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右手大拇指能動的溫州女孩包珍妮 堅持寫作近7年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包珍妮近照。記者 林如珏 攝

「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不曾被命運擊倒……即使無法和你相擁,也望著同一片天空。」今年5月,央視《開學第一課》發布一首名為《草》的抗疫歌曲,感動了無數觀眾。

這溫暖、有力量的歌詞,就是剛剛獲評浙江省第二屆「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身患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19歲溫州作家包珍妮,用她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一字一字打出來的。

更讓人佩服的是,包珍妮已堅持寫作近7年——近百篇獨立創作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海綿寶貝」的堅強與執著。

寫個簡單的「包」字

手指劃遍大半個屏幕

藍白相間的單人病床倚窗而放,24小時工作的呼吸機「哼哼」作響。近日,記者來到包珍妮一家位於溫州市龍灣區海城街道的住處,這裡給人感覺像醫院的病房。

包珍妮側躺在床上,身下墊著厚棉被。爸爸包宗鋒解釋,這是為了更好地固定女兒的身體。她的四肢太脆弱,動彈不慎,關節就可能骨折。和所有被稱為「海綿寶貝」的SMA患者一樣,包珍妮的活動能力很有限。她現在唯一行動自如的,是不停在手機屏幕上滑動的右手大拇指。

包珍妮告訴記者,她給手機安裝了滑鼠程序,配合之前愛心人士捐贈的眼動儀,她可以在筆記本電腦上實現幾乎所有常規操作。

說起來雲淡風輕,其中艱難只有她自己知道。記者注意到,光是用拼音輸入一個簡單的「包」字,包珍妮就得用手指通過虛擬鍵盤劃遍大半個屏幕。「寫作能給我安全感,情緒可以釋放。這樣我就知道,我是真真切切存在著的。」包珍妮不怕難。

「對她來說,躺著都可能痛,更不要說花心思寫東西。」包宗鋒心疼女兒但又拗不過她,有時夜裡兩三點起來給包珍妮翻身,看到她還在「奮筆疾書」,只能勸她早點睡覺。

「她這麼喜歡,這麼堅持,我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她的身體。」包宗鋒在家中的書架、餐桌等不少地方都放了2018年包珍妮出版的詩歌集《予生——包珍妮的詩與歌》。他說,自己沒有文化,但永遠為女兒驕傲。

我終於長大了

責任又重了一點

2002年,包珍妮過完一周歲生日,便被診斷患有SMA。醫生判斷她最多活到4歲。幸運的是,在包宗鋒夫妻倆的精心護理下,這個判斷沒有成真。

去年,包珍妮所在的一個「SMA患者群」特地為她準備了一場成年禮。為了讓女兒過一個難忘的生日,包宗鋒夫妻倆帶上發電機、制氧機、呼吸機,把包珍妮背出了門。那也是最近幾年,包珍妮屈指可數的出門經歷之一。

「我終於長大了。」包珍妮期待著成年,「生命又多了一天,責任又重了一點,我還能做很多事。」

成年後的女孩面臨了更多考驗。今年2月29日,包珍妮接到央視導演的電話,希望她能把之前為SMA群體寫的歌曲《草》以抗疫為主題再改寫歌詞。

包珍妮開始一遍遍修改。沒想到3月6日,她因氣切套管損壞,不得不被送到醫院做氣管切口擴大手術。

對一個「海綿寶貝」而言,做一次手術就是走一次「鬼門關」。臨進手術室,包珍妮撥通導演的電話:「如果我今天沒能出來,你就趕緊把任務交給其他人吧。」

還好,大家都等到了包珍妮。當晚10時左右,包珍妮終於清醒過來,第一件事就是問爸爸拿回了手機,繼續修改歌詞。

幾個月後,一首動人的《草》以全新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包珍妮說,自己有「完成使命」的成就感。

多聽多看多寫多學

創作源泉才不會枯竭

在音樂網站上搜索「包珍妮」可以發現,她作詞的歌曲,有流行音樂、民謠,甚至還有搖滾。包珍妮說,她得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給別人寫歌詞不能局限,要找到他們特有的風格。」

包珍妮為歌手毛不易寫的《故鄉遊》聽哭了一眾網友。歌裡充滿「童年味」的「燕子築鳥巢」「街角小籠包」「爺爺的草帽」等意象更是引人入勝。

病情不像現在這麼嚴重的時候,包珍妮曾在溫州茶山鎮第二小學上過6年學,直到2014年,她因病情不得不留在家中,靠呼吸機生活。

「我好像和世界脫軌了。」包珍妮每天躺在房間裡,瞪大眼睛望著天花板。比起害怕,她心裡更多的是遺憾。她想念那些曾經在學校幫助自己推輪椅的小夥伴,還有趁課間跑來課桌旁找自己解答作業的同學。

為了重回正軌,她在網上報名參加公開課,自學英語、法語、德語等。她電腦的網頁收藏夾裡,有各類電影和紀錄片。最近,她在看一部關於文化創意時尚工業領域的藝術紀錄片。

「我沒辦法走出去,就通過屏幕來觀察這個世界。」包珍妮告訴記者,在家的這些年裡,自己早就成了「資深網上衝浪選手」,遇到有趣的話題,也會和朋友們在網上聊個熱火朝天。她說,多聽、多看、多寫、多學,自己的創作源泉才不會枯竭。

雖然包珍妮大多數時間只能窩在小小的單人病床上,但她的心裡,有一整個樂園。

相關焦點

  • 「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揭曉,溫州2人上榜!一位作家、一位律師
    其中,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杜山村作家包珍妮、溫州市浙江正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呂心為獲評「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浙江省第二屆 「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頒獎人物簡介包珍妮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杜山村作家包珍妮,2001年9月出生,浙江省文成縣人,現為文成縣黃坦鎮杜山村作家,溫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歌集《予生——包珍妮的詩與歌
  • 「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揭曉,溫州2人上榜!一位作家、一位律師
    其中,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杜山村作家包珍妮、溫州市浙江正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呂心為獲評「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杜山村作家包珍妮,2001年9月出生,浙江省文成縣人,現為文成縣黃坦鎮杜山村作家,溫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歌集《予生——包珍妮的詩與歌》。
  • 「海綿寶貝」包珍妮創作歌詞助抗疫:望歌聲傳遞力量
    包珍妮的詩集《予生》。文成宣傳部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海綿寶貝」包珍妮創作歌詞助抗疫:望歌聲傳遞力量中新網溫州5月8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周蓓蓓)「一棵草何其渺小,風一吹它就彎了腰,可草總是結伴而生,相視著彼此微笑。」近日,18歲的浙江溫州女孩包珍妮為「復學第一課」戰疫主題曲創作了歌詞。
  • 肌肉萎縮症女孩用一根手指敲出的這首歌,央視boys合體演繹……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竟然出自一位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女孩之手。18歲的女孩包珍妮,像草一樣堅韌,憑藉一臺24小時不間斷運作的呼吸機和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包珍妮出生於2001年9月11日,1歲時被確診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簡稱SMA)。醫生說她只能活到四歲,但奇蹟出現了。雖然現在她僅一根手指可以動,但樂觀的珍妮面對生活非常積極,她憑藉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敲打文字創作。她寫的歌詞《故鄉遊》等還曾被編成歌曲,被毛不易等明星演唱。2018年,經過多方的幫助下詩歌集《予生,包珍妮的詩與歌》順利發行。
  • 拯救溫州16歲少女 讓更多人知道有種病叫SMA!
    但老天,並沒有因此垂憐這個年僅16歲的文成少女包珍妮。她所患的SMA,讓她的身體機能不斷退化,不遠的將來,她唯一能動的手指也很可能會動不了。能阻止退化的,只有醫治SMA的藥物快點出來,目前,美國已有費用高昂的藥物被批准上市,國內依然無藥可醫。屬於包珍妮最後一根手指的等待時間,已經不多了。
  • 16歲少女全身只剩一根手指能動 創作歌曲被眾星爭唱
    她叫包珍妮,是一名SMA患者,因為運動神經元受損退化,全身肌肉萎縮無力,最瘦的時候,她只有36斤,如今,她還有一根手指可以動。  憑藉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她敲動手機屏幕拼命學習日語、法語、英語,同時創作歌詞。她的作品被毛不易、廖俊濤、鍾易軒等一幹明星爭先傳唱。
  • 小夥僅用能動的大拇指寫作,入選「年度中國好故事作者」
    1月9日,在樂陵市丁塢鎮前何廟村的家中,龐學冬側躺在床上,用尚能移動打字的右手大拇指在手機上創作下一篇文學作品。他變形的手指費力地將手機固定好,然後大拇指第二節指肚一下一下地敲打著手機屏幕,字節跳動,每一個都仿佛貫注了他全身氣力。  之前一天,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共同主辦的 「2018年度中國好故事2018中國故事節 "在上海舉行。31歲的龐學冬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故事作者」,儘管未能前去領獎,但他自強不息、追夢不止的故事依然感動了很多人。
  • 【夜讀】3年前曾自備遺書,如今這個溫州姑娘寫的歌聽哭無數人
    2018-07-17 22:00 |溫州日報全媒體
  • 只剩一根手指能動,他用滑鼠寫詩,還打算捐出器官
    但即便這樣吃力地活著,他仍然用驚人的毅力,在 10 年的時間裡創作詩歌上千首,其中一百多首刊登於全國各地報刊雜誌,並屢獲各類獎項,演繹了一個傳奇的勵志故事。聊天時不想提病情,只說他的詩8 月 7 日,徐州市沛縣的文體志願者們來到張寨鎮梁淹村,探望張墨翰並給他的老式電腦換上了大屏幕顯示器。
  • 漸凍人的詩和遠方:用唯一能動的手指寫詩,打算捐出器官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建設 杜洋波 記者李偉豪 )身患「漸凍症」的徐州人張墨翰,已經在輪椅上生活了30多年,頭部以下只剩一根大拇指能動。但即便這樣吃力地活著,他仍然用驚人的毅力,在10年的時間裡創作詩歌上千首,其中一百多首刊登於全國各地報刊雜誌,並屢獲各類獎項,演繹了一個傳奇的勵志故事。
  • 12小時,十幾位溫州醫生為新疆先天性手足畸形患者做了31臺手術
    首先,他們用筆在小毛要做手術的左手大拇指和多餘食指畫上手術路線圖。接著,開始動刀。只見,高偉陽小心翼翼地用手術刀一層層打開手指,把食指的骨頭去掉,留下皮瓣和肌腱,然後把大拇指的皮打開,把食指留下的皮瓣、肌腱與大拇指合併。就這樣,高偉陽做完了左手,再做右手。整個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當天下午1時30分,一對漂亮的拇指重塑成功。
  • 【聚焦5·18經洽會】專訪荷蘭南荷蘭省副省長安德瑞、包珍妮
    記者張昊、趙永輝攝南荷蘭省副省長包珍妮。 記者張昊、趙永輝攝5月17日,一進入廊坊國際會展中心B館便能看到河北省友好省——荷蘭南荷蘭省的展位,這裡擺放著風車、鬱金香,充滿著荷蘭風情。作為2018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主賓省,17日至18日,南荷蘭省兩位副省長安德瑞、包珍妮帶領由55人組成的經貿代表團前來參會。此次前來,南荷蘭省希望與河北達成哪些合作?雙方自2007年締結友好關係以來,在哪些領域開展了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後還有哪些合作潛力?17日,記者對安德瑞和包珍妮兩位副省長進行了專訪。
  • 溫州一老伯被眼鏡蛇咬傷 用土方醫治險些丟了命
    溫州永嘉的周老伯差點為此喪命。記者從溫州市蛇類研究所獲悉,上月,該所已接診100多例被毒蛇咬傷的病例。用土方治蛇傷,老伯差點丟命63歲的周老伯是永嘉人。5月16日當天,周老伯在幹農活時,右手大拇指被一條眼鏡蛇咬傷。當時手指稍微有點紅腫,周老伯也沒有太在意,回家之後,敷了點草藥喝了幾口藥酒後,就在家裡休息了。
  • 丟失大拇指 男子將腳趾移到手上重塑腳趾大拇指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6日報導,美國一名男子日前向媒體展示了他右手不尋常的大拇指--腳趾大拇指,並講述了其中經歷的故事。這名男子名叫艾登·阿德金斯,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的卡森市。今年4月,他在自己的倉庫裡做木工活,打算給女朋友做一件木製禮物。
  • 只有三根手指能動的霍金,是如何靠輪椅實現發音寫作自由的?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21歲時,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當時,醫生判斷他只能活兩年。不過,霍金得得這種類型,病情惡化得要更慢一些。最終,他與病魔搏鬥了半個多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