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門日報記者 彭曉玲
就業是民生之本。從「六穩」到「六保」,就業都是擺在首位的關鍵詞,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一頭連著國家社會,一頭連著萬千家庭。
那麼,今年我市1.6萬名高校畢業生又有哪些就業新動向、新趨勢?江門各級政府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又有哪些高招?近日,記者在基層一線採訪到的一個個就業故事,折射著這座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與潛力。
多項政策提供不間斷就業服務
「歷史新高」疊加經濟下行壓力、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遭遇「最難就業季」。
「近幾個月來,同學們有的居家線上投簡歷,有的還在準備事業單位考試,大家的壓力確實不小。」就讀於五邑大學物流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馬嘉穎告訴記者,早在上學期的校招會上,自己便在一家國企找到了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如今已順利入職了。當談及未來時,這位出生於1998年的年輕人同樣也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讓馬嘉穎感到幸運的是,應對就業挑戰,她和同學們並不是「孤軍奮戰」,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對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江門推出了許多超常規舉措聚焦高校畢業生這一重點就業群體,積極緩解高校就業壓力。企業擴招、研究生擴招、基層就業擴崗,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在線宣講、線上線下招聘同步發力,多項政策為畢業生提供不間斷就業服務。
我市日前出臺了2.0版「促進就業九條」,創新並升級了一批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幫扶政策;分層次分類別開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全方位提供精準服務等方式,引導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在全市招募100名高校畢業生從事「三支一扶」志願服務,服務期限2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可按相關規定享受定向考錄公務員、直接辦理事業單位聘用手續以及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加分等優惠政策;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創業能力等等。
希望無處不在。得益於我市貼心服務和企業擴崗機會,來自江門市技師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劉松在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順利完成實習考察,並轉正成為了該企業的一名正式員工。江門市技師學院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稱,今年該校共有1475名應屆畢業生,截至目前已有1445人實現就業,就業率達98%,其中,該校更是有高達95%以上的畢業生被大長江集團、地爾漢宇、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等江門本地企業「搶走」,為我市實現「工業立市」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轉變傳統就業觀念
家政服務員、直播銷售員、自主創業者……當下層出不窮的新職業、新工種不斷打破傳統的就業觀。日前,當記者走進江門市中家職業培訓學校時,年僅23歲的新人育嬰師鄺嘉靜正坐在育嬰培訓室接受老師的線下實操教學。而此時,培訓室裡不僅坐滿了各個年齡段的學員,時不時還能遇到前來諮詢或報名的新面孔。鄺嘉靜告訴記者,儘管自己在大學時學習的是物流管理專業,但如今選擇「跨行就業」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如今國家逐漸開放了二孩政策,有不少二孩媽媽都想科學育兒,所以我覺得往這方面發展也會有較大的潛力。」在鄺嘉靜看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她希望能通過培訓鍛鍊好好磨礪自己,為今後獨立創業開店打下基礎。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多樣化的創業就業模式。但同時要看到,多年存在的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人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崗位的人才供需「錯配」矛盾也有所加劇,學生「慢就業」「懶就業」現象增多。
曾就讀於南方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顧偉健表示,伴隨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人才需求的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直播帶貨行業以及各網上授課平臺的熱火同樣也讓自己看到了新機遇,「其實目前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非常多,哪怕是自主創業都會有許多幫扶政策,所以我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是比較樂觀。相信只要大家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沉下心來找工作,就一定有收穫。」
來源:中國江門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