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泡出一壇「新都泡菜」 成都農博會「重出江湖」

2020-12-22 川觀新聞SCOL

張紅霞 攝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紅霞)3個月籌備、一星期拍攝、13分鐘呈現,4月26日,第六屆成都農博會新都展區,精美的畫面、帶感的解說,宣傳片《舌尖上的新都泡菜》猶如一道「精神大餐」,吸引了眾多逛館的人們。

「改了很多稿,新都泡菜要二次振興,要讓大家增進更多了解」,宣傳片策劃人、新都區農林局產業辦負責人李益說。

第六屆成都農博會上,新都展區主打區域公用品牌「馫都味」旗下26家企業產品,其中新繁泡菜、真的老泡菜都是有40年以上歷史的傳統名牌;另一個是以漫花莊園為代表的農商文旅融合發展項目,5年前,漫花莊園先行先試,如今已成一個亮點。

「講好了泡菜的故事,沒想到諸葛亮都親自表揚過!」看完了宣傳片,一位逛館的男士給了一句贊語。

張紅霞 截圖

手藝傳承 「何泡菜」的絕活

要說「新繁泡菜」的名氣,在上世紀和本世紀相交的二三十年裡,大約夠得上「川人誰可不知君」;要說對它的了解,大約許多人也是一知半解,吃過多過知道。

這次籌拍VCR,對李益是一次極大的收穫,「把新都泡菜的來龍去脈都搞懂了」。

新都泡菜作為四川泡菜的代表,具有3000年的歷史。蜀漢時期,諸葛亮曾讚嘆曰:天府之國,地靈人傑,民以食為天,新都泡菜,天下一絕也。

泡菜製作上,「何泡菜」堪稱傑出代表。 他姓何名子濤,一直把泡菜當做自己畢生的事業,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初開始,他便 潛心鑽研泡菜技術,曾求教於成都朵頤餐廳以泡菜製作聞名的名廚溫興發,又就近得到過新都名廚蔣述成的幫助,泡菜技術日益爐火純青。

在何子濤的手裡,無論瓜、豆、莖、 葉、根、 藤 、花、果等各類蔬菜均可入壇泡製,他泡製出具有新都特色的四季泡菜,創製出了一套比較完整、適用的精湛工藝, 他 所泡製的蔬菜品種有近百個,均 各具特色、各盡其妙。特別是 「泡經辣椒」, 質地脆健、鮮嫩如初、辣爽鹹鮮、餘味回甜, 被視為許多川菜烹製必用的輔料。獨特的泡鯽魚, 不但味道鮮美,且鯽魚和蔬菜一起泡出來的泡菜, 成為正宗的魚香肉絲不可缺少的輔料。 何子濤與蔣述成共同研製的「泡青豆」, 青綠 、脆香,鹹鮮中微帶酸甜,招人喜愛。「泡 甜蘿蔔」, 色白中略呈淡黃,甜鹹鮮香,長期 儲存, 不失脆嫩之質。「泡柚子仁」更是新穎 別致,為世所罕見。

1982年9月,何子濤因病逝世,但其泡菜手藝得以流傳。真的老泡茶的顧問薛留柱就是其技藝傳人。

1977年,新都建立了泡菜車間, 新都泡菜從此走上了規模化的生產之路。同年,經四川省、溫江地區飲食服務公司檢驗 鑑定 為 外銷產品。1987年,新都正式建泡菜廠,專門生產何子濤研製的泡菜,1988年被評為四川省優質 產品,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泡蘿蔔、泡海椒、泡青豆等,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泡魚海椒更被選為商業部陳列品。

1995年4月,新都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泡菜之鄉」 。2010年5月,新都成立泡菜協會, 當年11月,「新都泡菜」獲得地理標誌產品稱號。近年來,新都建立了泡菜食品工業園,年銷售泡菜 14.5萬噸, 收入 4.5 億元。#SplitPageHere#

張紅霞 攝

七步泡出「新都泡菜」,有72個品種

在新都,隨便去哪一家農戶家, 都能看到3個以上泡菜罈, 一個泡海椒,一個泡豇豆、老蘿蔔, 一個專門泡「洗澡泡菜」。

新都泡菜具有製作簡便、取食方便、經濟實惠、不拘時令等優點, 特別是它可以調劑菜季淡忘,達到常年都有菜可吃的目的。

在新都幾乎家家都必備泡菜, 新都泡菜製作技藝並不複雜,備材料即可入壇, 玻璃瓶、陶罐均可作壇。要泡得一壇上好的泡菜, 就需要選用一個品相俱佳的泡菜罈了,火候老、釉子好、無砂眼、無窖家,還要形美。尤以隆昌所產的下河壇為最佳。

那麼,自己泡新都泡菜, 怎麼操作?

有七個步驟——

第一步,在泡菜之前,要先將泡菜罈洗涮乾淨, 然後裝滿沸水殺菌10分鐘再控幹備用;

第二步,挑選好的新鮮蔬果作原料, 用清水衝洗 3~4 次, 洗淨泥沙和雜質,控幹表面水分;

第三步,鹽水是新都泡菜的精華所在, 配製鹽水是關鍵步驟之一,所需主料食鹽以自貢井鹽為好, 因其顆粒細、雜質少、色潔白、鹹度夠。對水的要求也異常之高,必須選用淨水和礦泉水進行配置;

第四步, 按照 水量加入6% —8%的食鹽, 2.5%白酒、2.5%黃酒、3%白糖 、1%乾薑片、1%大蒜瓣,其他香料如0.1%八角、0.1%花椒、0.1%甘草、草果、陳皮等,用紗布包好備用;

第五步,將處理好的原料裝入壇內。裝堅實,半壇時,將香料包放入。然後繼續裝壇至壇口6—8釐米為止,用竹片卡住,鹽水將原料充分淹沒;

第六步,蓋好壇蓋,在壇口水槽中加入鹽水,形成水封口;

第七步,將壇置於陰涼處,等待時間,任其自然發酵、酸化。

目前,新都泡菜有甜酸味、鹹酸味、紅油辣味、泡酸菜四大系列、72個品種,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等11國家, 以及在國內各大城市暢銷,走家入戶、飄香餐桌。

相關焦點

  • 一壇泡菜引發的猜想:成都美食文化怎麼借「國際語言」出海
    成都與眉山同為四川泡菜文化的代表城市,共同源於古蜀文明時期的飲食文化傳承。成都還獲得亞洲首個「美食之都」稱號。這次泡菜國際「話事權」落定,或許能夠為成都川菜文化推廣帶來新的助力和啟發。古蜀文明作證:泡菜起源於中國泡菜,古稱葅,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
  • 純乾貨:我的6年養護經驗助你成功醃製一壇可傳家的四川泡菜水
    韓國專家研究發現,泡菜不僅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十餘種胺基酸,而且還有明顯的減肥作用說了那麼多,有沒有勾起朋友們自己製作一壇泡菜的欲望來,跟著我,來看看一壇泡菜的成長。罈子外面有沒有砂眼和裂紋,關係到做泡菜的時候會不會壞。這是泡菜罈子的配件,一層蓋子,一個蓋碗,製作的時候,加上蓋子,沿壇口放滿水,蓋上蓋碗,將罈子內部與空氣有效隔絕,有利於壇內乳酸菌的生成和避免壇外細菌的侵害,利於泡菜的長期保存。
  • 收好這份攻略 輕鬆逛遍第六屆成都農博會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實習記者 範魚)4月24日報導 25日,第六屆成都農博會將在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展。今天下午,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就前去先睹為快,為大家探一探明日如何逛展?
  • 好吃的泡菜要「出坯」,還要遵循「五關鍵」!
    通常情況下,20斤水要放二兩糖,紅糖、冰糖、白糖、麥芽糖皆可,還有一些民間做法會砍上兩節甘蔗放進去,清冽甜純,有一股天然的果香氣息。做泡菜時會放入少許白酒,目的是幫助發酵,量不能多,否則酒氣太烈,易遮蓋泡菜的香味。但在泡製胡蘿蔔、蘿蔔纓、二荊條辣椒等蔬菜時,則更適合放入醪糟水,它能使辣椒香氣更加柔和,還可以去掉蘿蔔等原料的苦澀味和泥土味。
  • 愛你廚房丨醃一壇泡菜,學會過日子
    而川味菜餚裡,用泡菜來烹煮的還不少,所以多年來他一直嘗試醃一壇屬於自己口味的泡菜,實驗了無數回,無奈廣州夏天太長,又潮溼悶熱,泡菜罈子總是容易長白黴。終於,兩年多前,突然靈感閃現,拿密封盒調了泡菜水,放進冰箱,幾天下來還果然有驚喜,比外面買的泡菜好吃得太多,而且更乾淨、放心。之後,我們換了個樂扣的大密封盒,從此冰箱有一層就是泡菜的專屬位置。
  • 四川家常菜,怎麼少得了那一壇泡菜
    四川人家裡幾乎都會有一壇泡菜。泡菜罈子,那是衡量當家掌勺人手藝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壇裝天下,包羅萬象,差點就可以無素不泡,罈子裡一般泡的蘿蔔,兒菜,仔姜,豇豆等等!其中,只有泡豇豆可以做炒菜。尤其是配葷菜,像泡豇豆炒鯽魚,泡豇豆炒雞雜等等,最普通就是泡豇豆炒肉末了!
  • 泡蘿蔔怎樣泡菜脆?
    不是市場上常見的蘿蔔都可以拿來製作泡菜嗎?這還有什麼講究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分享一下,希望各位通過我的分享能泡出爽脆的蘿蔔。首先市場上常見的白蘿蔔,櫻桃蘿蔔,紅皮蘿蔔,他們的區別是什麼?一、【挑什麼蘿蔔來泡?】1.【紅皮蘿蔔】:辣味較重,水分不夠充足,做出來的泡菜吃起來不是那麼脆。——注意:紅皮蘿蔔不是胡蘿蔔,很多人以為紅皮蘿蔔就是胡蘿蔔。2.
  • 防止泡菜罈生花和變質的妙招
    但是有些家庭主婦就是泡不好菜,無論她怎麼做都只能醃製出臭哄哄或者滿壇起白花的泡菜,這在民間被稱為「手不出菜」,其背後的意思也就是「這個主婦太不能幹」,是很被人瞧不起的。可是,這種現象並不是不能改變的,關鍵是那些主婦沒有找到泡菜的訣竅。這裡,筆者就把民間還有自己的母親泡菜的絕招教給大家。泡菜首要的問題是要乾淨清潔。
  • 做一壇四川泡菜,看這裡!做法簡單!
    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鹹菜罈子,泡菜罈子那是必須的。平時抓出來下飯也好,還是炒菜也好,都成了煮婦們的秘密武器。要做泡菜得先選罈子,一般有兩種:陶瓷的和玻璃的。泡菜罈的挑選方法:觀形體:泡菜罈以火候老、釉質好、無裂紋、無砂眼,形體美觀的為佳。看內壁:將壇壓在水中看內壁,以無砂眼、無裂紋、無滲水現象的為佳。
  • 「森系」臺灣室內設計師在成都:他用泡菜罈布置餐館,用枯木樁裝點...
    他的父親祖籍便在成都,解放後兩岸因一彎海峽,遙遙相隔。2008年大地震,彼時隨叔叔來上海開臺灣設計分公司的歐陽傑,牽掛著西南邊陲的城市,內心篤定:該是回成都的時候。這一來就再沒打算離開。帶著建立分公司的任務,歐陽傑來到成都,但由於他習慣了嚴謹的工作氛圍,初來乍到,對成都當地的生活及工作習慣大跌眼鏡。太陽出來了,上班時間,員工要去曬太陽。
  • 做一壇四川泡菜,做法簡單!炒個腥味菜必備!
    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鹹菜罈子,泡菜罈子那是必須的。平時抓出來下飯也好,還是炒菜也好,都成了煮婦們的秘密武器。要做泡菜得先選罈子,一般有兩種:陶瓷的和玻璃的。泡菜罈的挑選方法:觀形體:泡菜罈以火候老、釉質好、無裂紋、無砂眼,形體美觀的為佳。看內壁:將壇壓在水中看內壁,以無砂眼、無裂紋、無滲水現象的為佳。
  • 舌尖3幕後:為拍製作泡菜全過程 切掉泡菜罈一部分
    原標題:《舌尖3》的幕後:為拍攝製作泡菜全過程,切掉泡菜罈一部分顧愛剛湯小均牛華八婆麻辣燙創始人「八婆」竟是一位大叔>葷素一世界,麻辣兩味道。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美食故事為啥叫「八婆」?
  • 四川奶奶親傳泡菜秘方,川味十足,吃著更香,一壇能夠吃半年!
    我的奶奶是一個四川人,一提起四川很多人能夠想到的就是四川的泡菜,非常的正宗,四川確實有著非常正宗的泡菜,但是只有真正的四川人才能夠做出川味十足吃著香的泡菜,我的奶奶就是一個四川人,他嫁過來很多年了,現在年紀已經大了,在我想要吃四川泡菜的時候,他沒有辦法直接給我做,於是他只能把這個方法教給我
  • 國際範,成都新都的2020關鍵詞
    中國航發渦輪院研發總部竣工、創新「政府+龍頭產業+配套企業」園區建設模式、成都航空產業園項目一期,實現三個「當年」——當年拆遷、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項目建設的「成都速度」再次刷新。除了這些「硬指標」,新都的「軟實力」也大幅提升。2019年,是成都定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新都的區域營商環境也得到了全面優化。
  • 夏天是做泡菜最好的時候,教你四川泡菜的正宗做法,看著就流口水
    最早記錄四川泡菜的是清代嘉慶年間的《成都竹枝詞》,其中記載「秦椒泡菜果然香,美味由來湯」,這裡的秦說的是陝西,因為清代成都的外來移民中,陝西移民佔了很大比例。之後在清代曾懿《中饋錄》中,詳細的記錄了四川泡菜的做法,和現在四川家庭的普遍做法幾乎一樣。
  • 猜想:成都美食文化怎麼借「國際語言」出海
    眉山方面興奮地表示:這將極大提高「東坡泡菜」在世界市場上的影響力。成都與眉山同為四川泡菜文化的代表城市,共同源於古蜀文明時期的飲食文化傳承。成都還獲得亞洲首個「美食之都」稱號。這次泡菜國際「話事權」落定,或許能夠為成都川菜文化推廣帶來新的助力和啟發。
  • 新都映象:千年古剎寶光寺看「三寶」
    舍利子 釋迦涅槃時,出三昧真火,化無量功德身為八萬四千舍利。寶光寺以廣澤眾生為懷,呈舍利塔所供釋迦舍利於世,使朝禮者獲無量功德並結殊勝解脫法緣。  貝葉經 清光緒二十八年,寶光寺真修老和尚雲遊暹羅,謁見國王,國王感其風範,贈貝葉經一部。回國後,真修將經供奉於寶光寺。  優曇花 梵語為祥瑞花的意思。此花3000年僅開一次,花開時必有轉輪聖王出世。
  • 眉山泡菜又火了!號稱「川菜之魂」,泡菜的歷史你知道嗎?
    據報導,日前,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是中國泡菜產業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直接體現,也是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框架下制定的第6個食品標準。今天,讓我們追根溯源,探尋下泡菜的歷史。你知道嗎?泡菜號稱 「川菜之魂」,民國初年出版的《成都通覽》就記載了「家家均有」的22種泡菜。
  • 2019成都農博會有哪些展覽品?
    2019成都農博會有哪些展覽品?2019成都農博會展示範圍有多少?據悉,2019成都農博會將於4月份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舉辦!  2019成都農博會展示範圍:  肥料展區:新型肥料、氮肥、磷肥、鉀肥、有機肥、生物肥、生態肥、控釋肥、複合肥、葉面肥、液肥、衝施肥、各種菌肥、土壤改良劑,以及有利於作物增產和改善品質的生物技術和產品等,肥料包裝製品等。
  • 七旬老夫妻歇業13年的蛋烘糕「重出江湖」
    說起蛋烘糕,相信沒得哪個成都人不喜歡吃的,蛋烘糕不僅算得上是成都的特色小吃,也是好多人從小吃到大的零嘴兒,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情懷。最近,微博上有一家賣蛋烘糕的老爺爺、老奶奶火了,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玉林中學一帶賣蛋烘糕,2003年歇業。2016年9月,老兩口「重出江湖」,引得眾多當年吃著他們蛋烘糕長大的人,拖家帶口來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