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流入眼睛,只能忍痛眨眼來緩解 7位青年戰疫故事感動現場每位觀眾
胡雪珺登臺講述自己的戰疫故事。
甘如意推著一輛自行車走上宣講臺講述戰疫故事。
6月3日下午,「同上一堂思政課——戰『疫』青年說」現場宣講活動在武漢教育電視臺演播廳舉行。17位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90後」「00後」優秀代表成立「戰疫青年說」宣講團,講述抗疫故事。活動現場,宣講團7名成員相繼登場,以「我將無我」「捨身忘我」「奮鬥有我」為主題,為全市大中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戰疫故事,感動著青年學生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一線醫護人員詮釋「我將無我」
戰疫期間,一線醫護人員不懼兇險,堅持奮戰,是這座城市最美的逆行者。胡雪珺是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一名「90後」黨員護士。抗疫期間,她在門診進行預檢分診工作,在隔離病區、ICU參與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護理,工作量是原來的好幾倍。她回憶,那時每天的步數都在兩三萬步,鞋套都磨破了好幾雙,每次摘下護目鏡和口罩的時候,臉頰上、鼻梁處都會有一條條清晰可見的痕跡,一不小心蹭到就會陣陣刺痛。繁重的護理工作之餘,她用鏡頭記錄和同事們一起抗疫的故事,拍下抗疫視頻3000多分鐘,這些視頻故事多次登上央視,感動全國。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生程文濤,三次主動請命進入隔離病房,去最前線戰鬥。他每天不光要負責病人治療,還要負責患者的生活,大到一日三餐、飲水和大小便處理,小到給病人翻身、拍背幫助排痰,有時還要給患者作心理疏導。「穿著層層防護服和手套,十分悶熱,一趟班下來,竟能讓身處寒冬的我汗流浹背,氣喘籲籲。」程文濤說,「作為一名年輕的醫生,面對困難,我沒有退縮,用青春的肩膀,扛起了一個醫生的天職!」
武漢市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醫生甘如意,是推著一輛自行車走上宣講臺的。4天3夜,300多公裡,她正是騎著這輛自行車從荊州回到武漢,回到醫院加入到抗疫一線。騎行第三天,她沿著318國道騎了9個多小時,一路下雨,手都凍僵了,羽絨服裡卻是一身汗,膝蓋也因長時間騎行而疼痛。她不停對自己說:「加油!走一段就少一段了。」300公裡的艱難路途,甘如意挺過來了。後來有人跟她開玩笑,說因為她姓甘,所以不怕苦。甘如意說:「不管同學們以後從事什麼職業,遇到什麼困難,請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生命就像窗外的花似海,要滿懷期待,陽光終究會醒來……」聽完他們3人的講述,現場歌聲響起。這首歌名為《身著白衣,心有錦緞》,詞作者是19歲武漢女孩羅慶文。戰疫期間,她寫下這首歌送給當護士的媽媽和所有醫護人員,希望用音樂的力量給母親加油打氣,也想告訴所有一線工作的逆行者們,「我們與你們同在」。
宣講活動的主持人、全國模範教師、解放中學思政課教師吳又存說,「我將無我」,就是毫無私利,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白衣執甲,逆行出徵,你們為『我將無我』這四個字作了最好的詮釋」。
替群眾負重前行
「90後」捨身忘我綻放青春力量
「疫情期間,我脫下了防彈衣,穿上了防護服。」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區分局寶豐街派出所民警趙闖,回重慶老家不到一天,因疫情主動請戰,輾轉上千公裡回到了工作崗位。他主動下沉社區,轉運發熱病人,曾長達8個小時沒有喝水進食。汗水流入眼睛,只能忍痛眨眼來緩解。趙闖幫助過的社區居民張阿姨要痊癒回家了,得知這一消息,他從張阿姨女兒那裡拿到了鑰匙,提前給張阿姨家做了消毒,還準備了一些生活物資,讓張阿姨安心回家。作為一名「90後」刑偵民警,經歷這場戰疫,他明白了什麼是當代青年該有的家國情懷,更懂得了什麼是青年民警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小葉啊,幫忙團點牛肉吧!」居民口中的「小葉」,就是江岸區大智街銘新社區「90後」黨委書記葉德添。3000多戶家庭不能進出,排查運送發熱病人、幫老人買菜買藥、給寶寶買奶粉買尿不溼,這些都成了他的頭等大事。銘新巷小區的葉阿姨姐弟相繼確診,需儘快送往醫院治療。葉阿姨72歲了,葉叔叔70歲,剛做過開顱手術不久,走路不方便。晚上11時,葉德添聯繫了轉運車,背上葉叔叔,把他倆往醫院送。青春的力量在社區綻放,更讓他看到了一批「90後」的無畏與強大。「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成長,當我看到有兩名『90後』遞交入黨申請書時,我格外振奮」。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聽完他們的故事,吳又存說,社區書記和警察也是普通人,他們並沒有百毒不侵的鋼筋鐵骨。「只因心裡裝著人民,在緊要關頭,他們就會義無反顧,不怕犧牲,捨身忘我」。
青年志願者們做的「小事」不小
用行動發出「奮鬥有我」誓言
奮鬥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而奮鬥的主角就是「我」。戰疫期間,志願者們走街入戶宣傳防疫知識,協助社區開展疫情排查,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群眾感受到了「紅馬甲」的溫暖,成為疫情防控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大二學生、東湖新城社區志願者謝小玉就是其中一員。在戰疫最艱難的時候,她上午接到20多個採購單,居民們還在群裡不停發送採購需求。謝小玉說:「雖然我不能像醫生一樣在最危險的前線抗擊疫情,也希望能在社區防線為遏制疫情盡一份力。」
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教師華雨辰,作為志願者在疫情期間主動接送醫護人員,配合交警檢測來往車輛人員的體溫,協助社區裝卸愛心物資,投身青山區方艙醫院搶建,擔任方艙播音員傳遞信心。「我們願意在家鄉有難時候站出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普通事」。
「這兩個女孩不簡單,因為她們都用行動發出了『奮鬥有我』的錚錚誓言。」吳又存說,她們做的都是買菜買藥、量體溫播音等小事,但因為有意義,小事就不小,因為它能散發出光芒,溫暖人心。他感嘆,17位青年宣講員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全國千千萬萬的中國青年,已然成為了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是奔湧的「後浪」,用敢於擔當的實際行動彈奏出了新時代的最強音!
現場,聽了這一堂特別的思政課,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說:「這場思政課非常生動感人,這些青年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這些青年都是英雄,英雄就是榜樣,希望這種思政課經常舉辦,讓英雄的故事廣為傳播,影響更多的青年朋友。」當聽到華雨辰的學生說「我長大了也要做像您一樣的志願者」時,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禹誠老師感嘆,這就是教育的力量,微光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