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的二胎父母,想起自己當初拼生二胎的決定時,一定會很佩服自己的勇氣,畢竟二胎家庭的經營,真的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兩個孩子年齡相仿,如何真正地做到一碗水端平地看待孩子們,這著實很考驗父母的養育技能。
而事實上,很多父母更是會很直接地表示,在自己的眼中,老二明顯要比老大更機靈,也正因為如此,老二更容易獲得全家人的偏愛。那為什麼在二胎家庭中,這種認為老二更聰明的現象,會如此普遍呢?這其中又暗含著,父母怎樣的教育思考呢?
閨蜜玲玲是一位二胎媽媽,大寶今年5歲,小寶今年剛滿3歲。兩個小傢伙長得都很可愛,可是玲玲卻直言「我更喜歡小寶!」一天,玲玲在網上分享了兩個孩子相處的日常直言:「不是我向著誰,是小寶真的更聰明!」
「周末的時候在水果店裡買了兩個水蜜桃,大寶一個,小寶一個。大寶拿到桃子後捨不得吃,咬了一小口後就放進了冰箱留起來吃,而小寶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直接大快朵頤!」
「在小寶吃完自己的桃子後,果不其然地開始惦記起大寶的那份。於是等到大寶開始吃的時候,小寶各種討好獻媚,一口一個『哥哥』地叫著,把大寶哄得開心極了,於是大寶的大半個桃子,最後也都進了小寶的肚子。」
「兩個孩子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不得不說,小寶真的是無師自通地比大寶聰明。沒有小寶的時候,覺得大寶是天底下最聰明的孩子,可是在有了小寶後,真的覺得大寶有些憨憨的了。」
而在帖子下方,有不少寶媽都有和玲玲類似的感受,紛紛感慨:「真不是當媽的偏心,兩個孩子的差別很明顯。」那麼是不是小寶真的要比大寶聰明呢?育兒專家認為,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們所處的成長環境有關。
一、「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小寶的成長空間更自由
家長們在第一次為人父母的時候,不管是在教育心態上還是在教育觀念上,都很「小心謹慎」,生怕自己一個不注意就把孩子帶跑偏了。
而到了養二寶時,有了養大寶的經驗,父母們更加能夠放開手腳,於是二寶的成長環境會相對輕鬆很多,這也就使得二寶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環境刺激。
二、老大出生時無所顧忌,而老二生來就有競爭感
在大寶出生時,作為家裡唯一的一個小天使,大寶理所應當地享受著全家人的寵愛,這使得大寶沒有「危機意識」和「競爭感」。
大寶可以「慢悠悠」地隨心所欲地成長,而二寶則不同,他們從出生後就要和大寶分享,於是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優勢」,二寶們會更擅長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寵愛。
三、有了老大的參照性,老二更加會「看眼色行事」
大寶比二寶年紀大,這使得二寶的行為有了參考對象,父母對大寶的批評或者是誇獎都會被二寶看在眼裡,這也就使得二寶在參照後,更加能夠學會「看眼色行事」。
再加上,父母也因為大寶的年紀大,會在無形中給予大寶高要求,這樣在對比之下,二寶自然就看起來更聰明了。
1:給予孩子同樣的教育期待
不管是大寶還是小寶,他們在父母眼中都應該是值得被溫柔對待的孩子,父母們不能因為大寶更大一點,就對大寶抱有更高的教育期待以及更高的教育要求。
很多時候父母眼中孩子的聰明與否,很可能只是父母對孩子的片面了解,只有在同樣的教育期待下,孩子們的成長才能更中肯地看待。
2:公平地對待孩子的內心需求
孩子們的內心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對於父母愛的渴求,真正聰明的父母是懂得如何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公平地對待孩子們的需求,會讓孩子們少一些委屈,也少一些不必要的攀比競爭。
「大的要讓著小的」「你是大的就要先道歉」,這樣的明晃晃的偏心和道德綁架,並不利於孩子間問題的處理。
3:不輕易地拿孩子做對比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聰明之處,父母們隨意地拿孩子做對比,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教育行為。
只有看到孩子們身上個性的一面時,家長的教育引導才能夠真正恰當好處地發揮作用,父母盲目地以偏概全,會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節奏。
不要說「小寶比大寶聰明」,真正懂教育的父母會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到自身教育的不足之處,不管是大寶還是小寶,他們都值得父母更有耐心地對待,都值得被充滿鼓勵的引導。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小寶比大寶聰明的現象,是如何看待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