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就感覺這篇文章是不是要撲街了。。。因為這個題目實在太大了,我也並沒有想好這個問題,但是還是想先聊一聊,跟大家一起交流。最近聽很多同學說自己迷茫,不知道幹啥,那還請您們移步我的第一篇文章,裡邊已經把所有的可能性幾乎都說過了,該怎麼做,馬上行動,別光空想。那這篇文章就稍微抽象一點了。
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在大學四年裡有兩件事你要完成,第一件事是三觀的形成和修正;第二件事是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一個方面,就是三觀的形成和修正。我上大學的時候,是在思修課本裡邊第一次聽到三觀,當時覺得,什麼三觀五觀、理想信念,都是思修老師在吹牛!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越來越懂得理想信念、三觀的重要性了。三觀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簡稱,大學四年,正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百度百科裡是這麼說的。好吧,我承認我沒有讀懂...那我只好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理解,求思修老師輕噴...我所理解的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所處的社會以及社會中的人的看法。我希望大家在這四年中,通過各種校內外的活動,與校內外各色的人接觸,形成一種自己待人接物的模式。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百度百科裡是這麼說的。價值觀比較容易理解,說的直白一點,你覺得什麼是重要的,你最在乎什麼。同樣的,在四年裡去學習、去參加各種校內外活動,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去體會什麼對你是重要的、你在做什麼類型的工作中可以有獲得感以及滿足感,進而去指引你今後的職業選擇。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百度百科裡是這麼說的。好吧,我還是沒有讀很懂。我理解的人生觀,就是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可能就更大、更寬泛了。比如,我想在氣象局裡按部就班工作,如果有機會可以獲得職位的升遷,最後65歲退休,安穩的過完這一生;我想成為一名氣象學家,為探索人類未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賺足夠的錢,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等等。同樣,我希望你四年裡去參加各種活動,去見識各種人的人生,逐漸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形成自己的人生觀,當然了,這個人生觀最好是積極的。
三觀都講了一些,突然發現,可能這三觀真的是獨立而又統一的吧。歸根到底,我希望你能在四年結束以後,能夠足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夠淡然地看這個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和事,在離開校園的時候,能夠秉持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第二個方面,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大學四年,不過就是學七八十門課程,即使所有的課程都認真聽,學到的知識在你的專業領域中也不過九牛一毛,而且到工作崗位中你會發現,你大學上過的課程,在工作中能用到的不過5%,當然了,我並不是說大學的課程不重要。如果你不認真學習的話,可能連這5%都沒有。那我們在這四年或者七年的時間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能力。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後你應該做到,即使讓你從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工作,你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例如一個月)內很快上手並且能完全勝任工作。我讀了七年的水文地質學,本應該去地質隊、地質研究所工作,可是考慮到這樣的工作需要有較長時間的野外工作,我畢業後從事了市政給排水設計工作,在跟著師傅學習2個月以後,獨立承擔起了設計任務;在工作了一年以後,我又來到了輔導員崗位,目前自以為做的還過得去。雖然我的經歷屬於失敗的職業規劃案例,但是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從容地更換職業(或者說轉行),之前七年時間習得的學習能力功不可沒。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個問題真的太大了,而且也沒有標準答案,以上兩部分內容也僅僅是我不成熟的思考,希望大家能夠經常思考、總結,形成自己的一個答案。最後,我仍然提幾個不成熟的小建議,供大家參考:
1.珍惜時間!珍惜時間!!珍惜時間!!!(重要的話,說三遍都不夠)
2.儘快想清楚四年或者七年後自己要做什麼;
3.每學期(或者更短周期)制定一個可量化的計劃並完成它;
4.培養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或者技能;
5.學會與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處。
(以上所有言論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