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24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今天日本教育界最大的問題是焦慮。日本向世界貢獻了許多諾獎獲得者,但許多專家斷定未來日本不會再現那種輝煌。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改革,培養創造性人才。
撰稿|劉 迪 編輯|劉 迪
2021年1月即將實施的日本「高考」面臨「疫情」與「新型高考」的雙重不安。
首先,「疫情」正在威脅日本高考。2020年末,整個日本列島疫情再次強力蔓延。日本輿論高度關註定於翌年1月16、17兩天舉行的日本全國大學入學統考能否如期實施。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分兩個層次,首先是「全國統考」,另外還有各大學分別實施的校內考。人們擔心,全日本各大學的「校內考」時,數十萬考生必將在全國移動,這些人乘坐飛機、新幹線,可能帶來新的感染。
2020年3月疫情出現時,有些日本國立大學取消了3月份的校內考,這些大學僅靠全國統考成績錄取考生。據悉,關於2021年考生錄取辦法,有些大學已決定取消校內考,僅使用2021年「共通test」成績來錄取新生。
目前,日本「高考」最大的不安乃是來自這種「新型高考」本身。此前的「舊高考」被稱為「中心試驗」,是「獨立行政法人大學入試中心」出題,各大學共同實施的「日本高考」。這種高考在實施了30年之後,已於2020年1月終結。2021年1月導入的這個新型高考,正式名稱為「大學入學共通test」。日本教育界以及媒體,都在高度關注2021年的新型高考,因為這個考試,是檢驗近年日本教育入試改革的標誌。
今天日本教育界最大的問題是焦慮。日本向世界貢獻了許多諾獎獲得者,但許多專家斷定未來日本不會再現那種輝煌。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改革,培養創造性人才。這次改革目的,原本是要放棄死記硬背,考查學生運用知識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這種設計也無法避免「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問題。因為如果放棄選擇題,採用記述式考試,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判卷。更為頭疼的問題是,很多記述性答卷,將不可避免出現主觀判斷差異。這些問題在非常在意平等的日本,都是重大問題。因此,許多改革設計不得不做大規模修改。例如因「技術問題」,2021年1月的日本高考,有關「說英語」的考試被「叫停」。
新型高考遇到很多問題,也遭受很多質疑。改革後的「說英語」考試,要委託民間機構實施。對此許多著名大學學者表示不屑,認為民間機構的水平無法代替學術機構的命題。另外不少教育問題專家對增加說英語考試表示不解。例如牛津大學教授苅谷剛彥在其最近剛出版一本書《關於新冠病毒後教育的建議》中,對高考增加說英語考試的意義表示懷疑。
這次大型考試改革目的之一是要「適應全球化要求」。新的「大學入學共通test」英語考試增加了「說英語」考試。苅谷剛彥認為,日本高考增加說英語內容,其實表現了日本人對不能「說」英語強烈劣等感。苅谷剛彥說,這其實表明日本追趕型國家心態仍未消除。
目前日本在小學5年級開始英語教育。但是問題是,大量小學英語教師也說不好英語。苅谷剛彥說,這種考試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加「講英文的日本人」,但苅谷剛彥質問道,如果日本人會說英文了,那下一步日本人、日本社會究竟想做什麼呢?他認為目前這種改革要求的英文水平即使達成,日本人的英文水準距離實際在英文環境中工作,仍還有很大距離。
苅谷剛彥在其新書中回顧說,明治時代早期,日本在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初期,使用英文教科書,聘用大量歐美教師,但在20年間即全部置換成日文教材,用日本人教師。他說,這種西方文明的日語轉化,促進了日本近代化的實現。(撰稿 劉迪)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