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威海9月10日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山東廣播電視臺隆重推出系列短視頻《大美新山東》。該系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新時代的新山東,多處威海元素亮相其中。
這裡有集夜之美、海之美、城市之美於一身的幸福門,有不僅僅是一個島的劉公島,有海上最早看見日出的成山頭,還有有滿是田園之美的東楮島海草房,這裡便是精緻城市·幸福威海。
山海之美
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有著「千裏海岸線·一幅山水畫的」美譽。無數的島嶼、海岸串連其中,更是讓人直呼走遍四海·還是威海。
幸福門被譽為「威海之門」,是威海的標誌,代表著威海現代化的城市形象。其坐落於威海老港南側100米處,屬於幸福公園的景觀之一。幸福門就在海邊。從這裡看海,天藍水清。站在幸福門上可以清晰看到劉公島上的景色以及戰爭時期留下的遺蹟。
11層橫向觀光長廊,可以使用世界先進的360度旋轉高倍望遠鏡東方盡收眼底的是劉公島甲午戰爭時期歷史博物館以及部分建築,曾在激戰中仍堅挺的飛機大炮感受霧氣漸漸散去的東方劉公島,向西可以看整個威海市中心風貌,南有定遠艦,北望貓頭山,平臺欄杆還可系福帶,掛同心鎖,用於祈福家人幸福平安。
「劉公島不僅僅是個島」這句話出自劉公島的旅遊宣傳廣告,但對於一個未曾登島的人來講,它的確只是一座島而已,但是當你登上島之後,它卻不僅僅是座島。
初入劉公島,你會醉心於島上海天一色的風光。這裡位於中國東部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島上峰巒起伏,其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森林覆蓋率達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
深入其中,你會發現劉公島真的不僅僅只是一座島。島內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下至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臺等甲午戰爭遺址。
劉公島不僅僅是一座島,還是一本厚重的書,記載著先烈們曾經英勇抗戰的決心與悲傷,也記載著如今的美麗富饒和強大自立。歲月的車輪走過兩個甲子,曾經熟睡的雄獅已經醒來,任人欺負的歷史也一去不復返。
成山頭,又稱「天盡頭」,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譽為「太陽啟升的地方」。其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成山鎮,群峰蒼翠連綿,大海壯闊遼遠,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據《史記》載,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後,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秦始皇曾2次駕臨此地,拜祭日主、修長橋、求尋長生不老之藥,留下了「秦橋遺蹟」、「秦代立石」、「射鮫臺」等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這裡還留有中國唯一的一座「始皇廟」。
海驢島,位於山東威海榮成山頭的北部海域,隔海望去,懸崖陡壁,花團錦簇,一群群海鷗往來盤旋其上,整個島嶼狀似一隻瘦驢臥於海中,所以得名海驢島。由於島上海鷗很多,當地人稱海鷗為海貓子,因此海驢島又被稱為海貓島。
海驢島被千萬年來不知疲倦的海浪衝刷雕蝕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與起落的海潮、連天的波濤、精靈似的鷗鷺共同構成風景獨特的海島風光,令人遐思不斷、流連忘返。
威海國際海水浴場,是一個天然海水浴場,一年四季分明,冬暖夏涼。沙質柔細,海水清澈,灘坡平緩,點綴於海岸邊的花草、石雕、五色彩棚,更顯風光綺麗,構成了一幅山、海、林、人於一體的美麗圖畫,是遊客遊泳、娛樂、度假的勝地,其與劉公島、成山頭並稱為威海三大景區,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1日,是遊覽最佳時節。
來到海濱城市,一定要先去海水浴場聽聽海浪的聲音。威海國際海水浴場更難得的是可以在海中撈小海魚,很容易讓人重新拾起兒時的很多美好回憶。海水浴場還設有遊樂園、水上世界等娛樂設施,以及快艇、遊船、摩託艇等水上遊樂項目。
夜之美
環翠樓,即環翠樓公園,坐落於威海市區西誇古山東麓,倚山而建,呈上升地勢。環翠樓始建於1489年,因其在群山環抱、翠綠環繞中,兼滄海山川之勝,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環翠」名之。
歇山式層簷,雕花縷空窗……古典式建築群讓不少遊客流連忘返。樓子簷由著名書法家舒同書寫的「環翠樓」三個大字奕奕發光,樓背的匾「環閣凌空」出自著名書法家黃苗子之手。夜幕降臨,從空中俯瞰環翠樓,其星光璀璨,燈火輝煌。現代化的燈光和500多年歷史悠久的環翠樓組成了威海靚麗的夜景。
青島路,是市中心通往經區的主幹道(分為三段,青島北路、青島中路和青島南路)。入夜的青島路繁華依舊,俯身望去,馬路上車水馬龍,燈火通明。
城市之美
穿過幸福門地上有一個凸起的圓形鍛銅建築,稱為「百福圖」。排列成五圈的「福」字,寓意「五福臨門」、「五福同享」,這裡是威海千公裡幸福海岸線的起點。祝福人們在這裡開啟幸福之門,踏上幸福岸線,沐浴在幸福的海洋裡。
來威海旅遊的人們都喜歡到幸福門最高層觀賞海景,去百福圖上踩踩,那樣會給自己和親人帶來幸福。
田園之美
東楮島海草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東楮島村,擁有許多古老的歷史遺蹟、民間傳說以及極具海文化特色的漁家民俗。全村現存海草房650間,是膠東地區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之一,被譽為生態民居的活標本。
海草房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腐」等特點,沉澱著濃厚的歷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地域特色、承載著淳樸的民俗風情、體現著卓越的古建築藝術。不少遊客紛紛來此感受海草房質樸古拙的漁家氣息,體驗生活在原生態漁村的感覺。
紅色之美
天福山起義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為紀念天福山起義,山東省人民政府把起義遺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建起了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坐落於起義遺址五間茅屋西側160米處。四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一派莊嚴肅穆。紀念館堂式建築,長49米,寬23、5米,紅瓦白牆,掩映在濃綠之中。紀念館建於1973年。館內珍藏著天福山起義的珍貴文物,革命烈士事跡、圖片、遺物等。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已成為青少年緬懷革命先烈、重溫滄桑歲月、接受優良傳統和老幹部、老黨員寄託哀思、振奮精神、激勵鬥志的思想教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