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用法治利劍斬斷「碰瓷黨」的魔爪

2020-11-04 湯計典頻

要說開車最怕遇到啥,除了忽然竄出來的電動車,可能就是那些「碰瓷」的傢伙了。試想一下,你明明好好地開著車,突然就成了「肇事者」,被百般訛詐、萬般糾纏,不但損失了錢財、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開車上路的安全感,心氣兒怎麼能順暢?

如今,廣大司機的這種擔心即將得到巨大的緩解。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分類予以明確。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一類是敲詐勒索類。

據報導,《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進行了準確界定,對相關罪名的適用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並明確要求公檢法機關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擊和嚴懲各類「碰瓷」違法犯罪活動。根據具體性質和危害程度,「碰瓷」可能涉嫌詐騙、保險詐騙、虛假訴訟、敲詐勒索、搶劫、盜竊、搶奪、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要知道,這是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有了對「碰瓷」行為的準確定性,不僅能更好地打擊這種違法犯罪活動,也意味著「碰瓷黨」的「好日子」到頭了。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諸如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被訛、偽造交通事故騙取賠償等。近年來,「碰瓷」現象屢有發生,在沒有攝像頭的地區尤為突出,從偶爾碰瓷到以「碰瓷」為生,從單一的個體「碰瓷」到發展為有組織的碰瓷組織、黑惡勢力,不僅成為司機的噩夢,也是社會的毒瘤。任由這種敲詐勒索的惡行逍遙法外、橫行無忌,不僅會讓無辜者蒙受損失,也危害道路交通安全,更會動搖社會信任,汙染社會風氣,衍生一系列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指導意見》出臺之前,我們遇到的和親歷的那些「碰瓷」案都是如何處理的吧。第一種情況是,絕大多數司機基本都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寧可損失一些「小錢」,也不願意惹麻煩。第二種情況是,如果「碰瓷黨」一口咬定自己被撞壞了腦子,必須去醫院檢查,因為大腦檢測的技術限制,很多醫院真不一定能排除問題,最終結果依然是司機破財免災。第三種情況是,即便有不怕麻煩報警處理的,「碰瓷黨」也可能提前逃走,這時估計沒幾個司機會較真地專門攔住他們。退一步說,即便是真確定了對方在碰瓷,警察也只能依據治安管理的相關條例進行處罰,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要放出來。可見,「碰瓷」這種犯罪行為之所以屢打不止,一是定性不準、界限不明,二則是對「碰瓷黨」的處理太過輕微,違法成本太低。當一種違法行為無法被準確界定,其違法成本又遠低於獲得收益時,必然會有人去鑽法律的空子,甚至將此當成是發家致富的手段。

如今,《指導意見》對花樣繁多的「碰瓷」分門別類地進行了界定,什麼樣的行為屬於「碰瓷」,哪些「碰瓷」是有組織違法犯罪,哪些「碰瓷」是屢教不改,哪些「碰瓷」是詐騙,哪些「碰瓷」是敲詐勒索,哪些屬於盜竊搶劫,哪些歸於交通肇事等等。不同的「碰瓷」對應不同的懲處手段,樁樁件件都歸於法律框架之下,明確其界限,闡明其法理,堪稱一本震懾「碰瓷」的雷霆寶典,通過織密法律約束的網絡樹立法律懲戒的權威,向「碰瓷」行為亮劍劃線,給無辜者一個安全可信的法律預期,用法治之劍徹底斬斷「碰瓷黨」的念想。

當然,法理中有一句常識——徒法不足以自行,雖然有了詳盡的法條、清晰的定性、鮮明的底線,但還需有力的執行和全社會的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對於執法機關來說,一定要摒棄此前「和稀泥」和「大事化小」的消極心態,將法律用準用好用到位,通過公檢法的協同作戰、合力圍剿,通過建立健全會商研判、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形成依法打擊和嚴懲各類「碰瓷」違法犯罪活動的工作合力,著力破解「碰瓷」案件中的各種痼疾,確保案件證據確鑿、定性準確、量刑適當,亮出司法「利劍」,打消那些以身試法的「碰瓷黨」的僥倖之心。對於「碰瓷」受害者來說,也要保持清醒,認識到今時不同往日,在有法律撐腰的情況下,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因為怕麻煩就「私了」,要果斷報警、主動維權,讓「碰瓷」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國人苦「碰瓷」久矣,真心希望全社會共同參與到對「碰瓷」的圍剿中來,形成合力,讓《指導意見》發揮出最大的效果,澆滅「碰瓷黨」的囂張氣焰,讓他們徹底失去表演的舞臺!

(本文作者: 李振南)

(此文為「湯計典頻」工作坊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文編輯:劉思祺)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明確界定 用法治利劍斬斷「碰瓷黨」的魔爪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用法治利劍斬斷「碰瓷黨」的魔爪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用法治利劍斬斷「碰瓷黨」的魔爪「碰瓷」行為進行了準確的界定,對相關罪名的適用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並明確要求公檢法機關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擊和嚴懲各類「碰瓷」違法犯罪活動。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10月14日,據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碰瓷黨」的輓歌,兩高一部意見出臺首次明確界定
    你還在為碰瓷買單嗎?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碰瓷黨,只能選擇忍氣吞聲、破財免災,10月14日,我國針對碰瓷的違法犯罪行為出臺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不僅首次對碰瓷作出了明確界定,還明確了「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讓碰瓷真正成為「有法可依」的行為。
  • 什麼是碰瓷?我國首次作出明確界定!速看!
    「記錄儀你不裝,遇到碰瓷你就慌!」「碰瓷碰到車庫來了?」10月14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對「碰瓷」違法犯罪予以明確界定。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什麼是「碰瓷」?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分類予以明確。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一類是敲詐勒索類。
  • 什麼算「碰瓷」?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碰瓷怎麼定罪,我國首次對碰瓷做出明確界定
    ,但對於這部分人的懲治卻沒有明確界定。10月14日,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多次碰瓷屢教不改者要依法嚴懲
    對「碰瓷」違法犯罪予以明確界定。「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為解決這個問題,經調研後,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揭露了「碰瓷」犯罪的主要手段方法。
  • 「碰瓷」的有治了!「兩高一部」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指導意見》主要規定了「碰瓷」行為的定性處理、公檢法辦案部門分工配合、加強宣傳教育等內容。主要包括:一是規定了對「碰瓷」違法犯罪活動的定性處理。《指導意見》在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
  • 產經快餐10.15: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近日,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以及「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 ■商務部: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回穩向好 ■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怎麼回事?具體是怎麼界定碰瓷的詳情介紹
    《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突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表示,實踐中,「碰瓷」手法多樣,涉及刑法中的多個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處理上,各地對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如何跟老外解釋「碰瓷」?
    生活中,你遇到過碰瓷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意見》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碰瓷」的實際含義,找出相關的英文詞彙。
  • 我國首次明確界定「碰瓷」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
  • 我國首次明確界定碰瓷 多次碰瓷屢教不改者依法嚴懲
    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為此,公檢法機關將「碰瓷」違法犯罪作為打擊重點之一。但在案件辦理時,需要更為明確的規範性文件加以指導。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為此,公檢法機關將「碰瓷」違法犯罪作為打擊重點之一。但在案件辦理時,需要更為明確的規範性文件加以指導。據介紹,《指導意見》對「碰瓷」違法犯罪予以明確界定。「碰瓷」是群眾對這一類社會醜惡現象約定俗成的用語,以往由於沒有明確定義,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確。
  • 法律首次明確定義「碰瓷」,定罪量刑也說清楚了
    》,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在《指導意見》中,首次對「碰瓷」予以明確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公安部法制局局長孫茂利表示,實踐中「碰瓷」手法多樣,涉及刑法中的多個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處理上,各地各部門對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
  • 公檢法首次對「碰瓷」作出界定,對打擊碰瓷有什麼具體的作用?
    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從實務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真正對實踐有很明確的指導意義的是關於
  • 「碰瓷」有了明確界定!
    「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長期以來,如何辦理「碰瓷」犯罪卻存在不小的分歧。 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
  • 「碰瓷」有了明確界定
    「碰瓷」犯罪性質惡劣,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長期以來,如何辦理「碰瓷」犯罪卻存在不小的分歧。今天,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兩高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碰瓷」,並進一步明晰其定性量刑的法律適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