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突發性聽力下降,診療秘訣貴在「早」

2020-12-11 澎湃新聞

科普 | 突發性聽力下降,診療秘訣貴在「早」

2020-03-02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愛耳日科普

晨鐘暮鼓,鳥叫蟬鳴,泉水叮咚,且聽風吟……好的聽力是我們享受有聲世界的前提,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聽力下降,表現為正常能聽到的聲音變小了、聽不清了或聽不見了。

出現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忽視,尤其是出現突然的、短時間內發生的聽力下降。

因此,警惕 突發性耳聾 很重要!

及早檢查、及早治療很關鍵!

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以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3個連續的頻率上聽力下降30dBHL或以上。

突發性耳聾因何而起?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狀況、精神緊張、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睡眠障礙等都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誘因。

尤其在當前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恐慌、焦慮、失眠、悲觀等情緒,更容易罹患突發性耳聾。

宅家期間出現突然的聽力下降怎麼辦?

看症狀

1

即首先看自己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突發性耳聾的症狀有時不太典型,患者並不都是出現明顯的聽力下降,而有的患者主要症狀是耳鳴,只覺得耳朵裡有嗡鳴聲而忽略了聽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現為耳悶脹感,感覺耳朵像被塞了東西;還有的患者首先表現為頭暈或者眩暈等等。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不要拖延,您的聽力該查查了!

查聽力

2

疫情期間,在家進行自助(DIY)聽力測試更安全哦~由我院開發的專業耳鳴診療APP—復旦耳鳴RS可幫助您完成測試。

請按照下述步驟DIY您的聽力測試報告:

① 掃描二維碼打開「復旦耳鳴RS」APP,依次進入「耳鳴診斷」→「聲學測試」;

② 選擇安靜環境,戴上耳機,按提示將耳機音量調至最大;

③ 進行環境噪聲檢測(目的是確認測試環境安靜,此步驟也可跳過);

④ 分別進行雙耳氣導聽力檢測,選擇左耳或右耳,通過Hz+或是Hz-左右移動選擇測聽頻率;通過dB+或是dB-上下調整音量大小直至確定可聽到的最小響度;

⑤ 測試完成點提交。

找原因

3

如果出現自測聽力明顯下降的情況及時至醫院就診。

引起聽力下降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外耳道耵聹堵塞、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顱腦外傷致內耳損傷或聽骨鏈損傷、老年性聾、突發性耳聾等。需要行耳科查體及音叉檢查、純音測聽等進行明確診斷;必要時進一步行影像學等相關檢查,包括頭顱或內耳MRI,排除腦卒中、聽神經瘤等疾病。

突發性聾患者聽力損失程度越重、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越長則其治療效果越差。

因此,醫生提示您:

需及早就醫治療!

如何預防突發性耳聾?

▪ 生活工作中精神緊張、焦慮、恐懼抑鬱等,要注意調整生活節奏。

▪ 穩定情緒,勿狂喜暴怒、情緒波動,保持平和、積極的心態。

▪ 要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免疫力,避免熬夜、作息不規律。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飲酒吸菸可使血管痙攣,血循環障礙發生突發性耳聾。

▪ 有基礎病患者,包括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需積極治療控制好基礎病;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平時血糖、血壓的控制,糖尿病可以導致內耳微血管病變,在微血管內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內耳局部缺血而發生突發性聽力下降;高血壓患者則可能由於血壓的波動影響到內耳的血流灌注而發病。

▪ 注意環境噪音。避免長時間接觸高強度噪音,損傷內耳發生聽力下降。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相關疾病,防患於未然。

供稿 | 耳鼻喉科 唐冬梅、吳淨芳、李華偉

編輯 | 宣傳文明辦 趙俊

本文卡通配圖來源於網絡

微信服務號

科普閱讀、門診預約、疾病諮詢

您身邊的醫療服務好幫手

微信訂閱號

人文宣傳、精神引領、學科前沿

五官科醫療資訊交流平臺

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下角的

原標題:《科普 | 突發性聽力下降,診療秘訣貴在「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眩暈、耳悶塞、耳鳴、聽力下降警惕突發性耳聾
    並不是所有的突發性耳聾都是因為聽力下降而被發現。陳翠芳談到,很多患者出現眩暈時會去急診或神經內科,等到治好了眩暈才發現耳朵聽不見了,有的還會因此錯過治療時機。「個人對聽力下降的敏感度不一樣,很多症狀會掩蓋耳聾,因此,如果有眩暈、耳悶塞感、耳鳴,也要檢查聽力,讓醫生給出鑑別診斷。」她提醒,市民要警惕突發性耳聾的四大典型臨床表現。
  • 突然喪失的聽力!|聽力|喪失|突然|神經內科|患者|周老爺子|突發性...
    突發性耳聾,簡稱「突發性聾」或「突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主要臨床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噁心、嘔吐等。這可急壞了周老爺子一家,又馬上就診該院神經內科,行腦核磁檢查未見責任病灶,考慮突發性耳聾,門診建議帶藥回家治療,但回家用藥幾天後,周老爺子的聽力並無改善。後經人介紹,患者女兒帶患者來到北京北亞骨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主任田慧軍博士,了解患者發病過程,初步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建議住院進一步治療。
  • 【科普】突發性耳聾知多少
    第二天早上一起來,小王右耳出現耳鳴、聽力下降、耳悶、聽音有回音,因為著急上學,他以為休息休息就能緩過來,也沒有當回事,因此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隨後一個月內,情況越來越嚴重,明顯感覺右耳的聽力也沒有左耳好,於是他的父母就帶他來醫院檢查。檢查發現,小王右耳低頻和高頻均有聽力下降,左耳高頻聽力也有下降。
  • 女白領熬夜加班幾天後聽力明顯下降,原來患上突發性耳聾
    楚天都市報12月22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劉姍姍)為了在年底衝業績,32歲女白領熬夜加班幾天,誰知先後出現左耳嗡嗡響、聽力明顯下降,到醫院一查竟然患上了突發性耳聾。專家提醒,突發性耳聾多與情緒焦慮、壓力大、熬夜等因素有關,市民要特別注意,儘快就醫。
  • 聽力會突然下降?日常謹記這5點,突發性耳聾不會找上你
    聽覺是機體基本功能之一,正常的聽是能保證外界信息正常輸入的基礎,聽力驟降無疑會影響外部信息的正常接收。因此,對於聽力驟降的情況,應有所警惕,切勿怠慢。當然,治病必先尋其源頭,那麼,聽力突然下降的源頭是什麼?該如何有效進行預防?
  • 這種突發性疾病必須引起重視
    突發性耳鳴還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鳴 " 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耳鳴並不一樣,醫學名稱為 " 突發性耳聾 ",並不一定是聽力完全喪失,主要指發病時人的聽力水平會在連續三個頻率上顯著下降。之所以經常被稱為 " 突發性耳鳴 ",是因為絕大部分突發性耳聾都會伴隨耳鳴。
  • 突然聽力下降伴耳鳴,當心失聰!
    「一開始出現耳鳴沒在意,後來竟然開始影響聽力了。」遇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都覺得就是近期太累了,多休息就會好。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咽喉科醫師李嘉瑩、唐朝穎、張娟提醒大家,對於突然出現的聽力下降,尤其是伴有耳鳴、耳悶、眩暈或頭暈等症狀,要提高警惕,這有可能是患上了突發性聾。這種疾病起病時很多人不太重視,結果在拖延中耽誤了治療,造成失聰等嚴重後果。
  • 可能是突發性耳聾早期表現
    40歲魏姓男子近日覺得容易暈眩,並覺得右耳悶悶的,像耳鳴的感覺,原本以為自己罹患梅尼爾氏症,就醫之後經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讓魏男相當震驚,所幸在接受耳內注射類固醇、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並配搭高壓氧治療後,聽力逐漸恢復。
  • 突然聽力下降伴耳鳴,當心失聰! -唐山廣電網
    「一開始出現耳鳴沒在意,後來竟然開始影響聽力了。」遇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都覺得就是近期太累了,多休息就會好。但是,請千萬別大意——突然出現的聽力下降,尤其是伴有耳鳴、耳悶、眩暈或頭暈等症狀,有可能是患上了突發性聾。這種疾病起病時很多人不太重視,結果在拖延中耽誤了治療,造成失聰等嚴重後果。
  • 耳朵聽力下降,如何恢復聽力?
    耳朵聽力下降恢復方法首先要找出聽力下降的病因,其次針對病因進行對症治療。 耳朵聽力下降,如何恢復聽力? 如果是內耳疾病引起的,包括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迷路炎等等這些疾病,那麼聽力有部分病人可能恢復不好。 如果是因為鼓膜的穿孔、聽骨鏈的破壞,或者是聽骨鏈的固定等結構的破壞導致的,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結構的重建來恢復聽力。
  • 保護聽力!突發性耳聾的中醫調治方法
    大夫給小張做了純音聽閾測試,發現小張左耳只能聽到70~80分貝的聲音,而正常人能聽到25分貝以內的聲音,小張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前段時間也有報導「突發性耳聾」病例增加的新聞,究其原因是長時間帶耳機所致,因此,甘草想跟大家聊一聊關於耳朵的話題。從西醫角度,耳朵有兩個功能,一個是聽聲音,另一個是掌握平衡和定位功能。
  • 仁品聽力中心警告,三類人最需要注意聽力下降
    患者在檢查確診之後,亟待更加全面優質的診療服務。針對耳鳴等耳內科常見的疑難雜症,仁品引進了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劉蓬教授提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鄭芸教授等,眾多蜚聲國際的聽力專家廣泛應用的「醫師療法」。對於一些突發性的耳部疾病,例如突發性耳聾等,成都仁品也同樣可以迅速開展幹預治療,包括調穴通經活絡治療、專利漢草燻蒸等仁品獨有的特色療法。刺激耳部穴位,恢復耳部微循環平衡,從而恢復聽力和耳健康。
  • 孕期突發性耳聾怎麼治,需注意這幾點
    25歲的小周在懷孕第5個月的一天晚上,像往常一樣看看電視,正準備睡覺時,感覺右耳有一點輕微突發性耳聾,當時並未在意也就沒有和家人說。這一夜,睡的迷迷糊糊不太踏實。上午9點,小汪感到右耳突發性耳聾加重,聽力下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了當地醫院五官科聽力測試診斷「突發性耳聾」。面對突然發生的耳聾一家人不知所措,害怕影響到孩子的發育,趕緊來到北京玉泉醫院。
  • 突發性耳聾發病後72小時治癒有效率最高
    在生活中有很多中老年人在出現耳朵聽力突然下降後,有一部分人會心存僥倖,期望疾病會自愈,或先等幾天看看病情是否有好轉跡象,若無好轉才會到醫院治療。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內耳疾病專家王明明提醒,突發性耳聾發病後72小時內是治療黃金期,因此突發聽力下降一定要立即就診,謹防因錯過最佳治療期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王明明介紹,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效果最為相關的是就診時間。如果發生突發性耳聾,患者希望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一定抓住它的治療黃金期。
  • 突發性耳聾你了解多少?
    今天的科普知識,帶著大家再來重溫一下突發性聾這回事吧!概述突發性耳聾是指72小時內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dBHL,可同時或先後伴有耳鳴及眩暈,除第Ⅷ對腦神經外,無其它腦神經症狀。人群發病率約為(6~31)/10萬。
  • 愛耳日:一勞累就聽不清 小心「低頻聽力下降」
    到醫院檢查後,林先生被確診為「低頻聽力下降」。「低頻聽力下降」以前被列入突發性耳聾的一種形式,但近幾年業界將其單列為一種耳病,認為需要得到公眾的重視。」陳錫輝說,「低頻聽力下降」的病人多具有經常熬夜、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長期過勞等特點,金融界、IT界和傳媒界等過勞行業常有病人「扎堆」。有學者認為該病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聽力便受到損害。
  • 全國愛耳日報導| 耳朵痛、聽力下降、突發性耳聾 這10個習慣最「傷...
    聽力障礙分5個程度 駱文龍教授告訴記者,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聽力損失的幹擾因素是不同的。嬰幼兒以遺傳性耳聾為主;青少年主要受到噪聲性損傷;而成年人易發生突發性耳聾;老年人則易產生老年性耳聾。
  • 蘇州一醫院5天5人突發性耳聾住院,這些人當心了……
    最近,蘇州科技城醫院耳鼻喉科病房裡 一下子住了5位突發性耳聾的患者 今年30出頭的華先生 由於工作壓力大,導致睡眠差 前兩天勞累後突然感覺左耳聽力下降
  • 耳聲發射與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還有這樣的聯繫!
    關於耳聲發射的臨床應用有很多方面,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些耳聲發射在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研究中的應用。1.耳聲發射與感音神經性聽損的頻率特性關係聽力正常耳的誘發性耳聲發射檢出率接近於100%,但在感音神經性聽損耳檢出率則隨聽力下降而降低,當聽力損失超過45-50dB HL時誘發性耳聲發射的反應趨於消失。凡是病變累及耳蝸引起的聽力損失,都會同時引起耳聲發射的下降或消失。
  • 突發性耳聾:八成出現過耳鳴
    專家指出,人的聽力非常嬌嫩,耳蝸上感受聲音的毛細胞的數量在人出生時就已經定了,損傷一個就少一個,是不可逆轉的。而在我們的一生中,從嬰幼兒到老年人,都可能因不同原因導致感受聲音的毛細胞受損、凋零,使聽力下降,嚴重的甚至致耳聾。到底哪些原因可能「偷走」你的聽力?日常生活中哪些誤區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