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證件,在擁擠的住宅辦起了家庭式「託管班」;營業執照上是「文化傳播公司」,卻搖身變成了「託管班」;「託管班」裡沒有消毒櫃,碗筷隨意堆在桌面上……幾天前,寧波市教育局聯手市藥監局,邀請20位市民監督員對學校周邊的飲食環境進行督查。一家家「託管班」無人管理的狀況,讓市民監督員憂心忡忡:這些「託管班」再不管真要出事了!
文化傳播公司變成了「託管班」
在十五中對面,有一家規模不小的「貝貝託管」。臨馬路是一字排開的三間教室,一條狹窄的通道將教室與廚房、衛生間、就餐處隔開。這裡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監督員,每天中午有八九十名學生在這裡就餐,30多名小學生在這裡託管。這名工作人員解釋,「託管班」雖然有廚房,但平時飯菜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做好再送過來。然而,記者在廚房發現,電飯煲裡有大半鍋剩飯,碗筷隨意堆在暴露的桌面上。
更讓人吃驚的是,工作人員出示的營業執照上登記名稱居然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營項目有「文化活動策劃、企業管理諮詢、網絡技術服務」等,惟獨沒有學生託管。
在海曙區孫文英小學旁,一條窄窄的弄堂成了「託管一條街」。「新起點託管中心」、「金色童年託教中心」、「精品託教」、「陽光託管」……一家緊挨著一家。這裡的「託管班」都開在小區居民住宅內,因為場地小,規模也相對較小。下午3點多,正是小學生放學的時間,不斷有學生湧進各個「託管班」。
從檢查情況看,這些家庭作坊式的「託管班」大多沒有營業執照,屬於無證經營。
「託管班」基本處於無人監管狀態
不少「託管班」在資格準入、經營場所、衛生狀況、人員健康、食品安全、消防設施等方面都存在隱患。
很多「託管班」沒有營業執照,沒有消防、衛生許可證。工作人員無相應的證件,如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負責用餐的人員沒有健康證,教學質量和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找到責任人。
不少「託管班」位於小區內,為節約成本,設施達不到相關要求。如課桌椅和採光未達到標準,容易導致學生近視;陽臺、窗戶等無安全護欄,容易引發安全事故;食品質量、餐具消毒不符合要求,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和食源性疾病;環境擁擠,通風不良,可能導致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
目前寧波到底存在多少「託管班」?開辦「託管班」需辦理哪些證件及手續?「託管班」該由哪個部門來管理?沒人能回答。「託管班」的監管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
呼籲出臺準入標準和管理規範
「託管班是有市場需求的,放學後至家長下班這段時間,孩子缺人看管,成為許多年輕家長的麻煩事。託管班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採訪中,有家長認為「託管班」的出現本是好事,但種種隱患讓他們難以放心。
託管行業存在諸多隱患,迫切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行業的規範管理。那麼,如何在政府監管的前提下,走市場化道路,實行規範化運作?
該市人大代表唐倩如去年兩會期間曾提交了一份關於規範「託管班」的提案。唐代表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由政府部門出臺統一的學生託管行業管理規範和準入標準,明確託管機構審批程序及相關標準,明確管理主體和部門監管職責,為多部門聯合執法提供依據;二是各學校可以採取收費方式提供課後託管服務,學校舉辦託管班,不僅提供人身監護服務,還可以發揮專業優勢,家長也可以更放心將孩子留在學校託管;三是各部門聯動加強對託管班的監管。託管機構涉及工商、教育、公安、消防、衛生、物價、稅務、街道和社區等多部門,政府應該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對小學生託管企業、個體工商戶作全面摸查、清理整治,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開展經常性的監督管理。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