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至今已擁有20年歷史的「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會於央視中學生頻道熱播之中。2019年,「希望之星」也迎來了輝煌的20周年慶典。作為一檔勵志且長壽的青少年電視英語節目,其風雨兼程的20載歲月,讓「希望之星」製片人、主持人趙音奇思緒萬千,他以一篇名為《寫給我們最後的TEEN》的文章感慨道,「2019年恐怕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人生中最後一個以teen(十幾)結尾的年份,令人稍感慰藉的是,我還有一個叫『希望之星』的孩子作伴。如今,這個孩子今天長高了、變壯了、聲音變響亮了,變成了一個走到哪裡都有人認識、胸懷壯志且底氣十足的小夥子」。
如趙音奇文中所比喻,20年來,「希望之星」如同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的孩子,始終踩準時代進步節點砥礪前行,不斷突破升級,已經成為許多家長和選手心中不可替代的權威英語盛事。但破與立之間,「希望之星」唯一不變的,是為全國青少年提供青春夢想實現的舞臺,及「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這一初心。
自2000年首播以來,「希望之星」的參與者來自全國32個賽區,累計影響8000萬人。節目的舞臺上,雖然沒有講排場、拼明星,選手們的學霸才華之光卻處處熠熠生輝,從令人嘖嘖讚嘆的英語實力,到情智高雙商,再到反應力、抗壓力和創造力,都傳遞著少年的自信與朝氣。
每年選擇參加「希望之星」的選手超過數百萬,其中在不同時期也都培養出了大量優秀選手,2002年中學組優勝獎得主崔笑笑曾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主持人,現就職於世界最大的傳播集團(WPP),任董事總經理;2003年全國十強選手張博,成長為了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頻道新聞主播;2008年大學成人組冠軍鄭悅,收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碩士學位,擔任TEDX講者;2017年大成組全國冠軍王浩然,考上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在比拼與磨礪中,選手們還以汗水和淚水,見證了自己的成長蛻變。正如鄭悅在演講中所說,希望之星帶給選手的收穫,遠不止信心和光環,而是一種啟發和信念——思辨能力和表達的內容,永遠要比語言和輸贏本身要重要。「希望之星」讓觀眾看到了孩子們陽光智慧的風採,事實上,從我國英語全面發展剛起步時,「希望之星」就志在為孩子們打造一個長見識的大視野平臺,科學引導孩子找到一條有知識、有能力、有擔當的成長道路,也希望為更多孩子樹立可信服、可學習、可借鑑的榜樣。
語言是傳遞人類思維和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因社會進步與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日益需要世界性的表達能力。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如何讓世界更多地聆聽到中國的聲音,也是各界人士尤其文化領域人士不停思考與探索的議題。「希望之星」作為一檔有擔當的節目,也一直在履行電視媒體的文化與社會使命,以英語這門語言作為橋梁,為中西文化的溝通、國際交流的增強搭建通路。
從2014年起,「希望之星」就引進「國際名校代表」的概念,讓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英國劍橋文理中學等世界頂級名校的招生官坐鎮現場,為心儀的選手發出國際名校入學申請邀請函,拉近選手們與國際名校的距離。2017年,節目嘗試把世界各地、各年齡段的優秀學生也邀請到大會舞臺上,成為「國際守關者」,中外選手同臺競技,中西方文化完成了美妙的融合和碰撞。2018年度「希望之星」,則加入了TED演講環節,對選手的學科知識、英語能力、生活社會常識等進行綜合考量,全面搭建國際化舞臺。
20年間,「希望之星」還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世博局等多家機構達成合作,在全國的參與者中宣傳奧運知識、奧運精神、環保意識,通過舉辦各種青少年活動,讓孩子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同時也以少年的青春活力展示中國力量,向世界表達中國聲音。
不斷求新求變的國際視野,始終堅持「成長比成績更重要,體驗比名次更珍貴」的理念,「每個人都有把希望變成現實的可能」的本質,以及「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的節目初心,「希望之星」以二十年旺盛的生命力,陪伴和見證了屬於中國的英語時代,傳播了核心價值觀與時代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