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7月28日訊: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百大品牌」評選近日在臺北舉行頒獎典禮,臺灣百家企業,從498個參選廠商和品牌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但獲獎名單中,卻不見臺塑、鴻海。
據介紹,由臺灣經濟主管部門主辦的「百大品牌」選拔,分「產品類」和「服務類」兩組,企業自行決定以「企業品牌」或「產品品牌」參選。產品類中,有電子、通訊、機械五金、化工紡織、交通器材、運動休閒、時尚、建材、食品等10類,入選「百大品牌」的包括宏碁股份、華碩電腦、臺達電子、英業達股份、上銀科技、納智捷汽車、金門酒廠、新東陽等。
服務類則包括醫療保健、觀光休閒、金融服務、流通服務、文化創意、營建工程、餐飲服務等8項,最終入選的相關品牌包括慈濟醫院、林口長庚醫院、華航、晶華酒店、法藍瓷、誠品股份等。
受託承辦本次選拔的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介紹,整個選拔活動先依企業的財務等量化指標篩選,再對專業經理人和1000餘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然後徵詢41位各界人士意見,最後交由選拔委員會討論產生結果。
臺灣行政當局負責人吳敦義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希望入選企業未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創造出更多的就業。
老字號後起之秀並駕齊驅
臺灣官方評選的「百大品牌」揭曉。老字號臺灣銀行、國泰人壽,後起之秀宏達電等一同被臺灣消費者評為臺灣產品、產業形象的代表。
「百大品牌」分產品、服務2大類18項。如電子類有臺積電入選「百大品牌」,餐飲業有鼎泰豐,觀光休閒業有中華航空,醫療保健有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臺灣對外貿易主管機構負責人卓士昭介紹,臺灣與國際品牌顧問公司合辦的相關調查顯示,2010年臺灣前4大品牌宏基電腦、宏達電、華碩電腦以及趨勢科技的品牌價值都已超過12億美元;前10大品牌總價值較2003年調查時增長1.26倍。
臺灣目前有大中小型企業共計125萬家。卓士昭認為,近年來,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的臺灣代工企業面臨微利的嚴峻考驗,產業界逐漸認識到「創新研發」和「品牌行銷」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承辦此次評選的臺灣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介紹,1990年臺灣經濟主管部門啟動「全面提升產品形象計劃」,開始注重提升產品及產業形象;迄今這個計劃已轉型為「品牌臺灣發展計劃」,持續鼓勵臺灣企業發展國際品牌,以適應國際化經貿情勢快速激烈的變化。
據介紹,今年共有498家臺灣企業報名參選「百大品牌」,經過量化指標篩選、專業經理人問卷調查、產官學界代表徵詢意見等3階段。主辦方表示,評選勝出者都是各產業佼佼者,希望臺灣業界效法。
不見臺塑、鴻海
此次臺灣選拔出的「百大品牌」名單中,不見臺塑集團、鴻海集團和義美食品等。其它,如納智捷、宏達電,雙A品牌計算機(Acer、ASUS)、臺積電與聯電,則都列。
臺灣「行政院長」吳敦義在出席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臺灣有一百二十五萬家大中小型企業,回顧臺灣過去經歷的代工時代,現在有足夠能力自創品牌、營銷天下,他認為得獎企業是臺灣企業經營標竿,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外貿協」董事長王志剛致詞時表示,這次百大品牌,是從報名的四百九十八家企業中選出一百大,有些廠商遲疑是否參賽,結果錯過甄選時間。
據了解,部分臺灣知名品牌沒有參與選拔,例如臺灣石化業龍頭臺塑集團、鴻海集團以及義美食品等。(完)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