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綜合-方劑學第二版(4)

2021-02-07 青竹執業醫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點擊↗分享本文

原創申明:若發現其他微信公眾帳號抄襲本內容(對比與本內容推送的時間),請積極舉報,我們會向騰訊核實並申訴,追究其法律責任!保護我們的版權就是保護同學們自己的利益!我們共同努力,拒絕抄襲!

中綜必背—方劑學

蒲公英中綜考研學堂出品

微信:pgyzzkyxt

新浪微博:蒲公英中綜考研學堂

QQ:25990952

QQ交流①群:457816061[已滿]

QQ交流②群:254285273

QQ交流③群:324078377

☆本資料完全根據2015年考研大綱編寫,因每年考綱變化不大,完全可以作為2016考研資料使用。特此申明。

大承氣湯☆《傷寒論》

大承氣湯大黃硝,枳實厚樸先煮好;

下熱結急存陰,陽明腑實重證療;

去硝名為小承氣,輕下熱結用之效;

調胃承氣硝黃草,緩下熱結此方饒。

【原文】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功效】

峻下熱結,急下存陰

【主治】

陽明腑實證;熱結旁流證

【加減】

*小承氣湯→去硝名為小承氣{輕下熱結}(陽明腑實輕證)

*調胃承氣湯→調胃承氣硝黃草{緩下熱結}(胃腸燥熱證)

【注】

*大黃後下→取其瀉下之功

*熱厥→寒因寒用

*熱結旁流→通因通用

*枳實

大陷胸湯☆《傷寒論》

大陷胸湯用硝黃,甘遂為末共成方;

專治水熱結胸證,瀉熱逐水效非常。

【原文】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惱,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功效】

瀉熱逐水

【主治】

水熱互結之結胸證

【配伍特點】

*瀉熱與逐水並施→水熱之邪從大便去

【注】

*大黃先煮→減其攻伐之力,體現「治上者治宜緩」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芒硝瓜子襄;

瀉熱破瘀散結腫,腸癰初起腹痛康。

【原文】

*腸癰者,[右→闌尾的位置]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功效】

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主治】

腸癰初起,溼熱瘀滯證

【配伍特點】

*清利、破瘀、瀉下合於一方

【注】

*大黃→洩熱除溼,通腸逐瘀

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

金匱大黃附子湯,細辛散寒止痛良;

溫下治法代表方,寒積裡實服之康。

【原文】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功效】

溫裡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積裡實證

【交叉→中藥】

*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

溫脾附子大黃硝,當歸乾薑人參草;

攻下寒積溫脾陽,陽虛寒積腹痛康。

【原文】

*《備急千金要方》:治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

【功效】

攻下寒積,溫補脾陽

【主治】

陽虛寒積證

【配伍特點】

*溫通、瀉下、補益三法兼備→攻下不傷正

【加減】

*腹中脹痛+木香、厚樸

*腹中冷痛+肉桂、吳茱萸

【交叉→中藥】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厚樸→燥溼消痰;下氣除滿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原

*吳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注】

*乾薑

十棗湯☆《傷寒論》

十棗非君非湯劑,芫花甘遂和大戟;

攻逐水飲力峻猛,懸飲水腫實證宜。

【原文】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紛紛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功效】

攻逐水飲

【主治】

懸飲;水腫

【加減】

*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祛痰逐飲}(痰伏胸膈證)

【交叉→中藥】

*芫花[善瀉胸脅水溼]→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甘遂[善瀉經隧水溼]→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甘遂畏大棗

*大戟[善瀉臟腑水溼]→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常外用]

【注】

*不可用於皮水,因本劑攻裡不達外

*不可與甘草共服

舟車丸☆《丹溪心法》

舟車牽牛及大黃,遂戟芫花檳木香;

青皮橘皮輕粉入,水中腹脹力能當。

【臨床表現】

*水腫,水脹,口渴,氣粗,腹堅,二便不通,脈沉數有力

【功效】

行氣逐水

【主治】

水熱內壅,氣機阻滯

【注】

*主療燥實陽水證→陽水與腑實共見

【配伍特點】

*君→牽牛子→二便不利首選

*臣→大黃→通腑

甘遂、大戟、芫花—逐水

*佐使→青皮、橘皮、木香→理氣

輕粉、檳榔→逐水通便

【交叉→中藥】

*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輕粉→[外]攻毒殺蟲斂瘡;[內]逐水通便


THE END

分享哦^.^


蒲公英中綜考研學堂團隊獨家


集百家之長為青年中醫人服務

為祖國傳統醫學注入強大生命力

16中綜!有我精彩!


新浪微博:蒲公英中綜考研學堂

投稿:pgyzzkyxt@sina.cn

如需轉載請在平臺留言,經本平臺授權後可轉發,轉發請標明原創出處!

相關焦點

  • 中醫綜合-方劑學第二版(3)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點擊↗分享本文原創申明:若發現其他微信公眾帳號抄襲本內容(
  • 中醫綜合考研方劑學歌訣系列(一)
    加入中綜考研微信群請加微信號:yunchenglinliba(添加微信時請備註:中綜考研)邀請你進入中綜考研微信群考研中醫綜合考研中醫綜合方劑學治燥劑的歌訣  輕宣外燥  A.杏蘇散杏蘇散用半夏苓,前胡枳桔橘皮從;甘草生薑與大棗,涼燥咳嗽立能停。  A.清燥救肺湯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經霜收下冬桑葉,清燥潤肺效可誇。
  • 中醫綜合考研——【方劑學】考綱變化
    【方劑學】考綱變化1.方劑和方劑學的概念。
  • 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編著王付方劑學講稿第2版增補最新內容
    (綜合)診所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張仲景學術研究中心一、王付教授門診經方處方大資料庫在數量質量上位居全國中醫藥學界之首位》第2版又增補諸多最新內容,對理論學習與臨床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相關視頻在4年內點擊播放已達400餘萬次,目前逾2000萬次。
  • 方劑學第九版李冀pdf題庫!
    4.育陰以潛陽的代表方()。pdf題庫【答案】B方劑學第九版李冀pdf題庫【答案】左歸丸證為真陰不足,精髓虧損所致。pdf題庫【答案】C方劑學第九版李冀pdf題庫【答案】牛葵解肌湯疏風清熱,涼血消腫。pdf題庫【答案】B方劑學第九版李冀pdf題庫【答案】酸棗仁湯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 收藏 | 這裡不僅有十三五中醫教材,還有大量超經典中醫教材
    八年制病理學第二版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十三五規劃-10版中醫教材中醫內科學 中藥學9版中醫教材中醫內科學 中藥學中醫診斷學 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 針灸學5版中醫教材中醫兒科學 溫病學
  • 2018中醫綜合考研大綱發布 應重點複習哪些內容?
    2018年臨床綜合能力(中醫)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上周已發布,相較往年,這是中醫考研大綱發布最早的一次。  2、變化與分析  2018年中醫臨綜大綱延續了中醫考綱的一貫特點,就是穩定。新東方在線中醫輔導團隊第一時間拿到大綱,進行比對之後發現,新大綱的改動僅僅體現在增加了一套最新真題,而七門具體的考試科目所包含的考試內容並未發生改變。故而,前期按照2017版大綱進行複習的18考生大可放心,繼續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複習即可。
  • 《方劑學》考試大綱--長沙醫學院專升本考試
    課程編號:課程名稱:方劑學課程類別:必修學  分:4.5學分總 學 時:72學時理論學時:72學時實驗學時: 0學時先修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適應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專業三年制專科教  材:賈波 方劑學(第九版)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
  •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真題科目題庫及答案2021
    中醫經典 A1/A2型題(1)中醫經典 A1/A2型題(2)中醫經典 B1型題方劑學 A1/A2型題(1)方劑學 A1/A2型題(2)方劑學 A1/A2型題(3)方劑學 B1型題方劑學 A3/A4型題中藥學 A1/A2型題(1)中藥學 A1/A2型題(2)中藥學 A1/A2型題(3)中藥學 A1/A2型題(4)中藥學 B1型題(1)中藥學 B1型題(2)中藥學 A3/A4型題中醫診斷學 A1/A2型題(1)
  • 鄧中甲著《方劑學》(一)
    中醫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不能用來治療急性病證,很多臨床工作多年的中醫大夫也是這樣的想法。然而從這個案例中可以證明,中醫在一些典型的急性病例中也應該是具有廣闊的天地的,中醫能在幾千年的歷史的長河之中流傳至今,一定是有她的實實在在的臨床療效作為堅實的基礎。我們應該相信中醫,真學中醫,真用中醫。
  • 202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科目特點及複習攻略
    方劑學主要是考查方劑的組成和主治。今年方劑學考查組成的比例相對較小,但是千萬不要認為組成不重要。根據往年的經驗,組成能佔據方劑學將近一半的分數,一定不可掉以輕心。方劑學的考題出題點比較細,這就要求我們複習方劑時一定要全面,知道具體主治病症。另外方劑的特殊配伍應用,現在也是出題重點。
  • 成都中醫藥大學鄧中甲教授《方劑學》教學視頻第42集
    方劑學是研究治法與方劑配伍規律及臨床運用的一門學科,專門研究藥物配伍與提高臨床療效的學科,是中醫藥學各類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方劑學在辨證審因,確定治法的基礎上,按照組方原則,選擇恰當的藥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適的劑量、劑型、用法。方劑學是研究和闡明方劑與治法的理論及其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學的主要基礎學科之一。方劑學的教學內容,通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
  • 一個中醫愛好者十年的自學中醫門徑 | 格局新健康(一)
    看完這些書,如果對中醫的興趣更濃了,而且立下了學好中醫的志向,那麼恭喜你,你可以正式開始學習了。對於初學者,我仍然建議先從教材開始學。大致次序是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現在的教材雖然質量不高,經常被人詬病,但至少觀點比較綜合,不偏激(中醫流派很多,各執其說,各有所偏。如果單從某一派開始學,比如起手就學現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考生血淚教訓,要參加中醫類考試的最好背下來
    第五、中醫基礎理論的難點在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髒髒關係和治則中,大家在學習這四個知識點的時候要多花些精力。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備考經驗  一、學習方劑學的關鍵——證、法、方、藥緊密聯繫中醫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 202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帶你來看科目特點及複習攻略
    中醫診斷學主要是考查基礎診斷和病證的鑑別。要求的記憶量很大,但是應用於臨床很有幫助,這就需要我們耐下心來去學習。方劑學主要是考查方劑的組成和主治。今年方劑學考查組成的比例相對較小,但是千萬不要認為組成不重要。根據往年的經驗,組成能佔據方劑學將近一半的分數,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 2020中醫執考一試綜合考試分析簡述
    3.西醫考題的直觀感覺是題目多了,尤其是中醫助理的反饋,其實題目並沒有多,一直都是中醫執業140分140個題,中醫助理70分70個題。造成感覺西醫題量多是因為,第一中醫助理的西醫題全部集中在第一單元,以往不是,所以感覺很多西醫題;第二是中醫題簡單,西醫題很難,很難所以做題停留的時間長,把握不定,造成感覺一直在做西醫的題。
  • 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筆試考情分析
    二、各單元的科目分布 第一單元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衛生法規、中醫經典第二單元內科學、診斷學基礎、方劑學、中醫經典、倫理學
  • 2020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二、各單元的科目分布  第一單元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衛生法規、中醫經典第二單元內科學、診斷學基礎、方劑學、中醫經典、倫理學、傳染病第三單元中醫內科學、針灸學、中醫經典第四單元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  第一單元  大部分的中醫基礎學科還是穩居在第一單元,其中方劑和中醫經典的一部分內容跨越到了第二單元。
  • 中醫綜合-針灸學第二版(5)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點擊↗分享本文原創申明:若發現其他微信公眾帳號抄襲本內容
  • 十三五《方劑學》方源一覽表
    一、整體分布情況據初步統計,《方劑學》中方源出處著作共88種,其中載有2首方劑以上的著作有32種,僅收錄1首方劑的著作56種。收錄2首方劑及以上的著作見下表:傷寒論35金匱要略2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20溫病條辨12丹溪心法8內外傷辨惑論6醫學心悟6濟生方5景嶽全書5小兒藥證直訣4外科證治全生集3傅青主女科3傷寒六書4聖濟總錄2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2外科正宗4校注婦人良方2楊氏家藏方2醫方集解2醫林改錯2醫學啟源2脾胃論2蘭室秘藏2醫學衷中參西錄3證治準繩2重訂通俗傷寒論2通俗傷寒論3備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