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如果你問父母對寶寶的希望是什麼,希望就是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快樂也許容易,健康並非如此簡單。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苦惱寶寶的身體健康,說現在的生活環境條件比以前好,怎麼寶寶的身體素質還變差了,動不動就感冒。的確,現在的生活可以不愁吃喝,但食品質量卻是越來越讓人擔憂。
所以想要寶寶脾胃健康,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1、避免積食
俗話說得好;兒童所有的疾病,都是因食物在腸胃裡累積,容易理解的解釋是,積食在體內未排出,即消化不良。老一輩人總是說「多吃長得快」 ,只要寶寶喜歡吃東西,他們就不停地喂,怕寶寶吃不飽,其實這是不對的。嬰兒在早期發育階段,他們的消化能力有限,吃東西沒有及時消化,久而久之會導致脾胃不好。
2、不追著、哄著餵飯
記得有部電視劇裡一個情節是,當媽媽下班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寶寶一邊看電視,爺爺奶奶一餵飯邊,立馬開始教育孩子。最後孩子哭了,爺爺奶奶責怪孩子媽媽沒讓孩子吃好吃飯。在這個故事中,在爺爺奶奶的心目中,只要寶寶能夠吃飽飯。怎麼哄孩子都行,殊不知寶寶吃飯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影響寶寶的胃。
3、睡前不加餐
不少家長會擔心,寶寶晚飯沒有吃多少,晚上要是餓了怎麼辦?於是就給寶寶採取的是少食多餐的方式,讓寶寶在睡覺前喝牛奶或者吃點別的。但是寶寶的消化能力不能跟成年人相比,睡前吃太多這樣不僅會給腸胃增加負擔,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4,不吃重強調鹽食物
在一些家長眼裡寶寶吃的輔食品種結構單一,沒有味道,只有雞湯、魚湯、骨頭湯這些才是真正有營養,長身體的好東西。但是家長們這麼做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尤其是對於未滿4歲的孩子,如果長期喝這些油膩的湯,很容易脾胃虛弱。
已經脾胃虛弱的寶寶家長不用太著急,調理好還是可以養的。
解決辦法
1、按摩
當父母發現寶寶手腳發熱,但是精神很好時,可以在寶寶睡覺的時候,用手掌輕輕在肚臍眼周圍順時針按摩。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的消化,並能有效緩解手腳發熱的症狀,還可以到專業兒科按摩館讓專業醫生按摩。
2、飲食營養均衡
父母不能只給嬰兒吃喜歡的食品。為了保證均衡的飲食,儘量清淡一些的味道,尤其是油膩的食物,如紅燒肉要少吃,多吃蔬菜,湯也可以儘量選擇蔬菜湯。
3、多運動
「飯後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在晚飯後、睡覺前帶著寶寶出去走一走,有助於消化。不過要控制好運動量,飯後半個小時內不要讓寶寶有追、趕、跑、跳等劇烈運動,不然會影響消化,還會引起身體不適。
baobei 的胃不是一天就能解決的,也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父母在孩子脾胃方面要格外小心,不僅要注意飲食,還要營造一個舒適的就餐環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