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氣溫一直在下降,換季給帶娃的父母帶來了很多麻煩。這段時間,很多父母反映說,孩子最近總是生病,稍不留神就感冒和咳嗽,而且食慾也變差了,吃飯吃得少了,有的孩子還出現脾虛的情況,孩子吃東西不易消化,非常容易積食,積食又影響脾胃的運化,這樣反反覆覆,孩子真的遭罪。
孩子積食的時間越長,對發育的影響越大,但為什麼孩子會積食呢?其實父母的是「催化」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第一,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積食,第二,父母也是孩子積食的「幕後推手」。有些父母平時不注意帶娃,有些不良習慣很容易導致孩子的積食。
孩子積食了,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留心了
1.睡眠不安,磨牙
俗話說:「胃不和則不安。」如果孩子積食了,食物在體內不易被消化,孩子會出現腹脹、腹痛,影響孩子的睡眠。
2.食欲不振
積食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胃口不太好,出現挑食、厭食的情況。
3.口腔氣味
孩子胃裡堆積食物,時間長了容易發酵產生異味。當氣味上升時,就會形成口臭並散發出來。另外,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孩子的舌苔變得又厚又膩,甚至變成黃色。
毀掉寶寶脾胃的「推手」竟是家長的3大習慣,家長們快住手吧
1.奶粉太濃,餵飯過度
許多老一輩人帶娃都想把孩子餵的白白胖胖,他們堅持「最好多吃點」的原則。喝牛奶的時候奶粉很稠,餵飯追著孩子喂,不考慮孩子脾胃的消化能力。如果過量進食,很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能力下降、積食和脾胃虛弱。
2.給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在很多家長眼裡,肉類、魚、蛋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被稱為「有營養」的食物。為了讓孩子多吃,卻忽視了孩子身體發育所必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孩子吃多了這些食物也很難消化,超出了脾胃的承受能力,容易出現積食。
3.缺乏經驗和食物不對
寶寶的脾胃不成熟,但是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所以輔食很重要。一般來說,在2歲之前,有三種「食物」是不能碰的:調味品、果汁和菠菜。老人總是說「吃鹽長力氣」,這是很不科學的。調味品會增加腎臟和脾胃的負擔;果汁中保留的營養成分很少,但含糖量很高。菠菜、韭菜等富含草酸的蔬菜,會影響鈣的吸收,延緩孩子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