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與綠色文化傳承論壇暨中國大學生綠色營23周年在北京舉辦

2020-12-27 經貿文化

天人合一智慧與綠色文化傳承高端論壇暨中國大學生綠色營成立23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成功舉辦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論壇現場

經貿文化快訊北京電 2019年7月25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立德武術研究中心和中國經貿文化網聯合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武術協會承辦的「天人合一智慧與綠色文化傳承」高端論壇暨中國大學生綠色營23周年紀念活動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功舉辦。

(與會的專家、學者和綠色營營員)

中國綠色文化的早期倡導者、中國大學生綠色營創建人唐錫陽,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著名生態作家沈孝輝,環境與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鄭易生,新華社高級編輯記者、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總裁郝耀華,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常委、中國動物科普專家張勁碩,北京慕課聯盟創始人陳源泉教授,中國經貿文化網總編輯馬祥蒼,國家質量註冊管理體系高級審核員鄭仙淑,經濟戰略趨勢研究學者、企業家董彥峰,《綠色雜誌》原主編曹傑明,資深環保志願者唐樺、唐曉楠,中醫養生家張純,幼兒教育家、浙江瑞安毓蒙幼兒園園長張纖,天下溪自然學園的創辦人、96營員郝冰,北師大附中平谷校區執行校長、96營員李磊,對外經貿大學立德武術研究中心主任、96營員張旭光,綠色營理事、暑期大學生調研項目負責人孟剛(水杉),對外經貿大學武術協會會長趙磊博士出席了會議。此外,對外經貿大學武協執行會長張妍、研武部部長喬藍天,部分大學生綠色營營員出席了綠色營成立23周年紀念活動。

出席論壇的專家教授紛紛發表各自的學術見解

活動緣起及歷史回顧

23年前,為了保護滇西北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生活的滇金絲猴,一群熱愛自然的年輕人在環保作家唐錫陽、沈孝輝的帶領下,踏上了遠赴雲南滇西北白馬雪山的徵途。這便是第一屆大學生綠色營。在環保界、科學界、輿論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屆綠色營取得了很大成功,保住了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絲猴,更重要的是這批年輕人不僅受到了精神意志的鍛鍊,還擔當起了綠色責任與使命。中國大學生綠色營的此次活動標誌著中國年輕一代綠色意識的覺醒,並對推進中國的綠色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歷史的回憶——首屆中國大學生在白馬雪山)

(大學生綠色營創建人:唐錫陽老師)

(《環球綠色行》封面)

追憶馬霞——馬霞與我們同行

23年前的今天,馬霞離我們而去,而馬霞精神則紮根於綠色營並與綠色營同行!

馬霞曾說:「熱愛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1996年7月25日,在大學生綠色營出發前往雲南時,唐錫陽老師的第二任妻子馬霞所住的醫院傳來噩耗。馬霞,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與大學生綠色營同行,和這一群「好人」堅定地守護在環保戰線上。

(綠色營的堅定支持者、國際友人馬霞)

「熱愛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馬霞

附馬霞寫給綠色營的信(摘選):你們首先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認識別人,然後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你們年輕人對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心,其實,這種好奇心我們也有,但被不必要的凡夫俗事所掩蓋了。這種對世界的好奇心,總是和靈感及創造力結伴而行的;沒有這些,世界上就不會有偉大的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大自然不僅為我們昭示著奇異,還蘊育著真理和力量。還有許多的話想說,不囉嗦了。我的思想將一路上跟隨著你們。盼望你們歸來,焦急地等待了解你們這次旅行的所有細節。所以你們應該攜帶一個旅行日記本,在筆記中充分敞開你們的心扉。

在這次旅程中,你們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研討會氣氛熱烈)

(唐錫陽老師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張旭光和唐錫陽老師重訪綠色營曾經走過的地方)

在論壇交流中,張旭光教授講述了加入首屆大學生綠色營遠赴滇西北考察和保護滇金絲猴的難忘經歷和此行對自己人生拓展的意義,還談到了和愛人張虹一起徒步外轉朝聖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徒步考察梅裡雪山)的遇險奇遇。也正是這次的奇遇,使得張旭光老師明白了為什麼藏族人如此敬畏大山,為何要在雪山埡口掛經幡。張旭光老師動情地說道:「在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之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迷路之時,人的生命就像紙一樣薄。這時,支撐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唯有精神和信仰。」

(張旭光教授談天人合一智慧與綠色文化並追憶梁從誡先生)

著名動物科普專家張勁碩說道:即使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參加旅遊,去看野生動物,但如果背離了生態意識和相應的科學知識,就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現代的孩子們還普遍缺乏關於環保的基本教育,缺乏環境和生態的概念,當務之急是讓孩子們多親近、了解大自然,而不是僅僅把環保寫進小學課本。

(新華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郝耀華在論壇中發言)

曾走遍全中國的新華社資深記者郝耀華: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和生活哲學,各種節氣多與自然相關,體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郝耀華還特別強調:官方的東西看的太多,但唐錫陽和馬霞的故事是一種傳奇。23年,民間環保人,尤其是大學生綠色意識的覺醒,就是我國走綠色發展這條路的突破口。發環保之先聲,其價值不可估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易生在論壇上發言)

中國經貿文化網總編輯馬祥蒼在和與會專家交流時談到,今天是紀念中國大學生綠色營成立23周年的活動,其實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它彰顯和強化了人們的環境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的願望作為自覺行動的責任;唐錫陽老師與國際友人馬霞通過環保結緣,表明了保護和建設美好地球家園是全世界不同民族間共同的綠色人文情懷。

(《雪山尋夢》作者沈孝輝老師作總結髮言)

《雪山尋夢》作者沈孝輝老師作總結髮言時指出:環保生態,是當代人的一堂必修課。保護生態多樣性和保護文化多樣性是一件事。生態被破壞,依附於生態上的文化也會被破壞。為確保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生態保護全方位地推進,當前要做好兩件事:一是生態問責,二是生態補償。

23年來,唐錫陽先生和馬霞創辦的綠色營仍在繼續,他們倡導的環球綠色行一一站在中國看世界,同時也站在世界看中國一一也在繼續壯大。綠色文化的傳承,生態文明的建設,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下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 青年書法家成洪良為活動題字支持)

(中國大學生綠色營成立23周年紀念活動合影)

會上,出席本屆論壇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將唐錫陽老師倡導的綠色文化和96大學生綠色營的精神傳承下去,播撒綠色的種子,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環保、投身環保,推動中國綠色文明的建設。(圖 文/張妍 恩普 攝影/張洪鳴 羅元元 供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武術協會 責編/馬祥蒼 審核/張旭光 來源/中國經貿文化網)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陽明文化論壇將於7月9日在貴陽舉行
    &nbsp&nbsp&nbsp&nbsp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程曦)7月4日,記者從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主題論壇之一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陽明文化論壇」將於7月9日下午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行。
  • 營期通訊 第21屆全國大學生綠色營自然保育營
    2016年7月25日上午8點40,在甘肅省敦煌市愛心公益聯合會「益友之家」,舉行了第21屆全國大學生綠色營自然保育營的開營儀式。本屆全國營的主題為「關注敦煌水資源——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開營儀式由本屆全國營的隊長大派鍵主持。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6日 08:17:00來源:海外網   鑑於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勢,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臺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海內外暨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在為期兩天的議程中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應邀出席北京主會場的學者100人,臺北、高雄多形式與會者共50人。
  • 中國綠都·最氧三明丨全國大學生綠色營在永安市開營
    8月5日下午,「2020年第二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綠色營」在永安市開營,營員來自國內外十餘所知名院校,他們將在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啟為期一周多的綠色探索之旅  大學生綠色營成立於1996年,是由中國熱愛自然、關注環保、熱心環保事業的大學生參加的民間環保活動。
  • 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將在京舉辦
    世界影戲看中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皮影藝術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10月9-11日, 全國皮影藝術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將在京舉辦。
  • 「天人合一」說氣候
    可以說,季風氣候為我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動力,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形成了以種植農業文化為主而非遊牧文化或工業文化為主的傳統文化。這種文化形態,恰恰給「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肥沃的生長土壤。如果說,在頻發的天氣氣候災害面前,靠天吃飯的古代中國人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好的年景,那麼,中國人在與氣候的長期相處過程中,萌生出主動融入自然的「天時、地利、人勤」的觀念便順理成章。
  • 北京高校第四屆國旗論壇暨國旗社團文化建設成果展示在我校舉辦
    本網訊 5月21日,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發揮高校大學生國旗儀仗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的積極作用,北京高校第四屆國旗論壇暨國旗社團文化建設成果展示在我校成功舉辦。
  • 「天人合一,美美與共」
    突出「和諧」理念,彰顯文化自覺     北京國際電影節立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放眼世界文化走向提煉出「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作為電影節、特別是影片評獎的價值標準,作為處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電影文化交流融會的準則,具有濃厚的本土民族特色和國際視野的時代特色。     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哲學理念,最早由莊子明確闡述,後被漢代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發展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體系。
  • 對話北京明宏天人合一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醫大家趙明軍先生
    北京明宏天人合一中醫藥研究院院長趙明軍先生與山東六氣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作寶2018年3月31日,北京明宏天人合一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醫大家趙明軍先生做客山東六氣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山東六氣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六道堂中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道生六道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宋作寶從《黃帝內經》、《道德經》、《心經》、
  • 習近平:天人合一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與這個思想相貼切的、同樣也是被習大大多次提及的、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世界的另一智慧,就是「天人合一」。  比如,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大學,在師生座談會上列舉中華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和理念,就提到了「天人合一」;更重要的是,2014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首次提出闡釋中國和平發展基因的「四觀」,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 2020紀念中國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周年暨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在上海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近日,作為2020年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動之一,2020紀念中國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周年暨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在上海舉行。2020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滬籤署共建超大城市精細化建設和治理中國典範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以世界城市日為平臺,通過部市合作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上海智慧、上海樣本,為世界超大城市建設和治理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 天人合一
    ○王溢嘉 每一個到北京天壇的遊客,都會看到或聽到如下的介紹:天壇是圓形的、用的是藍色琉璃瓦、欄板望柱和臺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天是陽,而九為陽的極數)、北圓南方的壇牆和圓形建築搭配方形外牆的設計,都象徵中國傳統
  • 周漢民出席2020紀念中國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周年論壇
    作為上海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動之一,10月31日,由民建上海市委參與主辦的2020紀念中國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周年暨石庫門城市更新論壇在上海市檔案外灘館十樓報告廳舉行。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出席論壇並作題為《世博與城市更新》的主旨演講。
  • 析「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關鍵詞,品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裡面蘊藏著世世代代、祖祖輩輩薪火相傳的人生智慧和處世經驗。從諸子百家到詩詞歌賦,從帝王之學到市井俚語,都無不閃耀著睿智的光芒。但是不可否認,由於歷史的局限和種種主客觀原因,也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 北京—華沙大學生論壇舉辦
    由中國政法大學和波蘭華沙大學發起的大學生交流活動——北京—華沙大學生論壇(2015)北京部分14日在京拉開帷幕。  北京—華沙大學生論壇旨在通過對話與合作在中國與波蘭的精英大學生之間建立長效聯繫機制,促進中波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文化碰撞,加深中波兩國之間的民間外交,為未來兩國青年間的深入交流打下基礎。
  • 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
    2020年5月22日,中國文化報以《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為題,以兩個整版篇幅,系統地對貴陽孔學堂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報導。孔子雕像利用周末及節假日開展「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公告,聽眾自願、免費參加。
  • 第六屆中國起源地文化論壇暨年度工作會議在京成功舉辦
    冬月北京,寒氣襲人,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暖意濃濃,熱情奔放。2020年1月2日,第六屆中國起源地文化論壇暨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首先,中國民協中國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丁春明主持第六屆中國起源地文化論壇。
  • 浙江灣區經濟高峰論壇暨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十周年慶典順利...
    2018年10月23日,浙江灣區經濟高峰論壇暨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十周年慶典在杭州洲際酒店盛大開幕。論壇現場,杭州市司法局局長吳聲華在發言中充分肯定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十年發展的路徑與取得的成績,並對本次論壇及事務所十周年慶典予以祝賀!出席論壇現場的嘉賓還有:大成的客戶、浙江省內的律師同行、全國各分所的大成同仁。
  • 「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基調
    「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基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一理念認為,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生,小宇宙中藏大宇宙。「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歲露論》),人類作為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與天地萬物息息相通;人與天地和諧統一,主觀與客觀渾然一體。
  • 三清山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
    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遺產大國,中國進入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大發現時代。三清山的地理大發現,就如19世紀以前,歐洲人根本不知道喜馬拉雅山,到這座世界最高的大山,最終令來自世界的朝聖者熱淚盈眶一樣。激蕩人心的申遺過程最終給三清山帶來了空前大發展的機遇,此時,三清山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展現的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綠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