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不如別人。在社交平臺上,有一這樣的問題"你最討厭什麼樣的孩子?"很多答案是"別人家的孩子"雖然感覺有點答不對題,但是卻也說明,大部分人飽受"別人家的孩子"的苦。
父母喜歡攀比,把壓力強加到孩子身上,為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各種"早教"班給孩子報,但是這樣就真的能不輸在起跑線了嗎?
案例:
小粒是一個全職媽媽,每天都全身心都撲在孩子身上,怕孩子餓著、冷著,每件事情都為孩子安排得妥妥噹噹,最近這段時間,周圍的家長圈開始風靡早教班,小粒馬上也跟著大家,準備給孩子報早教班。
小粒並不知道哪種早教班對孩子好,只能聽著其他家長們討論,這個早教班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那個早教班有利於孩子的動手能力,小粒想著,既然這麼好,要不都給孩子報了吧,學習總不是壞事。
就這樣,孩子開始每天上各種早教班,一天一天過去,小粒發現孩子開始悶悶不樂,甚至有時候對小粒大發脾氣,扔書本,扔書包,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
小粒很慌,因為孩子原先還是很喜歡讀書的,也很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現在怎麼突然變這樣了。
突然有一天,小粒接孩子放學,但是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孩子,小粒跑進了學校去找,最後在教室的小角落找到了縮在一角的孩子,孩子雙手環抱著自己,對小粒說"媽媽,我真的不想再上那些早教班了。"
小粒心疼不已,把那些早教班都退了,小粒意識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東西,看到孩子臉上恢復的笑容,小粒的心才徹底放下,以後只學習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再也不強制孩子學習不喜歡的東西了。
分析:
小粒作為全職媽媽,唯一的職責就是照顧好孩子,所以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怕自家的孩子輸給其他的孩子,盲目的跟風,給孩子報早教班,不想引起孩子的厭惡感,讓孩子心生恐懼,小粒後悔,才意識到健康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①小粒盲目跟風,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
②孩子心生厭惡,恐懼上課。
③小粒後悔,還孩子自由。
為什麼不宜過早給孩子報早教班?
1.犧牲孩子童年
現代孩子的童年相比上一代本來就缺少很多樂趣,大部分獨生子女與手機相伴,缺少很多童真。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成績能更好,還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這是連孩子僅有的童年樂趣都給剝奪了,只會學習的孩子不是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孩子以後不僅要學會讀書,更要學會的是生活。
2.壓力大恐懼學習
過多的課程只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小小的年紀,就要承受那麼大的學習壓力,會讓孩子開始恐懼學習,因為怕自己學不好,而開始慢慢的不想學習,因為沒有學,所以就算學不好,也不是因為不聰明,孩子慢慢產生這種心理,從而導致厭學。
3.孩子內心抗拒浪費錢
很多家長會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說自己為了孩子多麼辛苦,花那麼多錢,讓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就是想孩子有出息,孩子聽多了以後,就會產生一種壓力,是不是自己沒學好,就浪費了父母的錢,這種心理的壓力其實很大的,其實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他們內心也是很抗拒浪費錢的,但是自己又不能保證一定能學好。
育兒方向標: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
1.容易被孩子接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響孩子,言傳身教比任何課都來得有意義,也最容易被孩子接受採納。家長來進行教學,孩子的陌生感就會降低,一旦陌生感降低,孩子就會更快的融入學習之中去,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加的好。
2.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很多孩子出現叛逆或是走向歧途,都是因為家庭關係,家庭不幸福,父母的關愛太少,很容易養成孩子偏激的性格,想要孩子更加的健康成長,那麼家長就需要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這樣親子關係也會更進一步。
3.更了解孩子的需求點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最能夠接受,因此沒有誰會比父母更加的適合去當孩子的老師了。父母知道孩子要什麼,知道投其所好,在班級上,學生那麼多,老師是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家長就不一樣,圍繞孩子一個人進行教育就行。
育兒悄悄話: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人是父母而不是老師,想要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那麼作為家長就必須付出比其他家長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在學校都是接受同等的教育,為什麼差異性那麼大,難道真的是天生聰明和天生愚鈍之別嗎?孩子教育從來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所以不要過於依賴早教班或是其他的補習班,家長們才是最好的老師。
育兒討論角:你的孩子去上了早教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