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語言發育問題。晨茜語言矯正指出,過去常說的「貴人語遲」「 男孩說話都不如女孩早」等也只是大人們尋求自我安慰的託詞罷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不僅吃穿不愁,還早早地開始了各種學習教育,然而到了該說話的年齡卻遲遲不肯說話的孩子卻越來越多,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真的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語言發育遲緩不僅僅是說話晚。
晨茜語言矯正指出,孩子1個月內會發喉音,無目的發出單元音a、o等,8個月左右能發出唇音如爸爸媽媽,1歲左右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2歲半左右熟練表達自己的意願。即便孩子沒有按上述時間進行語言發育,也不一定是發育遲緩。孩子的語言發育要經歷從聽到說的過程,判斷一個孩子的語言是否發育遲緩,可以參考下圖。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事實上,「我家孩子什麼都懂,就是不肯說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關於孩子說話晚,家長小心陷入這4個誤區:
1.貴人語遲只是自我安慰的藉口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時間都各不相同,將說話晚等同於「貴人語遲」使得很多家長忽視了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比如環境因素、生理疾病和心理因素等。不僅會使孩子錯過了語言矯正的最佳時間,也將成為了家長心中永遠的痛。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2.男孩比女孩說話晚正常
其實,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是有一些差異的,但在語言發育差異方面上卻沒有科學的依據,男孩比女孩說話晚,這種對比毫無意義。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3.孩子不說話是智商有缺陷
這個說話不準確,語言發育遲緩只是存在於特定階段內,除出疾病原因外,很多孩子是可以後來居上的。只是相比來說,說話早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發育得更快一些。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4.不用教孩子說話,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現在大多數家庭多是隔代教育,父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只能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顧。而奶奶和姥姥多承擔著家裡各項家務勞動,很少有時間能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試想,孩子每天都在一個缺少語言的環境成長,家長又本著不用教孩子說話,等孩子長大就好了的想法,想要孩子學會說話也不現實。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晨茜語言矯正建議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平時家長可以嘗試將一些簡單的生活瑣事用儘量簡潔的語言講述清楚;鼓勵孩子練習說長句子,這樣既能夠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同時也能夠達到讓孩子早日說話清晰的目的;與此同時,家長不要急於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鼓勵孩子用語言進行表達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