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育越來越被重視,對於剛做父母的人來說,都期盼著孩子能夠開口叫一聲「爸爸、媽媽」,眼看著其他同齡的孩子都能夠唱歌數數了,而自己的孩子只會咿咿呀呀的發聲,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家長很著急,孩子不會說話,也有很多2歲的寶寶不怎麼說話,到底是什麼怎麼回事?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語言發育遲緩不僅僅是不說話,關於寶寶說話晚,家長中存在這樣五個誤區:
1.貴人語話遲,每個人的發育都不一樣。
有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說話晚是因為「貴人語遲」,還有的家長覺得慢慢長大以後就好了,這些想法讓很多家長忽視了疾病造成的語言遲緩,比如心理原因或者聽力原因。孩子雖然發育時間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都會在一個特有的階段發育同一個能力,如果比同齡人晚很多,很可能就是疾病所造成的了。
2.男孩比女孩說話晚。
通常來說男孩語言發育遲緩的比例確實高於女孩,但不代表男孩說話都會晚一些。有些家長鄰居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差不多,也說話晚,所以不以為然,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發育來說,盲目的對比是沒有意義的
3.跟著電視學說話,可以更早地開口。
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強,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跟著電視學說話,可以更早的會說話,要知道孩子看電視多是看動畫片,動畫片說話的嘴型跟人是不一樣的,孩子看著嘴型反而受到誤導。很有可能導致孩子說話晚或者發音不標準。
4.孩子不說話是智商缺陷。
孩子不說話就是智商有缺陷嗎?不一定,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只是說在一個階段,如果可以及時查明原因很多孩子是可以後期跟上的。只是開口早的孩子思維能力比較快一些。
5.不需要刻意教寶寶說話,到時候就會了。
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去工作,讓家裡的老人來照顧寶寶,姥姥或者奶奶有做不完的家務,爺爺和姥爺就是沙發電視手機報紙,大家沒空教孩子,也沒人和孩子溝通,孩子每天都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會說話了。
想教孩子說話,切勿觸碰這三大禁忌
1.不要萬事包辦
很多家長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都不用寶寶說話,就把孩子吃喝玩樂全包了,比如寶寶想喝水,還沒說話,指一下,水就到了孩子面前。這樣寶寶有些寶寶覺得不用說話你都知道我要幹嘛,我還說話幹嘛。
2.不要跟孩子賣萌
孩子發音不清楚,童鞋,腦斧,兔幾,大飛狼,灰機等等孩子自己發明的詞語,而有些家長會在孩子面前來回重複,孩子不清楚正確的發音,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又覺得自己在被嘲笑,會導致孩子不想說話。
3.不要用重疊詞
腳丫丫,小褲褲,吃飯飯,睡覺覺,這些詞到底是逗誰呢?孩子如果只能說一個字,那可以是「腳」「褲」「吃」「睡」,慢慢加成兩個字就夠了,重疊詞等於讓孩子不斷學新東西又不斷捨棄不用,走太多彎路。
孩子在18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或沒有交流性,兩歲以上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屬於典型的語言發育障礙。如果您的孩子有這種情況,應該立即諮詢專業醫生,為孩子做快速專業檢查,查明情況和原因,做好疾病防禦措施,避免孩子遭受疾病危害。孩子語言遲緩,越早治療恢復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