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文批改的特點就是慢
作文批改在語文試卷批改中是最難的一部分。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批改考場作文,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別的題改十份,作文可能才能改出一份。
而在作文批改中,為了做到相對客觀公正,一般都會安排兩位老師批改同一篇作文,差距大於五分的,就需要重新批改仲裁,這就更加大了作文的批改量,加重了老師們的任務!
而且作文批改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沒辦法做到完全的客觀公正,而結果又不是那麼能說的清楚,所以很多老師很排斥改作文。
這次又被分配為改作文,也沒多想!只是覺得上面下達任務太不人道,不考慮老師的實際情況!老師們連著上六天課,都非常累了,還要要求一天改完試卷非常苛刻!畢竟老師也不是鐵打的,也需要休息,更何況誰家裡沒點事情呢?就像我,這作文支撐著改完了,感冒也開始了………但人都是實在人,既然任務下來了,就做吧!
本來一個人的任務量是313份,可是竟然仲裁卷又改了109分,太不可思議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仲裁卷?一方面和作文批改的特點相關,另一方面還在於我們考前開會時,沒有統一好作文評卷標準!
為什麼沒有給定明確的評卷標準,可能是覺得這個標準不好給!因為給定死標準,有違語文學科的特點:思想和語言是靈活多變的!
也可能是因為老師想得太多了,會覺得好像學生在字數不達標的情況下能表達的多好似的,但實際上我們很難遇到這樣的學生。真正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符合考試的要求的學生,他不可能寫不夠,或者寫不夠的也只是少數,對整體作文的批改影響是不大的。
可惜,顧慮太多反而給工作帶來不便,就像這次仲裁卷竟然佔據了全部試卷的將近一半!
02 明確評分標準,在大方向上是利大於弊
改卷前會議,其實也不是完全一點標準都沒給,至少檔次分的還是比較明確的!
第一檔45-50,第二檔,40-45,第三檔35-49,第四檔30-34,第五檔0-30。
其中第五檔明確要求200字以內10分以下,300字以內15分以下,只寫題目不給分,抄襲化用試卷文章不給分,跑題最高35分!
如果當時每一檔都像第五檔那麼清晰,可能仲裁卷不會那麼多,匹配度不會那麼低!
當然這些想法也是在改完試卷後想到的,算得上是馬後炮,對本次改作文也沒啥用,但對下次改作文還是有點幫助的吧!
這次改作文發現每個檔次都有一些匹配度不高的試卷,其中出現仲裁卷最多的是第二檔和第三檔,因為大部分作文分都集中在這兩檔中間!
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的文章都處於字數夠,語言通順和不通順,主題明確和不明確之間!所以我們可以完全以字數為界限,明確評分標準!
比如說第一檔,這檔屬於優秀作文,字數符合題目要求,中心突出,立意明確,語言具有表現力,寫作手法運用自如,結構嚴謹。
第二檔,這屬於合格作文,不跑題,語言通順,有一定的表現力,立意明確,言之有物!
第三檔,這是此次作文中間數量較多的一檔!這可以看出學生水平確實非常差,但是這檔和下一檔的區別就在於,作文滿足字數要求,達到500字左右。和上一檔的去區別就是,這一檔可能是字數夠了,但語言表達不通順,中心不突出,選材不豐富,言之無物!
明確了第三檔,第四檔就好評判了!
第四檔,字數不夠,在500字以下,立意不清,中心又不夠明確,語言表達又不夠順暢等!
03 標準的設定其實和學生的寫作水平密切相關
這樣的檔次劃分,看上去很生硬,但操作方便,削弱了教師的感性評判,應該能幫助教師快速評判,並降低仲裁率!
因為對於字數不夠卻立意高,語言妙的,也能快速從中挑出來,讓老師做個性的評判,減少對學生作文的傷害!
為什麼這樣的評判標準不失偏頗?
因為我們首先要清楚作文考察的是什麼?
首先作文需要審題,審題這個考察的學生的理解力,選擇和組織材料的能力。第二條書寫落實,考察學生的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即怎樣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觀點。第三個考察的是他的想像力和思考力,想像力和思考力是優秀作文的特點。
其次,我們必須判斷我們的學生處於什麼水平!
作文寫作,首先學生寫的是話是通順的話,其次我們才能要求他說的是優美的話,優雅的話或者動聽的,動人的話。
畢竟,在表達還不通暢的時候,還要要求學生語言有表現力,然後有什麼藝術手法,什麼描寫手法,什麼刻畫人物的方法都是虛的!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還是一定要高的,只有要求高,學生們才會努力去夠一夠,低了反而會沒有方向,不知所言了!
這是此次批卷的感受和收穫,或許不夠周全,不具推廣性,但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指導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