爭,優秀者會勝出,落後者會淘汰。擴招已是事實,哀嘆純屬徒勞無功,好好學習,提升自己,才是正道。
真正變得貶值的不是「大學生」、「海歸」、「研究生」的標籤,而是標籤下的人。人越多,競爭越激烈。而在這場競爭中勝出的唯一籌碼,就是一句膩歪的雞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研究生擴招,意味著有更多高學歷的人正在超越你。同時對大部分人算是一個警示,想進修學歷,提升自我還需要趁早行動。疫情期間,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在職研究生項目中國中心發放一億助學金,全力助學在職碩士研究生學員(涵蓋工商管理、教育學等專業方向),免聯考,中文授課,畢業論文由導師一對一輔導。師資力量雄厚,授課風格生動,結合實際案例把企業和職場中現實存在的問題帶入到學習研究中,帶著每一位學員提升自我,進修學歷。
南海商學院熱招課程如下:
加拿大西三一大學商業領導力碩士(中文)學位課程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碩士學位遠程項目:MBA、教育學、會計學、信息技術四大專業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碩士學位面授項目:MBA、教育學、會計學、信息技術四大專業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管理哲學PHD、教育哲學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