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設計師必定是懂生活的人」,設計師歐陽傑說。沒有靈感時,他習慣放下手中工作,在成都街頭走走。
這時街上迎面走來的年輕小夥,小狗搖晃著的毛茸茸尾巴,低矮住宅樓廚房飄出的飯菜香味,夜裡樓宇間升起的霧氣,這些不經意的一瞥說不定都會成為衝擊靈感的一瞬。
「先去生活,靈感說不定就有了。」
文|許藝丹
圖|受訪者
96編輯器
這是歐陽傑來成都的第十一個年頭。
說起來,臺北出生的歐陽傑與成都淵源不淺。他的父親祖籍便在成都,解放後兩岸因一彎海峽,遙遙相隔。2008年大地震,彼時隨叔叔來上海開臺灣設計分公司的歐陽傑,牽掛著西南邊陲的城市,內心篤定:該是回成都的時候。這一來就再沒打算離開。
帶著建立分公司的任務,歐陽傑來到成都,但由於他習慣了嚴謹的工作氛圍,初來乍到,對成都當地的生活及工作習慣大跌眼鏡。太陽出來了,上班時間,員工要去曬太陽。偌大的會議室從未有人來,客戶談業務便約茶館、餐廳。
好在設計師擅於入鄉隨俗。經過多年巴蜀文化的薰陶,現在歐陽傑也習慣在餐館中,選一塊挨著向陽透明玻璃窗的桌子做會兒設計圖,約客戶談談合作計劃。
創意川菜館前廳
這次《蓉漂》便是在太古裡的一家創意川菜館中,見著了歐陽傑。他打扮清爽,著一身襯衫T恤,談話聲音溫文爾雅、慢條斯理。
這家川菜館的設計理念是出自他手。近年來,歐陽傑沒事就愛在太古裡逛,最前沿的設計風格聚集在各大奢侈品牌店中,那些印刷在時尚雜誌裡的圖片在這裡復活。但歐陽傑設計的這家川菜館走的不是時尚路線,而是走「老成都」的韻味。
落地玻璃窗環繞整家餐廳,客人推開大門,如步入舊成都的寬窄巷子。庭院深深深幾許,斑駁的灰色磚牆,陽光透過巨大的環繞玻璃採光立面打在灰牆上,讓人想打開古舊木門,一探院內春色。
最大的會餐室
園中園,景中景,是歐陽傑對於這家餐館的設計理念。無論打開哪扇門、推開哪扇窗,又會置身於新的室外場景中,房間裡似乎還有另一座房子,像拆不完的禮物盒,獲得吃完一顆又一顆巧克力的欣喜。
大廳中擺放的木頭由歐陽傑從雲南淘回。當河流上遊的老樹轟然倒下,隨著溪水漂至狹窄的河道處時被攔住,經河水長年累月的衝刷留下深淺紋路。歐陽傑把它放在大門前廳中,作為「鎮宅之物」,增加厚重感。
富有四川味道的設計也有。歐陽傑似乎深諳蜀人吃飯總少不了幾碟泡菜,於是布置幾件泡菜罈,往裡插數支幹花布置在餐廳側門的後花園裡,既有生活氣息又帶些俏皮感。
布置有泡菜罈的後花園
靈感來源於生活。
在來成都前,歐陽傑曾在上海待了六年,有四年住在淮海中路的弄堂裡。他回憶,老上海是暗調的,弄堂也很狹窄,住戶之間的距離很近。他和太太住在弄堂三樓,隔著輕薄的木地板,樓下住戶的打呼聲他都能聽見。
隨著生活一天天地侵染,他在上海設計一家吃魚翅的餐廳時,敲定為暗調氛圍。上海外灘中西合璧的調性,古典的明式家具布置其中,室內光相較明亮的新式餐廳更昏暗。光線越暗,人說話的聲音越小,就像上海人聊天說話時的吳儂軟語。
從臺灣到上海,再從上海到成都。每到新的城市,歐陽傑便了解新的人文環境,從而設計出貼合當地生活的環境調性。這是他作為設計師的必修課。
了解不同材質的感官效果,也是住宅設計師的必修課之一。
22年前,歐陽傑接手第一份設計單,構想出一個鏤空的原木柵欄隔屏。但因為不了解木頭和水泥的質感在圖紙上與在實際環境中的差異,到施工結束後,經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的叔叔提點,他才發現出了差錯。
沒錯,正是施工完。他的叔叔在臺灣是知名的住宅設計師,教導學生自有妙招,選擇在設計時放手讓他做,事後再提出來。
歐陽傑在餐館以木門為參照解釋,木製品和水泥製品,同樣的厚度帶給人實在感不同。木質牆厚度以七、八公分最為合適,但他當時以水泥牆的最佳厚度十至十二公分作參考,做出的木質牆過於厚重。這些經驗需要設計師長年累月積累而成,對於初出茅廬的歐陽傑,這就當是一次教訓。
歐陽傑
叔叔是知名住宅設計師,歐陽傑或許自小耳濡目染,對室內設計早有興趣。實則不然,他在十八歲進入這行之前,是名資格的理工生,學習資訊管理,順利的話將會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
但有天,叔叔叫歐陽傑去設計工作室組裝用於繪圖的電腦,隨後讓他留下來學習。從繪製第一張設計圖開始,歐陽傑的人生像旋轉的圓規突然發生90度的大轉角。
他整整學了三年半。在叔叔指導下,從人體工學、平面布局圖繪製,再到立面圖繪製學習。據歐陽所說,叔叔嚴苛、做事追求完美。室內設計的繪圖需細緻到一分一毫,他如今追求細緻的工作習慣全由叔叔一手帶出來。
歐陽傑參加設計沙龍
從敲打代碼,轉行繪製圖紙對於歐陽傑毫不生澀。與其說是學設計,不如說在學習生活。
住宅是人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家的理想模樣。人的生活具有底色,他的性別、生活場域和飲食習慣等都將成為其生活標籤,從而成為設計師確定房屋調性的索引地圖。
歐陽傑說,他在臺灣時,若要設計私人別墅內的布置,「設計師需要去主人家裡住上一晚,了解客戶的生活習慣」。例如衣物的收納,他要知道屋內的阿姨是否會接觸主人暫時不洗的衣服,如果需要,則在屋內定製專屬衣櫃。不僅如此,設計師需要教導阿姨,當掛置衣物超量,就需要選擇清洗;而他也會告訴主人,捨棄今後不再穿的衣物,為阿姨減輕負擔。
歐陽傑談設計理念
設計師不僅需要提供最貼切生活軌跡的空間布置,也要為改善其生活品質提供解決方案。
要抓住客戶的真實需求,歐陽傑有個小技巧,技巧則在於家具。在溝通前期,歐陽傑會帶客戶逛家居城,家具敲定,他便抓住了設計的調性。
「表面的設計很簡單,重要的是裡面的生活。」
每設計一次,歐陽傑就去細緻地把握住戶的生活,每位他接觸過的客戶,最後都和他成為了朋友。曾有對喜愛喝紅酒的上海夫婦請他去設計過房屋,對方很滿意。前些日子,男客戶來成都開會,邀請歐陽傑來入住的賓館喝紅酒。兩人邊喝酒,邊看著窗外的成都夜景閒聊。
懂生活的設計師,似乎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在設計行業工作多年,歐陽傑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他從不在乎名利,但請他的設計費就是高。
歐陽傑不是學院派。若仔細感受他的設計風格,可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自然美,攀附在牆壁上的繁枝茂葉,光透過古舊的魚鱗玻璃變成彩色,這些都是生活景象中真實的一隅。
每件設計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生根發芽長出的藝術品,當歐陽傑被問如何做出這樣獨特的設計時。
他笑笑說,或許因為自己是位跨界設計師。
領袖別墅的設計
歐陽傑的確一直在跨界,從臺灣來到成都,從計算機行業跨界到室內設計。但作為設計師的跨界,指的是歐陽傑的涉獵領域從不局限於住宅,還包括醫療美容、百貨公司、化妝品品牌專櫃形象等。
跨界可使設計師的眼光不狹隘,在不同生活場域中看到元素應用的多樣性。
他就常在陪太太逛百貨公司時,尋找設計靈感。「在國內學設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百貨大樓」,歐陽傑說,許多商店的室內設計由國外知名設計師操刀。太太看衣服,他就觀察細節。
售樓處的樣板間設計,需要展示最前沿的設計風格。前沿則需要跨界。歐陽傑舉例,化妝品商店裡桌子通常有金屬收邊條,這種設計放在住宅裡,則能體現出輕奢現代感。
西環廣場寫字樓前廳的設計
歐陽傑還時常在生活中跨界。除了工作,他的業餘生活很簡單,讀書或者陪小孩運動。但他為了工作,偶爾會去酒吧。因為歐陽傑也無法確定,今天找上他的客戶,平時是否會去酒吧。但他不去司空見慣的,而選擇去最新潮的概念店。
設計師總會碰見沒有靈感的時候。這時歐陽傑會放下工作離開辦公桌,先去街頭走走感受生活,說不定只因看見一位路人的穿著,就會獲得靈感。有次,他為北京市的一處公共區域設計等候座椅,始終抓不住設計思路,他就去那裡觀察客人體格的大小、坐姿,感受環境的氛圍,最後走出靈感沙漠。
好的設計師,必定是懂得生活的人,歐陽傑這麼說,他也這麼做了。在三年前,他從叔叔公司的成都分部離職。因為管理分散太多精力,歐陽傑的設計縮水嚴重,還因家中的小孩年紀也尚小,需要大人照顧。
代價慘烈,因為自身的崗位無人接替,最終公司被總部收回。即使如此,歐陽傑不後悔。
海聯堡聯合口腔醫院的設計
如今,他在離職後,他開設工作室以獨立設計師工作,在多家公司擔任藝術顧問,偶爾替朋友的項目設計救場。他接的單也愈加挑剔,他只選擇有自己獨立想法的客戶,只有互相聊得來,他才考慮接下。
才四十出頭,歐陽傑笑說已經考慮退休了。他說,父母的年紀大了,不久後的幾年想要常回臺灣陪陪家人,好好生活一陣子。
這位設計師,說是生活家也不為過。
入行25年,歐陽傑不認為設計越複雜越美,剝離偏見與強求的「乾淨」才是美的。他時常與餐館的服務員聊幾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要活出自己就是種才華。從這些隻言片語,似乎讓人體會到他所設計之物自然美的來源。
川菜店裡,溪水潺潺,長年累月衝刷斷木留下歲月痕跡,溪流聲是老成都逝去的歌聲。歐陽傑似乎為這塊斷木找到了不錯的歸宿。
蓉漂人物問卷
歐陽傑
主營方向 ——室內設計
Q:你來成都多少年?
A:11年
Q:你來成都後最大的改變?
A:談工作的場所從公司變為茶館、飯館
Q:你最喜歡的一道成都菜?
A:回鍋肉
Q:你最喜歡去成都哪個地方?
A:太古裡
Q:你最欽佩的人是誰?
A:我叔叔,他很懂生活
Q:你的業餘愛好是什麼?
A:和小孩一起運動
Q: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A: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希望和不同的人聊天,學習不同的東西
Q:最看重朋友的一點?
A:正直
Q: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是什麼?
A:《血戰鋼鋸嶺》,每個人都是特別的
Q:如果重選一次,你會選擇做什麼?
A:還是這個
Q:如何用一句話形容成都?
A:包容性強,可以接受外來東西,但也有自己的個性
Q:如何用一句話形容自己?
A:讓人感受最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