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垂直母嬰電商貝萊優品們:生存之道怎麼挖?

2020-12-17 劉曠

近幾年來,母嬰賽道熱度不減,各大母嬰電商平臺爭奇鬥豔。去年早些時候,母嬰內容電商「棒棒糖」推出了社群電商「萬物心選」;去年11月,貝萊優品宣布完成2500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隨後貝因美旗下的母嬰電商「媽媽購」完成首輪融資;去年11月底,寶寶樹在香港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就現階段來看,母嬰電商市場一片繁華。

母嬰電商混戰:綜合電商稱霸

目前,母嬰電商市場的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去年母嬰電商市場的長勢迅猛,光是第一季度母嬰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就突破了600億元人民幣。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1季度》數據顯示,2018年第1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母嬰品類交易規模為634.8億元人民幣,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4.3%。

在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背後,很多母嬰品牌和平臺逐漸成長起來。就目前而言,母嬰市場巨頭林立,競爭十分激烈。就平臺而言,母嬰電商平臺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電商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蘇寧等等;另一類是母嬰垂直電商平臺,如貝貝網、寶寶樹、媽媽購、貝萊優品等等。

而目前就母嬰市場份額佔比上看,大的綜合電商平臺佔了大頭,而母嬰垂直電商平臺並沒有那麼「吃香」。同樣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一季度》,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母嬰品類交易份額中,天貓佔了49.2%,京東佔了19.2%,蘇寧紅孩子佔8.0%,唯品會佔2.7%,噹噹1.5%,亞馬遜1.2%,1號店0.5%,聚美優品0.3%,其他17.4%。

綜上數據可得知,在2018年第一季度母嬰B2C市場中,綜合電商的市場份額達到或超過了82.6%,而以母嬰垂直平臺居多的「其他」僅佔17.4%。當然,如果只是2018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似乎並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但是在2018年後兩個季度中,尤其是最後一個季度伴隨著雙十一雙十二的到來,綜合電商母嬰品類交易持續上漲,而母嬰垂直電商平臺並沒有足夠的數據顯示其在母嬰電商市場份額的佔有上有所提升。

總的來說,在當下的母嬰電商市場中,大的綜合電商平臺在母嬰品類交易中還佔據著主導地位,尤其是天貓、京東、蘇寧等綜合電商,我們且把這些母嬰品類交易額大的綜合電商稱為母嬰市場的「巨頭」。而貝貝網、寶寶樹、貝萊優品、媽媽購等母嬰垂直電商平臺,像是在「巨頭」們的縫隙中艱難生長。

不過,在這些母嬰垂直電商平臺中,我們也可以根據他們的發展程度再作一個分類。例如,相比於貝貝網、寶寶樹等,貝萊優品、媽媽購等就還缺乏一定的經驗。如果說貝貝網、寶寶樹是母嬰垂直電商平臺的「老手」,那麼貝萊優品、媽媽購就是母嬰垂直電商平臺的「新秀」。

如此,「新秀」貝萊優品們面臨的對手有兩個階層,一是市場份額佔大頭的綜合電商,二是相對更加有經驗的母嬰垂直電商「老手」們。面對這層層「圍堵」,貝萊優品們似乎早已規劃好了自己的逆襲道路。

貝萊優品們的生存之道:下沉、地域化、線下擴張

母嬰垂直電商「新秀」在雙重壓迫下艱難前行,「新秀」們在這樣的場景下自然是要思變了。當然,不同的「新秀」平臺走的路線也不盡相同。我們且以貝萊優品為例,看看「新秀」貝萊優品這個母嬰垂直電商的思變策略是否具備逆襲的基因。

說起來貝萊優品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重慶市北部新區,是一家跨境貿易公司,貝萊優品擁有線上微商城、網頁、APP等。同絕大多數母嬰垂直電商「新秀」一樣,貝萊優品的主要產品有嬰幼兒奶粉、嬰幼兒紙尿褲等母嬰用品。和絕大多數「新秀」不同的是,貝萊優品一直擁有線下實體店。

或許是因為貝萊優品對自身多年線下實體店布局的自信,貝萊優品對自身發展的思量會更多與實體店相結合。這也暴露了貝萊優品的野心,因為如果貝萊優品只是銷售品牌,那麼其在各大綜合電商平臺的覆蓋率就已經能足夠達到目標。顯然,貝萊優品是想做自己的平臺,做一家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平臺。

既有了做平臺的定位,貝萊優品也深知自身將面臨很多強勁的競爭對手。貝萊優品若選擇正面剛幾乎沒有勝算,所以貝萊優品選擇避開母嬰巨頭們的鋒芒,將渠道下沉至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意欲通過地域化構建中小城市的母嬰王國。

線下門店是貝萊優品開拓新一線和二三線城市市場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自2015年貝萊優品在重慶開了第一家線下門店之後,貝萊優品就不曾停止過線下門店的擴張腳步。截至目前,貝萊優品在全國已經擁有超過200家線下門店,其門店主要分布於「川渝貴」、「晉陝甘」等中西部省份。此外,貝萊優品還推出了「城市合伙人計劃」,計劃三年內在全國338座城市「一城招募一人」開設5000家門店。

門店的下沉對貝萊優品開拓中小城市市場有著極大的益處。一方面,貝萊優品的線下門店先聲奪人,搶在電商之前以實體門店的形式搶佔中小城市消費者的意識,可以為日後電商平臺的普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線下門店的先行也是為了電商平臺的普及建立好倉儲,在同城中以店為倉,涵蓋同城的物流配送。這兩大益處使得中西部中小城市這塊肥肉看起來更加鮮美。

貝萊優品的創始人王嵩要非常看好中西部市場。根據36Kr相關報導,王嵩認為:一來中西部地區的母嬰市場價值萬億,市場足夠大;二來中西部地區的母嬰市場需求大於供給,市場環境還在處於「人找貨」的階段,加上網際網路滲透率低,銷售通路仍依賴線下,作為國內眾多電商平臺的供應商,貝萊優品在價格上有優勢。

雖說貝萊優品不斷在發力線下,但是在母嬰新零售的大環境下,其還是免不了要面對一些試錯成本。

貝萊優品們面對的不確定試錯成本

此番看來,貝萊優品走地域化路線百利而無一害。那麼,是不是地域化的發展路線就一定能讓貝萊優品發展成為中小城市母嬰市場的「地頭蛇」呢?這並不見得。在開拓中小城市母嬰市場的道路上,貝萊優品恐怕還要付出一些試錯成本。

試錯成本一,相比於擁有數十年經驗的綜合電商來說,貝萊優品的電商經驗還存在很多不足。在線下經驗上,貝萊優品雖然已有三年的累計,但是未來更多要計較的是如何將線上線下有效融合。在線上線下融合方面,從資源、渠道等來看,貝萊優品與阿里、京東等綜合電商還有一定的距離。

試錯成本二,貝萊優品開拓中西部城市的市場,最終要達成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構建完善的母嬰品牌零售體系。而這個融合的過程並不是那麼容易,這其中牽扯到很多問題。比如用戶流量問題,比如倉儲物流問題,再比如門店智能化技術問題等等。

總之,如果母嬰垂直電商「新秀」們都學著貝萊優品走地域化路線,也極有可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不過,有些母嬰垂直電商「新秀」沒有那麼多門店,若要走地域化可能要吃些苦頭。但無論如何,地域化都不失為一條光明之道,至少對於被巨頭包圍的貝萊優品們來說,地域化是一個逆襲的機會。

線上線下融合:垂直母嬰電商的逆襲良機?

其實,不論母嬰垂直電商「新秀」們將以什麼樣的發展路線逆襲,在綜合電商巨頭和母嬰垂直頭部平臺的加持下,加之新秀越來越強大,母嬰電商市場將會朝一個業態更加健全的方向發展。這裡的業態更加健全指的是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的一體化。而且,一體化的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會具有更加的豐富內涵。

其一,線上線下一體化中的「線上電商」要區別於傳統的電商,這裡的電商是擁有實體門店的電商,它能給予消費者傳統電商無法給予的體驗。例如,消費者在線上看中了一款母嬰產品後,可以直接到同城的實體店去體驗,如果看中了亦可以在門店購買,或者選擇線上下單同城配送。這樣的「線上電商」能給消費者更多的安全感和信賴感。

其二,線上線下一體化中的「線下門店」也要區別於傳統的線下門店,這種門店具有自己的線上商城,同樣也能給予消費者更多的購物體驗。比如,消費者在店裡體驗了一款母嬰產品,但是還沒有想好要不要購買,消費者離店而去之後若有購買的想法,便可以在線上商城下單購買。同樣,這樣的「線下門店」極大方便了消費者。

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在融合之後相互賦能,在融合中補全了各自的業態缺陷。此外,在一定的「外力」之下,也會使二者的融合迸發出新的活力。這樣的「外力」可以理解為智能化技術的加持。比如說,如果線下門店跟著時代的步伐走向智慧化,那麼門店的科技感將會刷新消費者對這個平臺的印象,從而在用戶之間建立良好的平臺口碑。

不過,就近而言,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的融合顯現出來的最大一個優勢是能夠實現流量互通。即實現線上線下流量互相導流,線下門店將線下流量引流到線上,線上電商又把線上流量引流到線下,互幫互助,相輔相成。

而奔著流量互通的目標,未來母嬰市場定會朝著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最終產出一個完整的母嬰零售業態體系。那些還在摸爬滾打的貝萊優品們,也必得通過適合自身的路線將線上和線下打通。但是貝萊優品們比不得擁有龐大用戶體量的綜合電商,所以在完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之前,貝萊優品們還需花點心思思量如何擴大用戶體量。

相關焦點

  • 格子優品進口母嬰店 緣何被媽媽們如此信賴
    品質是他們看重進口母嬰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隨著進口母嬰的消費增長,市場上也出現了水貨泛濫、真假難辨、流程複雜等問題。基於此,全進口母嬰零售品牌格子優品依靠全球供應鏈體系、完善的售後保障以及正品認證體系,破解行業痛點,被媽媽消費群體信賴。下面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格子優品。
  • 垂直母嬰電商遇困境,靠玩社群、自營、內容就能自救嗎?
    內憂外患國內垂直類母嬰電商平臺非常多,比如:貝貝網、辣媽商城、好孩子、母嬰之家、蜜芽、辣媽幫、寶寶樹、母嬰說、媽媽幫、寶媽圈、寶寶知道等,用戶可挑選的平臺近20家,儘管育兒網、寶寶樹都已經上市,可是,貝貝網、蜜芽、寶寶知道等平臺並不願就此認輸。在整個母嬰電商行業內部,各自的競爭非常強烈,曾經有一個說法兒是,「母嬰電商行業,人人都自稱第一」。
  • 水象優品APP:數據+共享+社群打造精品社交電商
    長久以來,電商、社交被網際網路兩大巨頭阿里、騰訊把持,流量帶來的紅利被他們收入囊中,很多創業者只能夾縫求生。隨著「消費升級」、「新零售」、「社交電商」等新風口來臨,傳統電商逐漸沒落,數據+共享+社群全新的電商模式蔓延開來,拼多多靠分享拼團省錢的噱頭,收割底層流量,成功突出重圍。
  • 圓桌對話:垂直領域的電商新探索 | WISE2020電商產業新生態峰會
    用戶如果要買這個東西需要我們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是基於這個點去做的,不是為了做垂直而做垂直。如果本身的邏輯有很大差異,我覺得它還是有它生存的價值。 倪叔:垂直電商首先的概念是我們找到了一些獨特的人,然後有獨特的需求,這個事情是不變的。但是這幾年對莊也好,微拍堂也好,都是短期之內出現的,比較興盛的,有沒有時間上的因素呢?
  • 母嬰用品逐漸高端化 垂直電商成寶媽重點「種草」基地
    2020年春天的疫情並沒有降低我國母嬰消費水平,在提倡優生優育的大環境下,孩子的日常消費佔據家庭開銷的比例越來越大。據潘德媽媽了解,全球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發布的《2020母嬰消費洞察報告》中顯示:新生代家長以孩子為消費中心,家庭母嬰育兒整體花銷月均達5200元,佔家庭月收入近三成;同時,伴隨母嬰人群的年輕化,年輕寶媽更加依賴母嬰垂直平臺學習知識、交流分享、工具育兒以及作出消費決策。
  • 主打直郵的垂直母嬰電商國際媽咪app 為何如此受追捧
    隨著網絡全球化,80/90後辣媽上線,母嬰電商行業也迎來了全新爆發,各大垂直母嬰電商湧現,但是大浪淘沙後,究竟誰能贏得媽媽們的心?小編作為一名二胎準媽媽,同樣是母嬰用品消費者,今天為大家扒一扒身邊媽媽都在用的垂直母嬰電商app---「國際媽咪」,成立於2009年的歐洲著名母嬰電商企業國際媽咪海淘母嬰商城,近兩年在國內圈子中大熱,受到越來越多媽媽的追捧,都在使用「國際媽咪」app選購母嬰用品,國際媽咪app相比國內其他母嬰電商平臺,究竟有何不同?
  • 蜜芽劉楠:我對母嬰行業和垂直電商的思考 | 獵雲網
    2015年9月16日,母嬰電商蜜芽宣布完成1.5億美元D輪融資,是母嬰電商領域迄今最大金額融資。至此蜜牙估值達10億美元,正式邁入獨角獸行列,而這距離蜜芽成立只有4年時間。蜜芽是怎麼做到的?劉楠對母嬰行業有哪些思考?本文轉自長江創創社區(微信號:CKGSB_Chuang)。以下為文章原文:我今天想跟大家從行業、用戶、運營三個維度做個分享。
  • 直播+垂直電商+社群APP,撬動3.9萬億母嬰市場的支點
    目前母嬰垂直電商作為一種針對母嬰細分市場深化運營的商務模式,已經成為線上母嬰渠道的重要環節。蜜芽作為母嬰電商中的領軍品牌,其發展模式和戰略布局對母嬰消費領域具有重要的借鑑參考意義。蜜芽是由全職媽媽劉楠2011年創立,是中國首家進口母嬰品牌限時特賣商場,主要為媽媽人群提供進口奶粉、紙尿褲、兒童玩具、服飾等品牌母嬰用品。
  • 洗牌的時代,夾縫中的房企生存之道
    2014年底以來,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歷史上第四輪房地產中周期,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感到地產行業已今非昔比。  招商證券(600999)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趙可在進門財經路演時提到,房地產行業正進入「夾縫時代」,翻倍取勝的 Martingale 策略或將失效,展望下半年,行業政策端是「區間管理」,基本面是「窄幅波動」,真正高周轉公司才是好公司和長期的好股票。  一、Martingale策略的失效之路  01  「夾縫」緣何而來?
  • 新華網調查「人肉代購」:海淘軟體眾多,靠什麼在夾縫中生存
    新華網調查「人肉代購」:海淘軟體眾多,靠什麼在夾縫中生存 新華網瀋陽2月14日消息,「情人節送女友禮物清單已出,別再猶豫,快選一款取悅你的她。」「2月中旬飛韓國,需要下單的寶寶提前說。」
  • 知名母嬰垂直電商平臺走進石獅招商
    ­  10月24日,中國知名的母嬰電商平臺貝貝網在石獅市青創城服裝網批中心舉行「千貝計劃」招商會。據悉,青創城服裝網批中心此次與貝貝網攜手合作,將建立長期持續性的合作關係,不斷為貝貝網篩選、提供、推薦並且輸送優質產品、商家以及品牌到平臺進行合作。­  活動中,貝貝網運營總監黃飛龍向石獅商家介紹了貝貝網平臺的發展歷程和運營現狀、未來規劃。
  • 母嬰電商蜜芽寶貝:揭示電商供應鏈困局
    近日這家母嬰電商被媒體 「母嬰電商的優勢在於,通過壓縮渠道費用、降低成本,最終讓利給消費者,從而擴大市場份 額。」 易觀智庫分析師劉夢蕾表示,「有些品牌商出於品牌保護不發展網購渠道,不放出授權;對於接受網上銷售的品牌商,電商平臺的實力決定了其在談判中的話語權。」 關於蜜芽寶貝進口奶粉渠道涉嫌造假的懷疑,蜜芽寶貝表示,目前在蜜芽平臺上銷售的奶粉包括行貨授權的諾優能和直郵奶粉。
  • 母嬰市場兩萬億,我獨鍾情於尿布?已獲千萬級天使的垂直電商「尿布...
    僅以電商而言,蜜芽寶貝、辣媽幫、貝貝網、小荷特賣等創業公司已先後完成融資,最近更加細分的一些玩家,例如「尿布師」也進入了我們視線。 從常識的角度,高度垂直於某個細分品類的電商經常是反直覺的:用戶需要一站式購買,平臺希望通過儘可能多的品類提高客單和復購來攤薄成本——過去幾年各種垂直電商的失敗和轉型,多少印證了這條路子的不靠譜。
  • 職場中要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
    簡單地說其實我們都生存在別人的夾縫裡,為了到達目的地,我們不得不想方設法穿越人與人之間的夾縫。我們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當然是直線連接的,而我們要從這一點到下一點,不免要與別人發生摩擦,你若處理得好,那麼前面的路將越走越寬,越走越順;你若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了一堵堵人牆,繞了道不說還會被別人擠得喘不過氣來。
  • 為什麼母嬰平臺不再提「母嬰電商」,而是做內容和社群?
    頭部公眾號做「內容電商」的比較多,如一條、二更等,不過主要還是靠廣告變現,變現能力還是趕不上母嬰(據說年糕媽媽近兩年雙11銷售額近億,還出了App和官網,儼然是電商公司的節奏),可能是母嬰垂直行業公眾號的用戶需求更加剛需、粉絲畫像更加清晰的緣故。
  • 矽谷Snackoo: 大數據定義垂直電商
    另一方面,隨著大平臺的電商統治結構逐漸成型,美國電商行業的創業者們也往往選擇從垂直領域入手。與國內動輒陷入價格戰泥潭的同行們相比,他們擁有更友好的市場環境,從Zulily、Lululemon到Bonobos,這些垂直電商公司憑藉「小而美」的商業模式一步步壯大,達到上億美元銷售額。
  • 揭秘親寶優品「好而不貴」背後的秘密
    綜合型電商平臺產品良莠不齊,容易踩雷;自營型電商平臺貨品來源複雜,產品品質和正品性無法保障,常被消費者投訴假貨;更不用說某些購物平臺滿網的低價山寨,19.9一包的「名牌」紙尿褲坑害了多少孩子……即使是在專賣店購買,太多的母嬰品牌魚龍混雜,就連知名品牌,也曾被曝光過質量問題。沒有人不想把最好的東西給予寶寶,這份焦慮,親寶寶團隊感同身受。
  • 母嬰電商「進化論」,誰會成為下一個唯品會?-虎嗅網
    自2012年來,有關「垂直電商已死」的言論一直不絕於耳,事實上具備廣泛消費群體,且消費高頻的垂直類目電商依舊備受資本追捧。2013年火爆的是生鮮電商,2014年,母嬰電商迎來了一波新的熱潮。生鮮類目商品周期短,對低溫儲藏、冷鏈物流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母嬰類目商品沒那麼多局限,所以除了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綜合性電商著力發展外,母嬰海淘業務也成亞馬遜中國、1號店新的切入點,甚至出現蜜芽寶貝這類母嬰海淘垂直電商。因為,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母嬰產品消費國。
  • 母嬰市場兩萬億,我獨鍾情於尿布?已獲千萬級天使的垂直電商「尿布師」,其商業邏輯是這樣的
    僅以電商而言,蜜芽寶貝、辣媽幫、貝貝網、小荷特賣等創業公司已先後完成融資,最近更加細分的一些玩家,例如「尿布師」也進入了我們視線。從常識的角度,高度垂直於某個細分品類的電商經常是反直覺的:用戶需要一站式購買,平臺希望通過儘可能多的品類提高客單和復購來攤薄成本——過去幾年各種垂直電商的失敗和轉型,多少印證了這條路子的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