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愛耳日科普
晨鐘暮鼓,鳥叫蟬鳴,泉水叮咚,且聽風吟……好的聽力是我們享受有聲世界的前提,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聽力下降,表現為正常能聽到的聲音變小了、聽不清了或聽不見了。
出現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忽視,尤其是出現突然的、短時間內發生的聽力下降。
因此,警惕 突發性耳聾 很重要!
及早檢查、及早治療很關鍵!
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以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3個連續的頻率上聽力下降30dBHL或以上。
突發性耳聾因何而起?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狀況、精神緊張、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睡眠障礙等都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的誘因。
尤其在當前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恐慌、焦慮、失眠、悲觀等情緒,更容易罹患突發性耳聾。
宅家期間出現突然的聽力下降怎麼辦?
看症狀
1
即首先看自己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突發性耳聾的症狀有時不太典型,患者並不都是出現明顯的聽力下降,而有的患者主要症狀是耳鳴,只覺得耳朵裡有嗡鳴聲而忽略了聽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現為耳悶脹感,感覺耳朵像被塞了東西;還有的患者首先表現為頭暈或者眩暈等等。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不要拖延,您的聽力該查查了!
查聽力
2
疫情期間,在家進行自助(DIY)聽力測試更安全哦~由我院開發的專業耳鳴診療APP—復旦耳鳴RS可幫助您完成測試。
請按照下述步驟DIY您的聽力測試報告:
① 掃描二維碼打開「復旦耳鳴RS」APP,依次進入「耳鳴診斷」→「聲學測試」;
② 選擇安靜環境,戴上耳機,按提示將耳機音量調至最大;
③ 進行環境噪聲檢測(目的是確認測試環境安靜,此步驟也可跳過);
④ 分別進行雙耳氣導聽力檢測,選擇左耳或右耳,通過Hz+或是Hz-左右移動選擇測聽頻率;通過dB+或是dB-上下調整音量大小直至確定可聽到的最小響度;
⑤ 測試完成點提交。
找原因
3
如果出現自測聽力明顯下降的情況及時至醫院就診。
引起聽力下降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外耳道耵聹堵塞、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顱腦外傷致內耳損傷或聽骨鏈損傷、老年性聾、突發性耳聾等。需要行耳科查體及音叉檢查、純音測聽等進行明確診斷;必要時進一步行影像學等相關檢查,包括頭顱或內耳MRI,排除腦卒中、聽神經瘤等疾病。
突發性聾患者聽力損失程度越重、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越長則其治療效果越差。
因此,醫生提示您:
需及早就醫治療!
如何預防突發性耳聾?
▪ 生活工作中精神緊張、焦慮、恐懼抑鬱等,要注意調整生活節奏。
▪ 穩定情緒,勿狂喜暴怒、情緒波動,保持平和、積極的心態。
▪ 要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免疫力,避免熬夜、作息不規律。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飲酒吸菸可使血管痙攣,血循環障礙發生突發性耳聾。
▪ 有基礎病患者,包括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需積極治療控制好基礎病;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平時血糖、血壓的控制,糖尿病可以導致內耳微血管病變,在微血管內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內耳局部缺血而發生突發性聽力下降;高血壓患者則可能由於血壓的波動影響到內耳的血流灌注而發病。
▪ 注意環境噪音。避免長時間接觸高強度噪音,損傷內耳發生聽力下降。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相關疾病,防患於未然。
供稿 | 耳鼻喉科 唐冬梅、吳淨芳、李華偉
編輯 | 宣傳文明辦 趙俊
本文卡通配圖來源於網絡
微信服務號
科普閱讀、門診預約、疾病諮詢
您身邊的醫療服務好幫手
微信訂閱號
人文宣傳、精神引領、學科前沿
五官科醫療資訊交流平臺
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下角的
原標題:《科普 | 突發性聽力下降,診療秘訣貴在「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