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樂媽。
「高考狀元」這一稱號,是榮譽也是枷鎖。
最新一季《奇葩說》正在熱播,在剛剛結束的海選裡,有兩個選手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個是「高考狀元」劉純懿,一個是許吉如,這兩個都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讓人嫉妒。
劉純懿是高考學霸,目前在北大就讀,因語言犀利,不給人留情面登上微博熱搜。
一上來,就給楊冪難堪。
在解釋「內卷」這個詞語的時候,在她的理解中就是「拿了市狀元,還被期待要拿省狀元。」
怕楊冪聽不懂,她特意cue到要跟蔡康永和楊冪解釋。
從小到大她都在贏,但這樣要強的女孩子最怕的卻是身邊有人比自己強。
但並沒有一個人,能在所有時候都贏,尤其是在北大這種被各種狀元、天才,天賦平平的劉純懿在怎麼努力,也沒辦法【卷】到第一了。
所以,劉純懿落選了。
1、
除了劉純懿之外 ,還有許吉如,她比劉純懿更加優秀,清華大學本科,哈佛大學研究生,全國英語演講冠軍,申奧大使。
種種光環,讓許吉如一登場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然而從未失敗過的許吉如,卻在《奇葩說》遭到了最大的滑鐵盧,一上場就被淘汰了。
重新一年,許吉如再次登上《奇葩說》的海選。然而這一次,她卻不如上一次自信,整個人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畏畏縮縮,眼神裡滿是侷促和不安,自信蕩然無存,不敢看觀眾的眼睛,暴露在視野中時,也是下意識的躲避自己。
即便過去一年了,她還停留在去年的辯題裡面走不出來了。
不可否認,劉純懿和許吉如都是特別優秀的孩子,但她們卻將自己困在了過去的榮譽裡出不來,不敢面對失敗,也很害怕失敗。
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要求我們勇往直前,卻從未教過我們。在面對失敗之後要一次次的爬起來,比起成功,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2、
在教育發達國家,他們不教孩子如何取得成功,卻教孩子如何失敗,失敗是孩子必修的一門課程。
在芬蘭有一項傳統的運動——滑雪,芬蘭的孩子普遍在4、5歲的時候就會學習滑雪。
與我們父母不同,我們可能害怕孩子會摔倒會受傷,但芬蘭孩子的第一堂課,就是練習如何跌倒。
因為在他們眼中,滑雪跌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們的「失敗教育」滲透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當中。
那如何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一、學會放手
老鷹和小鷹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小鷹出生三天就被老鷹推下懸崖。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小鷹學會飛翔。
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學會放手,多讓孩子嘗試,這樣孩子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中,學會成功的方法。
世界上沒有笨小孩,只有不捨得放手的父母。
二、學會鼓勵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孩子在失敗之中走不出來。
父母除了要給孩子挫折教育之外,還需要幫助鼓勵孩子走出失敗。
泰國公益廣告《豆芽引發的夢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小女孩想要嘗試種豆芽,這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媽媽並沒有阻止孩子的想法,而是鼓勵孩子嘗試。
第一次嘗試種豆芽後失敗之後,媽媽並沒有因此而勸小女孩放棄,而是鼓勵她再試試。
真是在媽媽的鼓勵下,小女孩在經歷過一次次的失敗後,都能興致勃勃的重新開始,總算在多次失敗之後取得了成功。
短片中小女孩的原型後來一路讀到了博士,拿到了獎學金,在瑞典進行學術研究。
她在畢業典禮上說,這一切都要感謝媽媽的不怕失敗的精神,和那一句我們試試。
正是由於媽媽的鼓勵,小女孩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取得成功。
三、「挫折教育」並不是一味的打擊
挫折教育並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打擊,而是在以不傷害孩子自尊、信心的前提下。
很多父母都知道挫折教育,但往往採取的方式卻並不恰當。
比如嘲笑、傷害孩子的自尊,這類的挫折教育就不算挫折教育哦!
3、總結
古話說的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學會了失敗,才能迎來成功的喜悅。
也希望我們父母,在教孩子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了給予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哦!
喜歡樂媽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