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採取各種方式助力畢業生就業。(人社局供圖)
就業,一頭牽著千萬家庭,一頭連著國家經濟大勢,就業既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同樣還是社會的「穩定器」。今年以來,由於受到疫情衝擊,「飯碗」更是成為人人關注的焦點,
從國家到地方,對穩就業進行了一系列的密集部署。那麼,在我市各地,又亮出了哪些招數,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就業呢?
「我享受了人才購房政策,在中央花園買了房,老婆也從老家過來了,在奉化工作真的很好。」不知不覺,湖南籍高校畢業生唐光輝到奉化企業工作已經5個年頭了。當他的同學還在其他城市擔心房子問題時,他在奉化早已落戶安居。
根據奉化區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在人社部門幫助下,唐光輝在2018年申購了一套中央花園人才公寓,房價只有市場價的65%。「奉化環境優美,生活節奏不快,現在變成寧波的一個區,將來發展會更好。選擇在奉化工作,我對未來很有信心。」唐光輝說。目前,來奉化就業已成為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的選擇。來自奉化區人社局的數據顯示,雖然受疫情影響,但當地預計今年接收的各類高校畢業生總數將超過5400人,有望創下歷年新高。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畢業季推遲、市場吸納能力減弱等多重壓力。為讓就業路變得更為順暢,奉化人社部門內挖企業潛力、外擴平臺渠道,大力推進「奉棲人才」系列工程,通過組織開展「全國選才·才棲奉化」赴外系列招聘、校地校企合作、暑期大學生就業實踐等一系列「暖心」活動,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畢業生來奉實習就業。截至6月底,共舉辦各類高校畢業生招聘會近40場,服務高校畢業生求職2400餘人次;6家重點企業與4所高校實現校企對接;累計建立各類大學生就業實踐基地120餘家,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2500餘名。
「我們公司新引進的大學生職工年薪有7萬元左右,以後將逐級增加,剛入職會有為期一個月的儲備人才培訓,崗位適應後還有不同的長期培訓。」寧波亞德客自動化工業有限公司人事經理說。在奉化,企業會力所能及地給高校畢業生最好的待遇。疫情發生以來,奉化區人社部門建立就業風險專班應對工作機制,成立5支基層服務隊深入鎮(街道)、企業一線,引導廣大企業保障大學生職工待遇不降低。比如,寧波鑫潮自動化元件有限公司為方便職工上班,專門在寧波設立辦事處;寧波麥博韋爾行動電話有限公司提供職工貸款,幫助高校畢業生買房……「企業暖」已成為奉企吸引高校畢業生的一個特色。
為幫助廣大高校畢業生安居樂業,奉化區人社部門大力完善就業創業「暖心」政策,先後出臺《奉化區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暫行辦法》《奉化區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及補充說明等一系列政策,關心關愛力度逐年增大。近三年,該區人社部門共發放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企業人才生活津貼、人才購房補貼合計1600餘萬元,享受人數1100餘人次;發放創業貸款貼息近600萬,釋放金融創業資金1.37億,享受人數500餘人;推出人才公寓110餘套、人才公共租賃房近百套,建立起「購、租、補」三位一體人才安居體系和人才評價多元體系,形成了更加有利於人才流向企業的導向。
「城市暖」是奉化留才一張名片。「近年奉化城市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良好的人文人居環境、包容性強的城市精神是我選擇留在奉化的重要原因。」入職寧波綠之健藥業有限公司3年的湖北籍高校畢業生邱丹說。為讓廣大高校畢業生更好地施展拳腳,奉化區花大力氣引進了一系列產業平臺,特別是由北向南、貫穿全區的「3號青創大走廊」,濱海經濟開發區新材料、新能源兩大百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這些平臺,既是引領奉化發展的「四梁八柱」,也是高校畢業生實現夢想的理想舞臺。在奉化區人社部門的努力下,該區高校畢業生「引育留用」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海內外的高校畢業生正選擇到奉化就業,成就夢想。
(呂凱 周瓊)
江北 打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最後一公裡」
前不久,江北區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舉辦了一場專場招聘會。當天共推出193個崗位,招聘1500餘人。其中,金田銅業、寶成科技、柯力傳感等21家企業提供了儲備人才、培訓專員、工業設計師、機械工程師等73個崗位。
在江北區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聘展位上,記者看到該公司意向招聘電商運營3名,公司負責人正在向前來應聘的大學生小楊詳細地介紹著企業的情況和工作待遇:「我們公司雖然剛起步,但是有很大的晉升空間。」小楊告訴記者,他去年畢業後,從事過銷售、業務員等工作,但沒幹多久就放棄了。「我學的是電子商務,覺得這個崗位比較適合自己,我很期待!」在招聘會現場,小楊填寫了登記表。
據了解,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問題一直是基層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江北區人社局快速出手「抄底」搶人,第一時間制定「雲招聘」方案,在全市率先開通「北岸智谷」微信線上招聘平臺,組織200家企業,攜2500個崗位上線「搶人」,招聘高校畢業生1450人。此後,區人社局進一步拓展「雲招聘」方式,與「職面通」網站合作搭建「精準聘」服務平臺,提供簡歷投遞,線上初篩,邀約發送,視頻面試,在線籤約等「一站式、全流程」招聘服務,共舉辦線上招聘會9場,提供崗位1500餘個,篩選簡歷860份,視頻面試620餘人。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學生就業工作十分嚴峻,為此,我們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企業發展需要靶向引才。」江北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期通過深入調研、摸清實情,著眼人才類別、產業升級、區域競爭等角度,掌握了本地區企業在轉型發展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江北區人社局結合需求,一方面將「三服務」工作與人才政策宣傳緊密結合,進校園發放政策解讀手冊,幫助高校畢業生解讀就業創業補貼、檔案寄存、人才落戶等方面政策,增強當地人才吸引力。另一方面,進企業舉辦政策宣講會,重點講解社保補貼、引才育才政策、平臺載體扶持政策等,幫助用人單位用好用活人才政策。截至6月底,江北區共引進高校畢業生5417人,同比增加28.36%,增幅居全市前列。
(許宇清 周瓊)
慈谿 內外兼修,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文章
7月初,在2000公裡外的蘭州理工大學報告廳中,慈谿寶工電器的總經理蔣學利為該校3名學生代表頒發了專項獎學金。據悉,該市人力社保局聯合企業成立了2000萬元基金,今後3年將每年為甘肅學子發放獎學金,並將學子定向引入慈谿。為落實保就業、穩就業工作,尤其做好高校畢業生這一重要群體的就業工作,慈谿市內外兼修,在市外引進人才、市內促進就業兩個方向齊發力。
攜手蘭州,啟動絲路助學樂業工程。蘭州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高校資源豐富,與慈谿市產業結構、人才崗位所需匹配度較高。特別是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設立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等專業,近年來每年都吸引慈谿企業赴該校招聘畢業生。7月初,慈谿市組織13家企業趕赴蘭州開展戰略合作,和當地6所院校籤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蘭州深入對接中我們了解到,蘭州高校學子中貧困生申請助學貸款佔比高,學生負擔重。基於此,我們開展了助學樂業工程。」慈谿市人力社保局負責人介紹,該工程可實現助學扶貧、保障就業和幫助企業引才一舉三得。「絲路助學樂業工程」設立助學基金和樂業基金各1000萬元。其中,助學基金主要資助品學兼優且有意來慈就業的貧困生,幫助其完成學業,並保障畢業後的就業去向。樂業基金則主要給德才兼備,能在崗位上施展才華且取得顯著成績的畢業生,鼓勵他們到慈谿落地生根、在崗位上成長成才。
立足本土,提升當地高校人才留慈率。去年9月,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正式遷入慈谿,成為慈谿這座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人才寶庫,為人才緊缺的慈谿開拓了家門口的引才市場。讓寧大科院的畢業生順利留在慈谿成為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今年4月,慈谿市人力社保局與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就業辦聯合開展2020屆有留慈意向畢業生就業網絡聯合推薦活動,收集了168名畢業生的簡歷信息,並根據每個畢業生的專業特長、擇業方向,有針對性地推薦給新海、慈興、月立、福爾達等60餘家慈谿優質企業。另外,在慈谿人才網開設了寧大科院學子推薦專欄,提升學子求職效率,組建企業-學子釘釘交流群,通過群內遠程直播、視頻面試等形式,進行雙向推薦、洽談。通過精準排摸全程跟進式招聘服務,全力提升人才留慈率。
政府搭臺,實踐基地成為畢業生就業敲門磚。慈谿市依託實踐基地平臺,深入開展高校畢業生實踐活動。每年開展高校畢業生實踐基地評選考核工作,獲評單位可參加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來慈實踐活動,實踐期滿後,符合條件的實踐生可享受實踐補貼和交通補助。實踐基地的評選要求較高,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業內知名度,有規範的就業實踐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規程,具備勞動安全衛生和勞動保護條件。通過嚴格的評選,入評的實踐基地能夠為來慈實習實踐的學子提供較高的實習質量保障,逐漸成為畢業生挑選實踐企業的重要標準。「外地的學生們對慈谿和慈谿的企業不了解,人生地不熟,過來實踐的意願不高。不過評上了實踐基地,等於有政府替他們把關了,學生們就願意來了。」當地一家實踐基地負責人這樣說。經過多年考核評選,慈谿市目前共有101家實踐基地,每年接受實踐生千餘人。
(顧雄輝 周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