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歲!她是濟南年齡最大的老壽星,一頓能吃10個餃子

2020-12-20 齊魯壹點

張永貴老太太同孫女張傳傑在一起,如今孫女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專心伺候老人。

張永貴老太太拿著手機,向記者展示重孫的照片。如今重孫已從中戲畢業,是張永貴老人心中的驕傲。

濟南市歷下區東倉小區的張永貴老太太,出生於1906年,今年113歲,說虛歲已經114歲了,是濟南全市範圍內健在的年齡最大的老壽星。在2017年第四屆山東省百歲壽星榜中,除了評出山東省十大壽星外,還評出了26位年齡不低於110歲的泰山壽星。張永貴老人是當年濟南市唯一入選泰山壽星的百歲老人。

2月20日上午,記者再次拜訪張永貴老人時,她的精神狀態依然很好。老人不但頭腦十分清晰,說話聲音也很洪亮,儘管耳背,但大聲給她說話,仍能進行簡單交流。老人說,自己不愛吃元宵,剛剛過去的元宵節就吃了幾個,但喜歡喝麵條和吃餃子。過年時,一頓還能吃10個餃子呢。

老太太精神矍鑠孫女在家專職伺候

「我們吃過飯了,我奶奶正坐在床上看電視呢!」2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張永貴老人的家時,老人的孫女張傳傑打開房門,熱情地把記者讓進屋裡。只見老人身穿一身紅格調的衣褲,戴著紫紅色的帽子,精神矍鑠,神態怡然,正坐在這個一居室中間過廳的床邊,一邊擺弄著自己的舊衣服,一邊看著電視裡的戲曲節目。

「過年好!您老身體好棒呦!」記者湊上前伸出大拇指大聲給老人問好。老人看上去還是聽不見,但似乎明白了記者在問候她,於是開口說:「我耳朵聽不見了,你們快坐下吧。」說話間露出微笑。

這時,站在一旁的張傳傑介紹說,奶奶耳朵背,用一般的聲音跟奶奶說話,老人基本聽不見,要用很大的聲音,老人才能聽出一點。以前,由於她和奶奶天天在一起熟悉了,老人聽不見,但可以看她的口型,大致明白什麼意思,不過現在溝通起來也很費勁了。

上一次記者前來拜訪時,張傳傑為了供兒子上大學,一邊照顧奶奶,一邊在外打了一份工。今年已經50歲的她,由於之前在濟南的保溫瓶廠幹過特殊工種,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再加上老人現在走路不穩,很容易摔倒,張傳傑已經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專心伺候奶奶的生活。

重孫中戲畢業老人直誇很「漂亮」

「我奶奶頭腦很清楚,但現在走路走不穩,很容易摔倒,身邊不能離人了!」張傳傑告訴記者,她的爺爺已經去世20多年了,奶奶只有她父親一個獨生子。現在,她的父親和母親也都不在了。她從小由奶奶帶大,現在伺候奶奶義不容辭。

上一次來走訪時,張傳傑曾告訴記者,她的丈夫也不在了,她獨自供養孩子上大學不容易。於是,記者就問她孩子畢業了沒有?上的什麼大學?張傳傑一臉欣慰地回答說,兒子郭銳敏去年剛畢業,已經在北京就業了,上的大學是中央戲劇學院,學的是編劇專業。不久前,兒子參與了電視劇《唐磚》的一部分編劇工作。

「孩子很優秀呀,祝賀你培養了一個爭氣的兒子!」記者向張傳傑道賀,性格靦腆的張傳傑笑了笑,並沒有太多的話語。

「他身高到門框那裡了!」可能聽見了談論自己的寶貝重孫子,在一旁的張永貴老人激動起來,她一邊用手指著裡屋的門框上沿,一邊笑著誇重孫長得「漂亮。」她還讓張傳傑打開手機,給記者看重孫的照片,果然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

「漂亮不?我沒說瞎話吧?」老人率真的一句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能看出老人一點不糊塗,對自己的重孫感到自豪。張永貴老人說,她很掛念這個重孫。今年過年後,重孫臨離開家時,她還專門囑咐重孫來濟南時就到家裡來。

老人愛看戲曲節目有活儘量自己幹

「別亂動我的節目,好難找這個臺。」為了說話交流方便,當張傳傑要把電視音量變小時,不解情況的老人不願意了。「不動你的節目,就是把音量調小點!」張傳傑笑著給奶奶解釋。她告訴記者,奶奶原來生活都能自理,生活起居根本不用操心。自十幾年前不慎把腿摔骨折後,就只能在家裡扶著凳子走走,到陽臺曬曬太陽,幾乎沒有出過家門。現在,奶奶走路不穩,很容易摔倒,連陽臺也很少去了,大部分時間是睡覺和看電視。

這時,張永貴老人笑著說,「我最愛看戲曲節目,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就是喜歡看。」記者拿出年前出版的《百歲人生——40位百歲老人的長壽之道》一書送給老人,上面有她的情況介紹,老人看著自己的照片端詳起來,露出了微笑。據張傳傑介紹,奶奶並沒有上過學,只在解放初期上過掃盲班,認識一些簡單的字,認識的不多,只能看懂簡單的說明文字和日曆什麼的。

張傳傑說,奶奶是個一輩子閒不住的人。現在沒有別的事,奶奶在家除了愛看電視,就是做點針線活,自己的衣服拾掇一遍又一遍,自己的床鋪也願意自己拾掇,一般自己能做的就不讓她幫忙。老人也愛乾淨,幾年前,老人的內衣都是自己洗,只有大件的衣服才讓她幫助洗,內衣隔一天就要換一件。

記者注意到,儘管老人居住的空間比較擁擠,但地面和自己的床鋪都拾掇得比較乾淨。張傳傑笑著說,房間是她打掃的,奶奶的床鋪一般都是自己拾掇的。

孫女給她買新衣還被她「埋怨」

「今早吃了幾個元宵,你們看看,還剩了幾個。我不太喜歡吃元宵,我喜歡喝麵條,麵條要帶湯多一點,喝著舒服。」問起飲食情況,張永貴老人告訴記者,她也喜歡吃水餃,過年時一頓能吃一小碗,有十來個。張傳傑在一旁介紹說,奶奶吃飯不挑食,從年輕時就不愛吃肉,像羊肉、魚肉等有腥葷味的肉基本都不吃,也不愛吃甜的,平時吃的都是家常便飯,像地瓜、蘿蔔、白菜等,老人都喜歡吃。另外,就是愛喝稀飯,無論小米稀飯,還是小米麵做的稀粥,她都愛喝。

「現在,我不用動手了,都是我孫女給我做飯,端給我吃,她做的飯好!」這時,老人又大聲誇起自己的孫女來,但誇獎中也「埋怨」孫女又給她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說不要買,我穿不著,非要給我買新衣服,這不是浪費嗎?」當記者告訴老人,這是孫女對她的一片孝心時,老人也點頭表示明白。但還是說她年紀大了,穿不了那麼多衣服,不用再買新衣服了。看得出,孫女是孝順奶奶,過年買一件新衣服給老人,而老人是心疼孫女的不容易,不願意讓孫女破費。

「我孫女小時候也長得漂亮,很討人喜歡。那時經常開大會,我抱著她去看會,大家舉手喊口號,她也舉起自己的小手!」張永貴老人幸福地回憶起往事說,孫女張傳傑是她拉扯大的,剛剛滿月她就抱著孫女到處玩,有時推著小車轉悠,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孩子現在已經自立了。我的退休金加上奶奶每月大約1500元的各種老齡補貼,我們生活不愁了。今後,我會盡心伺候好奶奶,讓她過好每一天!」一臉質樸的張傳傑深情地看著奶奶對記者說,她希望奶奶的濟南最高齡老人的紀錄多保持幾年。

「謝謝你們,有空再來哈!」記者離開時,身後又傳來張永貴老人洪亮的聲音……

(生活日報記者 郭學軍)

相關焦點

  • 大胃王密子君一頓能吃下96個餃子!
    如今「大胃王」已經成為了一種吃播的流行方式,有句俗話叫「宰相肚裡能撐船」,而「大胃王」們肚子裡可不只是能撐船!最近國內初代大胃王密子君就以吃餃子的形式身體力行地證明了「大胃王」真正的實力:常人吃餃子按盤,她吃餃子按盆,一頓居然吃下了96個餃子!
  • 孝心大叔給10名老壽星送棉被
    長城新媒體邢臺10月24日訊(通訊員 院紅  記者 嚴明)10月24日,邢臺經濟開發區東汪鎮景家屯村2號樓1單元百歲老人賈多玉家裡傳來歡聲笑語,原來是該區王快鎮孔橋社區居民粘書臣拿著新買的棉被登門為老壽星獻愛心。
  • 105歲老壽星過生日 17位80歲以上小壽星作陪(圖)
    11月10日,家住鳳縣紅花鋪鎮永生村的張芝桂老人迎來了105歲生日,村裡17位80歲以上的「小壽星」一起陪她過生日。當天下午4時,飯菜香味瀰漫壽席四周,山泉豆腐、扣肉等熱菜陸續上桌。大部分菜是專門為老人們烹煮的,軟爛易嚼、易消化。年輕人穿梭其間,為老人們夾菜、倒飲料,場面十分溫馨。「來,大家乾杯!」在村黨支部書記吳玉林的提議下,老人們舉起酒杯,互祝幸福。
  • 春季吃餃子用它當餡料,餃子水嫩飽滿營養又美味,一頓能吃50個
    初春許多人為了補充營養都會吃些餃子,餃子作為傳統的食物不僅口感鮮嫩美味而且在現在這個季節吃完暖身又暖胃,但是許多人製作餃子出鍋後都乾癟沒味道,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種食材,用它當做餡料製作出的餃子鮮嫩美味汁水飽滿特別美味。
  • 這種餡料的餃子你吃過嗎?2歲兒子一頓吃5個,頓頓都想吃
    這種餡料的餃子你吃過嗎?2歲兒子一頓吃5個,頓頓都想吃!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慣了大魚大肉的我們,總是想嘗試吃一些素菜來改善自己的身體。我們都知道大魚大肉吃多了不僅會增加體內的脂肪量,而且容易使血脂血壓變高,經常在外面應酬吃大魚大肉的人回到自己家中都想要吃一點素食的。
  • 6歲孫女只想吃頓餃子,奶奶卻傷心的捨不得做,躲在背後號啕大哭
    ——— ——— · Start · ——— ———6歲孫女只想吃頓餃子,奶奶卻傷心的捨不得做,躲在背後號啕大哭......圖片來源於網絡這位奶奶,聽到6歲的乖孫女要吃她做的一頓野菜餡的餃子,大早上就跑到山裡採起野菜來,雖然很辛苦,又把手給劃破了,鮮血直流,也只釆到這麼一小把,卻最終忍不住放聲號啕大哭起來
  • 浙江寧海有位111歲老壽星 最大特點是"閒不住"
    寧海111歲老壽星最大特點是「閒不住」寧海梅林街道河洪古村,地處四明山餘脈,鳧溪港從村中流過。穿過村子石子路的狹窄牆弄,遠遠地就能看見一株上了年歲的紅豆杉,邊上三間普通的平房裡,笑聲不斷。村民們說,那是晚輩們來看老壽星了。老壽星朱土花111歲,她出生的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同盟會才正式成立。111歲的老人身體敦實,溫和地朝每一個來看她的人點頭微笑,親手給每個來看她的小輩掛上一條象徵長壽的紅線。
  • [濟寧]103歲老壽星養生有秘訣 打麻將不糊塗
    老奶奶蔡繼芳生於20世紀10年代,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濟寧人。今年蔡奶奶已經103歲高齡,而她有著獨特的一套養生秘訣。愛乾淨、愛勞動、愛生活,還愛打麻將。睡完午覺,打上倆小時麻將,百歲老奶奶的生活悠然自得。  酷愛麻將20多年下午打牌挺樂呵  「這個老壽星,可不簡單啊!100多歲了,還會打麻將呢!」
  • 嘉善戶籍健在的百歲老壽星有六人 年齡最大的102歲
    坐在藤椅上正和兒子說話的趙明華,不像其他老人那樣滿頭銀髮,她的大半頭髮仍舊烏黑。  趙明華出生於西塘鎮上的書香門第,一共有兄弟姐妹6人,趙明華在嘉興明德女中(現在的嘉興三中)高中畢業後,在嘉興的一所小學做老師,直到結婚有了孩子,她成了一名家庭婦女,在家相夫教子。解放後,她偶爾在掃盲班裡教教書,幫助周邊的人識字。
  • 湖北104歲老壽星長黑髮換新牙 看上去比女兒還年輕
    然而,在隨州城區沿漢巷,有位現年104歲的老壽星名叫楊傳玉,老人不僅身體健康、能幹家務,過百歲生日後竟又開始長出黑髮、長出牙齒,街坊鄰裡都誇老人「有福氣」。,飲食清淡  生活能自理還愛做家務  一臉皺紋,卻帶著紅潤;眼睛雖然看不清,但耳朵靈光、口齒清晰。
  • 天冷了,多給孩子包這餡餃子,蛋白豐富鈣豐富,每頓能吃20個
    有一次奶奶來了,她用西葫蘆、雞蛋和蝦皮包了餃子,孩子一口氣吃了20個,味道很甜,奶奶說,她附近的孩子都吃同樣的蝦餃,所有同齡的孩子都比我兒子高,她讓我以後多給我的孩子們包餃子。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西葫蘆蛋蝦皮餃子,原料簡單,便宜,營養豐富,可以給孩子多吃幾頓飯,哪個蛋白質和鈣質豐富,我兒子一頓可以吃20頓,這樣就會長高了希望。
  • 老壽星種菜給家人吃(圖)
    作為農民,他雖有103歲高齡,還是閒不住,沒有地種了,他在家門外空閒的宅基地上,挪開碎磚塊兒,開墾出一片地,一天到晚忙碌其間,剛收罷黃豆,又種上了蘿蔔青菜。  午飯後,他去地裡忙活  手拿鐵鍬,利索地把碎磚塊、爛樹葉往路邊扒拉,再到旁邊的菜地裡看看蘿蔔青菜的長勢……昨天下午1點多,吃過午飯的閆欣禮老人,又開始在家門外忙活。
  • 湖南127歲老壽星:13個子女最大僅活18歲,真正的長壽原因引熱議
    在我國湖南地區就有一位127歲的老壽星名叫田龍玉,她的一生十分傳奇,所生的13個子女最大僅活到18歲,而她真正的長壽原因引發人們熱議。而田龍玉也不例外,婚後她和丈夫一共生下了13個孩子,但不幸的是,她的子女接連早夭,最大的一個孩子也只活到了18歲。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面一度讓田龍玉感到絕望,當最後一個孩子離開人世後,田龍玉決定再也不生孩子了。可是人生何其漫長,無兒無女的生活讓田龍玉倍感孤獨,最終她領養了一個女孩張桂英當自己的女兒。
  • 104歲老壽星介紹長壽秘籍 喜歡製作小玩具消遣
    只見徐鳳格老人坐在縫紉機旁,用舌尖舔了一下右手的線頭,然後屏氣凝神,很順利地便把線頭送到了針鼻兒裡,之後又一提一拉,細線就穿好了。老人把縫紉機蹬得飛快,麻利地做起活來。幾十個此前做好的小老鼠、小猴子、小錢包等布藝小玩具,整齊地擺放在窗臺上。  一頭銀髮的徐鳳格老人笑著告訴記者,蹬縫紉機這活兒,她已經幹了30多年,卻從不覺得膩煩。
  • 農村95歲「老壽星」,仍堅持自己做飯,6個兒女好福氣
    「嗯,看你老的模樣,應該有80多歲吧」,同行的小李端詳了半天,如是說道。「哈哈哈,好多人都說我才80多歲,看來我真的很年輕哦,其實我今年都95歲啦!都已經五世同堂了!孩子們平時都喊我老壽星呢。」提起自己的年齡,老奶奶開心的很,笑起來像個孩子。
  • 10年婚姻,敵不過3頓飯的薄情,40歲的她,將丈夫變前夫
    李玲(化名)離了,在她結婚10年,孩子8歲,自己豆腐渣的年紀,淨身出戶,將丈夫變成了前夫。問其原因,她低頭不語。當別人責怪她,為何不為了自己和孩子忍一忍時,她舉了生活中最日常的一個場景——吃飯,來說明自己的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
  • 冬天多吃這個餡的餃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兒子能吃10個
    冬天多吃這個餡的餃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兒子每頓都能吃10個冬天一到胃口就特別好,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的,可能是天氣寒冷,所以身體需要營養來禦寒,就很想吃都東西,冬天也是滋補的最佳季節,但是在我看來冬天也是最容易長肉的季節。
  • 4歲男童一頓能吃10個包子加半碗面 將切胃減肥
    東東才4歲多,體重已經達到100斤了。父母都不胖,為啥他這麼胖?醫生說,這就是吃出來的,翻翻他的日常飲食記錄,實在嚇人。這麼小的孩子,一頓吃10個湯包還不夠,還要加半碗牛肉麵,一根雪糕。東東的家人準備嘗試一下「切胃」減肥手術。  江蘇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梁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預計下周給東東做切胃手術。如果不做手術,孩子將有生命危險。
  • 用這個菜包的餃子非常好吃!在家連吃三頓了!還是吵著要吃
    用這個菜包的餃子非常好吃!在家連吃三頓了!還是吵著要吃餃子大家肯定都在家裡吃的哦,而且,每次過年的時候,家裡必備的就是餃子,我們平日在家的時候,也會買上一份速凍餃子,在家裡煮上一些就可以直接吃了。你要在家做個用這個菜包的餃子嗎?
  • 鄭大一附院113位古稀醫生仍坐診,年齡最大95歲
    鄭大一附院這113位本該安享晚年的古稀名醫,今天仍不願放下拿了一輩子的聽診器,對患者的那份細心、愛心讓人為之動容。來吧,走近他們,看看這群沒有選擇「走出去」的大醫,他們是怎麼對待工作、對待患者、對待人生的......為醫,為師,他們一輩子都蠻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