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叔在2003年剛剛創立春水堂的時候,最困難的事情是招聘。很多應聘人員一聽到這是個情趣用品的電商平臺,馬上就搖頭拒絕,算了吧算了吧。春叔遇到觀念這樣保守的人也很鬱悶,但是社會風氣如此,他也沒辦法。
春叔原名藺德剛,不過二十年來江湖上已經習慣將他稱為春叔。在他的回憶裡,事情的轉變是從2008年前後開始的,80後逐步成為職場主力軍,招聘才慢慢變得容易一些。
藺德剛
招聘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讓他感受到社會思潮變化的地方在於,不同時代的人群消費觀也在變化。21世紀初主力消費人群是70後,普遍對於審美的要求較低,更加講究實用性,微觀上越仿真和越具象的情趣玩具越受消費者歡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十幾年來的情趣產品正在逐步從仿真向工業美感進發,外觀上愈發精美,而且形態上也有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事實上,消費群體的變化趨勢不僅影響了產品外觀和功能,還在從更深地品牌和戰略層面上影響了春水堂未來的走向。
春叔是老電商人了,2003年那會兒全國都沒有幾家電商平臺,春水堂就自建了網站,可惜在10年前後沒有抓住淘寶上升期這個機會。那會兒幾乎所有的電商人都會把獨立電商作為核心,平臺只是補充,春叔也不例外。結果到了15年前後綜合型平臺的大局已定,好樂買、紅孩子之類的垂直電商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電商生態和歐美電商相比是有點『變態』的,那兩年發展太快了,英雄造時勢,阿里系的出現很大程度讓中國電商成為了奇葩和奇蹟。」春叔如是說。
錯過了綜合性電商浪潮,又眼看著阿里京東一統江湖的藺德剛看到了這樣一個趨勢,電商最後的格局應該是超級平臺,而非垂直電商,因此春水堂不得不艱苦地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就是從渠道零售商轉變成為自有品牌電商。
從14年開始做戰略的測試,春水堂用了三年多時間完成了這場轉型。春水堂投入1000多萬元巨資進行研發智能情趣用品,是中國第一家做此類產品的企業,2016年陸續有20款智能硬體進入市場。
怎麼去打品牌,春叔想到的方法是兩個,第一個是依靠渠道品牌十多年持續不斷積累下的勢能,現在一提到春水堂這三個字,大家的認知中就會想到情趣用品,第二個則是大力推動公關傳播和媒體曝光,儘可能在將來使大家一提到情趣用品,就想到春水堂。
泡泡瑪特的崛起給了春水堂不少啟示。春叔和王寧13年就認識了,當時泡泡瑪特在北京只有一兩家店,王寧那兩年也為了融資跑斷腿,沒想到17年過後迎來了一場快速增長的奇蹟,泡泡納特成為了中國最炙手可熱的潮玩品牌。
春叔深刻地認識到,時代已經改變,以前的品牌傳播主要依靠媒體的放射性傳播,現在則是要依靠自媒體的網狀傳播,以前是一級火箭,現在還有用戶之間自發傳播帶來的二級火箭加速效果。
過去的媒體渠道是相對集中的,搶到央視標王全國人民都能看到,但是最近幾年集中化的媒體就相對弱勢了,這對於專業營銷人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傳統的廣告人是搞不定這種新趨勢,所以不斷地有新的操盤手和新的品牌湧現出來。
而在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消費群體持續不斷地遷移變化,二次元文化這樣一個傳統的亞文化,在17年之後的95後和00後人群中逐漸成為主流文化,基於二次元的消費激增,泡泡瑪特則正好踩中了這個風口。
情趣玩具屬於隱私用品,用戶之間很難分享傳播,缺乏長鏈條的傳播基因,那怎麼把春水堂做成一個更大眾、更廣為人知的品牌呢?春叔想到的,還是要抓住產品背後的文化屬性,以及隱藏在文化背後的消費群體。
春水堂能抓住什麼群體?春叔研究了很長時間,決定要抓住將矽膠娃娃當做手辦愛物的那類人。
這款矽膠娃娃又名超仿真伴侶,春水堂從17年開始研發,今年才開始正式量產,不僅外表要做得漂亮,要讓皮膚、毛孔和血管都清晰可見,還要觸感像真人,重量要比同類產品減輕30%左右,而且具備情感交互功能,能進行簡單的對話互動。
這是一款具有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原來國產的矽膠娃娃大多售價在1.5萬元到3萬元之間,而日本和歐美品牌的矽膠娃娃售價通常高達7000美元,而春水堂的矽膠娃娃在中國零售價是6000元左右,在歐美和日本售價是2000美元。
之後春水堂會逐步開發一些具有二次元風格的矽膠娃娃和伴侶機器人,基於「娃友圈」等亞文化群體進行口碑傳播,樹立品牌形象。
在我們向春叔請教他信心何在的時候,他思考之後給出了我們一個答案,那就是現在社會已經進入到了戀物時代。
所謂戀物時代,就是由於年輕人的個體意識越來越強,以前大家抱團「戀人」,現在都各自「戀物」,喜歡二次元就是一個典型的戀物行為。
這種戀物現象發展起來之後,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就從親朋好友的關係逐漸向「同好者」的關係轉變,比如說因為喜歡某一個動漫人物的手辦而凝聚在一起。這種虛擬紐帶是也是有很強的傳播性,甚至是塑造品牌過程中二級火箭傳播的重要載體。抓住一個亞文化群體,有合適的營銷渠道與營銷內容,這就是春叔認為打造新品牌的倚仗。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