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音的方音折合問題——也說「恪」又音「確」的由來

2021-02-13 語言文字周報

古代雅言以洛陽音為標準音,現代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但共同語也有吸收方言甚至民族語言的需要,如歷史上「茄椰」的音就是隨著物產輸入而吸收來的。這不能純讀原音,需要折合為標準語音體系可能接受的讀音,如現代漢語的「尷尬、癌」都是從吳語語音折合過來的。

有一個明白無疑的例子,魯迅的《故鄉》記閏土說的偷瓜吃的動物「猹」(一種獾),魯迅造了個「猹」字(這是造字歷史上可知明確造字者的一例,稍晚於劉復造「她」)。因紹興音同「查」,是個濁聲母[dzo]的音,現行字典詞典都依「查」折合為chá,可1979 紹興師專謝德銑《魯迅作品中的紹興方言注釋》一文卻注為zha,就有了不同的折合。

很多讀音糾紛由折合的不同而產生,折合不好的像「碚」「匾」舊讀有誤,由丁聲樹先生才考實正確的讀法(《『碚』字音讀答問》《說『匿』字音》)。

現在深圳的「圳」讀zhèn,是依據清鈕琇的筆記《觚媵·粵觚上·語字之異》「通水之道為『圳』,音浸」,結合粵音折合來的(作者是吳人,音其仿佛,否則粵音「浸」收m 也與「圳」不合)。按此字早就見於宋戴侗《六書故》:「甽,按今作圳,田間溝畎也。」,指出「圳」是「甽」的後起字。《集韻》「甽,溝也」,朱閏切,正與溫州永嘉鄉間說田間水溝的音義相同,當音合口zhun。我調查浙贛閩湘及粵北各地,不管指田溝或地名,也都讀合口;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圳也是tzun,那麼此字應當折合為zhun。「深圳」則可名從主人,另立zhen 音專用(因當地粵語「肫胗」也開合不分,可都說胗)。但不應把通行各地的「圳」都折合為開口。原來大概是把它當作廣東俗字來定zhen 音的,既知此字宋代字書已有,幾省通用,就要另行好好折合了(詳1980 鄭張尚芳《圳字字音瑣談》)。

有些冷僻字也有南北音折合問題,「恪」字問題就是一例。

「陳寅恪」的「恪」究竟讀ke 還是讀què,頗受關注,已經有不少文章討論。並且有陳先生熟人,指出了先生故鄉、兄弟、本人都讀ke,而其夫人卻堅持讀què的有趣事實。有人認為què是從北京音白讀來的。按元明清重要韻書《蒙古字韻》《洪武正韻》《四聲通解》《五方元音》等,「恪」都沒有què一讀,用拉丁字母記北京話的《語言自邇集》「恪」也只列在159 號k』0、k』e 下,不見於42 號ch』io(「卻確愨」等11 字),可見北京白讀音說不確。在音韻上,二等的「客」因顎化作用可以白讀qie(注意絕不是合口的que),但一等的「恪」,和「各」字一樣,是不可能顎化的。

那麼què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因為「恪」一直讀鐸韻「苦各切」,與覺韻「苦角切」的「確愨」南方大抵同音ko(k)(吳湘贛客粵皆同),「恪愨」詞義又相似,因而容易相混(寫《十經文字通正書》的清嘉定錢坫在其《說文解字斟詮》裡就在「愨」下寫「今作恪」),所以南人說官話時容易把「恪」跟著「確愨」讀成qio。這是由南方讀音北化時的折合錯誤造成的,乃是因類化而扭曲折合的顯例。

實則這個音明代就有了。金尼閣《西儒耳目資·列音韻譜》已經收入,除在4 攝入聲「克惡"kǒ(渴溘磕恪)外,又列在15 攝「克藥"kio「殼確愨卻」等之末。金氏記錄不少文士的音讀又音,後來常常變正讀,如古堯切的「驍梟」在31 攝既列「格腰」kiao 同澆,又列「黑腰"hiao 同枵鶚,後者本粵語常讀,今也已成京音正讀了(只可怪江南通行的「澆」的「薄」義也讀枵,卻沒有被吸收)。所以後來此等矯揉過度的讀法,在北上的南士口中反而流行,致使舊時的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國音辭典》「恪」下收了"1.kè刻,2.què確(又讀)」兩音,予以肯定。這是後來好些字典又讀què的來源。

實際上,溯其源則後一音原是折合不當,矯揉過度地類化出來的。

編者按:近日,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郭志堅因為安徽地名「六安」的讀音問題,引發了一些社會討論。主持人翻出了當下最通行的一本現代漢語詞典,表明所讀有依據,而「名從主人」,當地人如何讀又與詞典的讀音產生了齟齬。如果從歷史音韻學的角度來梳理,那也就是本篇微信文章的思路了。鄭張尚芳先生的文章寫於七年前,標準音的方音折合問題,或許在今天仍舊有必要讓讀者們了解到更多。

那麼,地名「六安」的幾種不同讀音,有怎樣的語音演變歷史呢?歡迎留言討論。近期,《語言文字周報》也將推出一篇討論文章。敬請期待。


《上古音系》(第二版),2013年12月出版,上架有售。


另,上師大王弘治老師推薦漢語音韻學必讀書:切韻指掌圖。

題圖源自:Pixabay

插圖源自:豆瓣讀書

相關焦點

  • 字斟句酌 | 陳寅恪的「恪」怎麼會讀「què」?
    古代雅言以洛陽音為標準音,現代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但共同語也有吸收方言甚至民族語言的需要,如歷史上「茄、椰」的音就是隨著物產輸入而吸收來的。
  • 【史海拾遺】陳寅恪名字「恪」字的讀音
    …… 前些年筆者曾請教過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王力先生,他說: 「這字本來應該讀「kè」,但在陳先生的名字中,大家都讀què,所以我也跟著這麼讀了」。…… 多年以來,出於好奇,筆者曾對這件「細事」作了一些調查分析。
  • 「陳寅恪」的「恪」應當怎麼讀?
    編輯部轉來朱函,因撰此文作答。 在答覆朱光先生的問題以前,先引錄《文史知識》1997年第4期刊載的董寶光《「恪」字讀音》一文,以供參考,同時也作為後面拙文討論的起點。董文一開頭就說:「據《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和《辭源》等工具書,『恪』字僅一讀音:『kè』。」這一句話,在表達上是有疏漏的。為什麼僅僅舉出三部工具書呢?如果其他的工具書表明「恪」還有第二個讀音,這個結論不就無法成立了嗎? 應當說,在民國以前,「恪」字(包括它的別體或異文「愙」「㤩」「愘」)確實只有一個讀音。
  • 陳寅恪 的「恪」應當怎麼讀?
    據《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和《辭源》等工具書,「恪」字僅一讀音:「kè」,然大家在稱陳寅恪先生之名時,「恪」字卻讀「què」音。這是為何?據40年代中期曾作過陳寅老教學助手的王鍾翰回憶,陳寅老的親屬呼其名時,「恪」字均讀「què 」,於是約定俗成,友人及學生亦效仿之。
  • 也談「恪」的音讀問題
    1985年公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規定恪「統讀」kè,不再照顧què,連又音的地位也取消了。徐世榮先生對此有解釋:「恪,定音kè。恪字組詞,是恭謹義,如恪守、恪遵、恪勤,其單用,如古書中的『執事有恪』(《詩・商頌・那》)等。古代鮮卑等民族王后(可汗之妻)稱『恪尊』。人名如近代學者陳寅恪。
  • 陳寅恪「恪」的讀音是方言轉換的結果
    1990年暮春時節,在廣州見到陳美延女士,她說,她父親和家中諸長輩平時說的是長沙話。她想,父親和楊伯伯(指我祖父楊樹達先生)關係好,鄉音可能是原因之一。後來聽說,陳先生名諱的後一字念què,辭典、韻書中都未收這一讀音;也即只標註Kè的讀音。查了一下,果然。於是就想,這是否長沙方言轉換為普通話的結果呢?  長沙話「恪」念成Ko(入聲);而「確實」的「確」有白讀、文讀兩個音。
  • 陳寅恪的「恪」,到底讀kè還是què?
    文| 沈亞明來源| 鳳凰網讀書陳氏三女(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對「恪」字讀音的看法:其一,陳寅恪本人和至親三代都讀「恪」為què,是既成事實,不爭的事實。其二,親人之名被念成不同於父母家人所說之音,難以接受。其三,人名乃個人之名,名從主人。
  • 陳寅恪的「恪」怎麼念?
    首先,恪的本字是「愙」,從心客聲。絕大多數字典注音kè。個別字典附註「舊讀què」,但既無來源,又無出處,不足為據。第二,陳先生宗親均念「恪」為kè。 南昌大學劉經富先生(江西修水人,陳寅恪的同鄉)介紹,陳家是修水望族,著錄在《宗譜》上的「恪」字輩數以百計,他們全都讀「恪」為kò(客家話,古入聲),用普通話念則為kè。
  • 學者編撰潮州音字典 稱潮陽話最接近古漢語發音
    然後,他轉過頭來對記者說:「你聽,用潮陽話來念,是最押韻的。」也確如張惠澤所言。  「我是饒平人,不是潮陽人。但是我花了20年的時間,發現了一個規律,潮陽話最接近古漢語的發音……我用潮陽話做標準(音)。」張惠澤說。
  • 音樂入門,淺談音的由來,音,音高,音程,音符,音階,旋律!
    一,音的由來。這裡的音指的是音樂。生活中的音分為噪音和音樂,古時候,先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發現一些音很好聽,後來把這些音各種組合,各種彈奏,就形成了音樂。二,音樂的基礎,音,或者音級。音樂中最基本的是音,也稱音級。音級分為兩類。
  • 陳寅恪的「恪」正音「客」易音「雀」依典可解
    ,為此陳寅恪的取名也必然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絕不會讓「恪」字官話與客家方言的讀音把華漢典籍逾越……有說其同時代的文化名人也將陳寅恪的「恪」讀音為「確」,但願不只是依方言約定俗成隨聲附和而應是引經據典有真知卓見可拿出商榷,陳寅恪的「恪」讀「客」也為陳家「亮寅時」接到的「寅虎」之嘉賓(寅/賓)貴客,但「恪」讀音為「確」又怎能使得客家人理解陳家得子的闔家歡悅,有說陳寅恪對外行公文時也親自將「恪」標音為
  • 陳寅恪的「恪」字該怎麼讀?
    拙文旨在澄清主張念què者為突破《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不取què音只載錄kè音的障礙而訛傳「陳寅恪老家方言客家話念què」「陳寅恪本人念què」之說,披露陳寅恪家族史與其名號讀音的關係,列舉新發現的陳寅恪本人署名標音ke、ko的材料,提出「在公眾場合使用規範讀音kè稱呼陳寅恪先生及其昆仲的名諱」的觀點。
  • 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吳語的標準音在哪裡?上海話還是蘇州話
    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吳語的標準音在哪裡?上海話還是蘇州話?吳語作為一種流傳很久的語言,衍生出了評彈,說書這一類的藝術文化,如果吳語沒有了,這些藝術文化的流傳會受到打擊。而且吳語作為語言,是有其交流功能的,有一些普通話所不能表達的地方特色。
  • 樂理知識學習——音組、標準音和中央C
    將樂音體系中八十多個音,音名相同而音高不相同,為了方便區分不同的音,將音列分為若干組,我們把它叫做音組。在樂音體系中,總音列中央的一組叫小字一組,用小寫字母表示,並在其右上方用數字1表示。如c1 d1 e1 f1 g1 a1 b1。
  • 日語五十音圖的由來
    五十音圖是學習日語的基礎,想必大家也知道組成五十音圖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分別是漢字草書的簡化和取漢字的一部分演變而來。但是大家有想過五十音圖本身是什麼時候產生,又是誰根據什麼方法創造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五十音圖的歷史。
  • 為什麼陳寅恪的「恪」要讀作què?
    歷史系的學生很羨慕經濟學的學生,當他們討論供求、曲線、模型、沙盤的時候,外人只能一臉懵逼,根本插不進嘴。但是當歷史系的學生聊羅馬教會或王安石改革的時候,總會有外專業的學生擠進來:「這個我懂,我要補充兩句。」
  • 50音起源 for mac(日語五十音學習軟體)
    50音起源 for mac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日語五十音學習軟體,50音起源用了日語 50 音的起源,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日語裡基礎中的基礎。如果你現在正在學習日語發音和讀法,那麼50音起源 Mac版一定能夠給你很好的幫助50音起源軟體介紹
  • 如何得知漢字方音
    中國的語言學家調查各地漢語方言,有一項很重要的(也是中國特有的)工作,是調查漢字音,編成同音字彙。因為漢字是漢語各方言所共享的文字體系,不論哪地方言,絕大多數詞彙都有相應的漢字,直接調查漢字讀音比調查詞彙方便快捷很多(當然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同音字彙就是將某個方言的常用漢字按字音(韻母、聲母、聲調)排列成表,以展示其語音體系和音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