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13:30,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農業社會化服務分會承辦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論壇在威斯汀會議中心三層宴會廳5召開。該論壇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苑同寶秘書長主持。
該論壇有六項議程,概要如下: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工作重點
該項議程發言人為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一級巡視員金文成,認為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需以「一小兩大」為工作重點,並指出農業社會化服務已成為農業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農機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一小」是指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圍繞小農戶進行,具體內容可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中辦發〔2019〕8號)。
「兩大」是指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圍繞大宗農產品生產方式和圍繞糧食生產大縣進行。
二、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該項議程發言人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孔祥智教授。孔教授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1、小農戶經營的總體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因此,在小農戶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怎麼辦的問題,即怎樣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2、小農戶經營的現狀
可以將小農戶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純農戶(農業收入佔比80%以上):高度依賴農業;第二類是一兼農戶(農業收入佔比50%以上):對農業的依賴度較高;第三類是二兼農戶(農業收入佔比20%-50%):主要不依靠農業;第四類是非農戶(農業收入佔比20%以上):農業生產已被高度邊緣化。
從2003-2016年的農戶分化情況看,純農戶比例從11.18%降低至2.90%,非農戶比例從33.28%提高至64.04%。
3、如何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4、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結合
5、發揮合作社+公司的優勢
三、智能種植決策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該項議程發言人為北京愛科農科技有限公司CEO郭建明。郭總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1、當前農業面臨的挑戰
包括膳食結構的變化、種植面積的下降、氣候異常的增多、投入成本增加、產出與投入不成比例等。對此,解決途徑就是智慧農業。
2、智慧農業系統組成部分與環節介入
智慧農業主要有傳感設備、信息系統、生長模型、農業機械等組成。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包括種子、密度、光照、溫度、水分、土壤質地、酸鹼度、雜草控制、病蟲害、收穫時間/方式等。
3、愛科農主要功能
四、精細化種植管理平臺與產業鏈拓展
該項議程發言人為中農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運營總監劉瀟。劉總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1、行業競爭力痛點
2、慧種地主要功能
五、中化MAP攜手農機行業共同發展
該項議程發言人為中化MAP糧作合作發展經理唐鑫銳。唐總介紹了中化MAP的主要情況以及與農機行業的合作情況。
六、農業社會化服務·德國農機·釀酒葡萄生產
該項議程發言人為樂農科技-中科智能董事長劉毅。劉總表示,目前國內果蔬機械化率較低,主要由於標準化程度低。與此同時,國內果蔬作物市場巨大。
德國是世界最大的農機出口國,農機製造業產值佔全世界總產值的10%,且在中國設立了國家級合作中心。德國農業用地1671萬公頃,大部分都是果園和葡萄牙,因此果蔬類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從播種到收穫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目前,中歐在葡萄種植方面還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