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幼兒園太貴,公立幼兒園席位不夠,想讀上公立幼兒園,家長們只能排隊搖號。當前,正在面對這場「戰役」的家長們提及此事,有倒不完的苦水。貴陽一名四歲孩子的媽媽給本報寫來了她給孩子搖號的全過程。
上篇·「取」號
7月3日 6:20
鬧鈴調到6點整,簡單洗漱後,我提著小板凳趕往樓下的幼兒園。天已經亮了,但街邊的店鋪都還沒開,人煙稀少。不過,幼兒園門口卻格外熱鬧,估摸著已經有五六十位家長排在了前面。
幾天前,這家位於小區門口的公立幼兒園就掛出通知,7月3日報名一整天,7月5日採取搖號抽籤的方式錄取50名小班新生。只有50個名額,每年卻有五六百名適齡幼兒報名,約10:1的錄取概率,比高考考上一本院校還難。高考靠自身努力奮鬥還能實現大學夢想,而讀公立幼兒園,全憑運氣。
7:40
隊伍越來越長,回頭張望,上百米的隊伍已經看不見尾巴在哪兒。幸好聽了「過來人」的提醒,帶來了小板凳兒,可以坐著玩手機打發時間。幼兒園旁邊的人行道上,趕去上班的行人越來越多,隊伍統一向幼兒園一側靠近,為來往的行人騰出空間。
陸陸續續有一些老人帶著粉面、包子、糯米飯,趕來「換班」。我婆婆也來了。她排著隊,我去50米外的粉館吃了碗雙加的牛肉粉,再回來換她。
8:40
排在我後面的兩個老漢在閒聊,說今年來這家幼兒園報名的娃娃應該不會超過去年,因為在北京西路附近新開的一家公立幼兒園也在招生了,會分流一部分生源。
我打電話諮詢過,那所公立幼兒園離我家有點遠,因為不想每天帶著孩子把時間耗費在上下學路上,所以那所幼兒園並沒有納入報名計劃。排了2個多小時,手機遊戲也玩膩了,哈欠連天。好在隊伍前方傳來消息,原本定於9點半開始報名,但因排隊的人太多,改為9點整開始放家長進入幼兒園內報名。
9:00
幼兒園大門打開,工作人員每隔1分鐘就會放四五個家長入園。隊伍井然有序。或許大家都知道,先進園與後進園,區別只是拿到的號碼數字不同,與孩子能不能在這裡讀書,關係不大。
很快,我也進入幼兒園大門,有老師檢查了戶口本後,家長按指示進入教學樓。幼兒園比想像中大一些,很乾淨,半環形教學樓的一樓中心處,擺放著幾張小桌子。家長們坐在小桌子前,會有老師遞上一張表格,填寫幼兒及父母的信息。填寫完畢,家長會按照老師的指示,來到教學樓的一側,領取搖號的號碼紙。
我拿到了70多號,希望這是個吉利數字。
貴陽一幼兒園搖號現場。(家長供圖)
下篇·抽籤
7月5日 8:00
與報名時的井然有序完全不一樣,今天沒有人排隊。大家一窩蜂擠在幼兒園門口,伸長了脖子往裡張望,似乎誰先進去就能被錄取一般。
來之前,我和家人商量好了,抽籤搖號能中當然最好,中不了,就讀附近的另一家私立幼兒園,每月收費2380元。這個價格真不算最貴的。我家附近,僅我知道的價位超過這個數字的私立幼兒園就有兩家,一家按學期收費,一學期15000元,另一家每月3800元。
當然,小區內部樓棟裡,也有很多五六百元一個月的「幼兒園」,也能招到很多幼兒。但,同樣是五六百的價位,如果運氣好能進入這家省級示範園,無論教學設施、餐飲住宿,還是師資條件,自然有天壤之別。
8:20
隨著滾滾人流,我被擠著推著進入了幼兒園大門。進入教學樓,前天擺放著填寫幼兒信息的小桌子,換成了500多個五顏六色的小座椅。座椅前方,有一個透明的玻璃箱子,旁邊是一面小黑板,張貼著空白的中簽名單。
坐在我右側的是一個老阿姨,應該是幼兒的外婆或者奶奶。從落座開始,老阿姨就在用微信語音直播幼兒園內的情況,並一直重複「希望渺茫」「比中彩票還難」等話語。
9:00
幼兒園園長和老師們穿著統一的服裝站在了搖號箱前。園長告知,本次報名的幼兒有494人,只有50人能被錄取。隨後,園長給家長們介紹了搖號抽籤的流程。
首先是唱號。由一位老師念幼兒名字和號碼,被叫到的幼兒家長舉手示意已到現場,另有兩名老師即把該幼兒的紙質號牌摺疊後投進搖號玻璃箱。
這個過程耗時約一小時,看似無趣,其實蠻有意思。我發現,真如網上所說,如今娃娃們的名字,有好多「子軒」「子涵」「雨彤」「子睿」「皓軒」。被念到的近500名幼兒名字,同名不同姓的,至少有七八組。我把這個情況發微信告知一閨蜜,她回復,現在小朋友的名字,與當年成批成批的「翠花」「秀英」「國華」是一個道理……
整個唱號過程,家長們都還算淡定。
10:00
最關鍵的環節到了,搖號正式開始。園長將親手抽出第一個錄取的幼兒號碼,這位幸運幼兒的家長將上臺抽出下一位。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連上臺摸搖號箱的機會都沒有。
我坐的位置還算靠前,能清楚目睹整個過程。園長是一位中年婦女,個頭不高,但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她一上臺就把玻璃搖號箱舉過頭頂,用盡力氣抖動箱子,接著,把手伸進箱內,最大限度攪勻疊好的號牌紙。這連串動作,她來來回回做了好幾次。最終,抽出了第一張——387號,貼在了中簽名單的第一個位置。
387號的家長興奮地跑上臺,臉上寫滿了激動和欣喜。他也學著園長,攪拌了搖號箱,抽出了439號。接著,439號的家長抽出了330號。
10:15
330號家長滿心歡喜地跑上臺,但意外發生了。
「不公平!」人群中出現了一陣騷動。一位中年男人徑直走上臺,怒氣衝衝地指著幼兒園老師們大吼:「為什麼都是三四百的大號?!太不公平了!」
顯然,幼兒園的年輕女老師們都有點懵了,這個,該怎麼解釋呢?更懵的,是330號家長,原本歡天喜地地跑上臺,卻因為中年男子的質問,不敢伸手進去抽了。
人群中支持中年男子想法的家長還不少,大家紛紛指著330號家長,「你多攪下嘛」,「小號都在下面,邊邊上」,「太不公平了,憑啥都是大號」……
有工作人員上前安撫中年男子,但他執意不肯離開。耽誤了一兩分鐘,抽籤還是要繼續。330號家長在眾人的「指揮」下,搖出了一個能平息在場所有人質疑的號碼--23號。
如此,兩分鐘前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稍微緩和了一些,中年男子也悄然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10:30
搖號進程過半,在場的部分家長又沒法淡定了。眾多家長指著幼兒園老師,說之前疊的號碼紙有些都快散開了,小號被抽中的概率還是不如大號之類的話。
尖叫聲、責罵聲,聲聲入耳。我也沒法淡定了,開始向四周張望,盤算著如果發生意外情況,往哪邊走才是最佳路線。
在這麼多人眼皮底下,幼兒園搖號我相信是沒問題的,但家長們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讀3年幼兒園,辦學設施、管理等相似的條件下,公立幼兒園比私立幼兒園每月能省約2000元,3年下來就是6萬元左右。對於普通工薪家庭,抽中就意味著省下了這筆錢。
10:35
在還剩19個名額的時候,搖號再次被迫中斷,因為不斷有家長上前質問、指責。
園長帶頭,和現場的3名老師一起,把剩下的400多張號碼紙全部倒出來,按照家長們的要求,重新再疊了一次。
等待摺疊時,我翻看朋友圈,正好有一位同事也在另一家公立幼兒園搖號,他說,8:1的概率,如果搖不中,乾脆送孩子回鄉鎮讀算了。嗯,8:1,比我這裡還稍好些。
坐在我旁邊的老阿姨開始跟我念叨,「機會越來越小了」「讀個公立幼兒園比登天還難」……
我一句話也沒回應,想著還有多久能結束,因為這裡壓抑地只想逃離。
11:00
最後一個被抽中的老漢,激動地跑到臺上,抱著抽中他號碼紙的中年男子,激動得像個小孩兒一樣跳了起來,「大恩人啊,你就是我家的大恩人!」
帶著些許失落,我迅速起身離開,趕往和家人商量好的私立幼兒園,畢竟,那裡也只招100多個幼兒,如果去晚了,怕排不上號……
公立幼兒園搖號為哪般?
公立幼兒園搖號如此艱難,市民為何還要去趕這趟沒有太多席位的列車呢?市民龐女士告訴記者,作為家長,大家熱衷於讓孩子去讀公立幼兒園的最大原因,主要是經濟和資源方面的考慮。
龐女士家所在的小區門口就是一所公立幼兒園,幼兒園就在家門口。眼巴巴的幹望著幼兒園卻沒有搖上號。龐女士說,當初老公買房子主要就是奔著幼兒園這樣的教育資源去的,結果現在卻不能讓孩子讀家門口的幼兒園。「早知道是這樣就不買這裡的房子。」
龐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帳,讀公立幼兒園一個月五六百塊錢,私立幼兒園動不動就兩三千塊錢,普通工作人員家庭幾乎去掉了一個人大半個月以上的工資,一年算下來就是兩三萬塊錢沒了。更為重要的是,公立幼兒園的師資和相關配置都是比較好的,花最少的錢享受到最好的學前教育,對於家人和孩子來說,這都是最為划算的投資。
可惜的是,龐女士沒有搖上號,只能去讀私立幼兒園。
記者採訪了解到,貴陽的公立幼兒園由於學位等原因,招生規模較小,為了能保障公平招生,大多數幼兒園都選擇進行搖號,為了確保搖號的公平,不少幼兒園還專門請來了公正人員進行現場公正。
貴陽五幼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近期是幼兒園招生季節,不少家長都會選擇將孩子送入家附近的幼兒園,其中公立幼兒園是大家的首選,為此,大家都扎堆報名公立幼兒園。報名的人多,幼兒園只能按照教育部門批准的學位招生,迫不得已,小朋友的入學只能選擇搖號隨機產生入學名單。
「為了確保搖號的公平和公正,幼兒園還專門請來公正人員現場監督,請來協警現場幫忙維持秩序,搖號的過程全程由家長參與,全程透明。」貴陽五幼的老師說,現場只有公正透明,小朋友家長情緒才不會那麼激動,否則,幼兒園不知道如何安撫家長搖不上號後的激動情緒。記者採訪了解到,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貴陽不少幼兒園都選擇搖號進行入學。
為何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存在,是否有破解辦法,多家幼兒園的老師告訴記者,主要是很多小區在前期未能考慮到教育的配套服務資源規劃,未能考慮到小區居民入住後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以至於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的幼兒園建設,進而導致幼兒園讀公立難。要解決該問題,一是小區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考慮到相關的教育配套資源規劃,此外,真正要徹底解決該問題,還需相關部門將幼兒早期教育納入整體系統規劃,加強投入才能根本解決百姓期望。
圖文:記者 徐子 來源:貴州都市報 編輯:皮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