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1日訊如今有不少市民會使用溼巾,因為在外出不方便洗手時,這可是十分便捷的清潔「工具」,同時大多溼巾在清潔的同時都標有了殺菌消毒的作用,那麼溼巾擦手真的能保證衛生嗎?網上就有傳言說:「溼巾含有低毒化學溶劑『丙二醇』,用溼巾擦手後吃東西,有毒物質會隨著腸道進入人體,就相當於在吃毒。」這是真的嗎?
針對市民使用溼巾是否放心,記者進行了隨機採訪。
市民:(我是看到您拿溼巾給孩子擦嘴,不會擔心安全問題麼?)沒有,都沒出現過(問題)。
劉女士:會,因為小孩擦完手之後,他又會摸到嘴,或者拿東西吃,買溼巾的時候也會買兒童專用的。就是比一般的不知道成分上會不會好一些。
劉女士告訴我們,她的孩子剛學會走路,經常都是要藉助一些物體支撐,好奇心很強的小傢伙也是這裡抓抓那裡摸摸的,兩隻小手就得時不時的清潔一番,以免髒手塞進嘴裡去。然而外出帶水洗手可不現實,所以,溼巾便成了他們這些媽媽們的必備之品。
隨後,記者在超市的溼巾專櫃看到,溼巾在功能、香型、適用人群等方面都有詳細的區分,有的是嬰幼兒專用,有的是手口專用,有的還可以清潔電器屏幕。但記者發現,大多數的溼巾成分中含有丙二醇,而沒有標註含丙二醇的溼巾,也同樣含有其他含毒性消毒防腐化學製劑,如「苄索氯銨」等。那麼這丙二醇又是什麼,讓發帖的網友認為是相當於吃毒呢?
麗水學院化學老師嚴國兵:在紙巾當中,它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保溼,第二個它有殺菌的作用。
嚴老師告訴我們,丙二醇是一種無色黏稠穩定的吸水性液體,幾乎無味無臭、易燃,屬低毒的化學製劑,由於毒性低,作為一種有機溶劑,用途十分廣泛,不但在溼巾中使用,在食品工業中也用作香料、食用色素的溶劑。
麗水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盧淑嬌:溼巾裡面含有一種丙二醇物質,對皮膚會具有一定的刺激,比如說現在氣候比較乾燥了,有時候溼巾擦了以後,會對皮脂膜有一個破壞作用。
盧醫生告訴我們,如果使用的溼巾、化妝品等物品添加丙二醇的劑量符合限定標準的話,刺激性不大,通常是可以放心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皮膚嬌嫩,使用含丙二醇的溼巾對皮膚刺激性則會大一些,所以兒童是需要稀釋再進行使用的。
麗水學院化學老師嚴國兵:擦過之後,感覺到手上還是冰涼的,它在手上的揮發性相對來說,可能要過幾分鐘才能揮發掉,這主要是由於它沸點相對來說稍微高一點。
麗水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盧淑嬌:有些小孩子擦了手以後,最好不要用手抓東西吃,不然的話可能會有一定的隱患。
盧醫生告訴我們,使用溼巾擦手之後再吃東西,殘留在手上的丙二醇是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它會堆積在體內,削弱免疫系統等,建議使用含丙二醇的溼巾擦手後讓丙二醇揮發一段時間再吃東西。所以「用溼巾擦手後吃東西等於吃毒」的說法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