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我國快遞業務量從2006年的10億件增長至2017年的400.6億件。快遞業務量的大幅增長,必然產生大量的快遞廢棄物。
與此同時,「共享經濟」這個新興經濟模式不斷滲入人們的生活,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實踐證明,「共享+」的模式可以將供需雙方進行快速匹配,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快遞+共享」是否可以產生化學反應呢?
「共享快遞包裝」便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共享快遞包裝」的重複使用,可以減少一次性包裝物的使用,避免產生過多包裝廢棄物,實現綠色環保。以蘇寧為例,一個共享快遞盒的成本是25元,使用壽命預計可達1000次以上,單次使用成本僅為0.025元。共享快遞盒的循環重複次數越多,使用成本也越低。
多家企業試水,逆向流轉是成敗關鍵
對於電商快遞企業而言,快件是從電商到消費者。如何從消費者一端實現「共享快遞包裝」的逆向流轉,提高其回收率,是直接影響共享快遞盒重複使用率的重要因素。為此,蘇寧物流、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在「共享快遞包裝」的逆向流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蘇寧物流可以實現入倉、分揀、包裝、配送、回收的全過程循環,回收方式除通過消費者當面籤收後由快遞員帶回外,還採用了在社區、寫字樓和商圈的自提櫃旁設置共享快遞盒回收站,開啟了共享快遞盒自提櫃代收模式。蘇寧物流還探索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廣共享快遞盒回收車,減少丟失率的同時提高物流履行效率。
菜鳥網絡在包裝的循環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據菜鳥綠色包裝技術人員介紹,在B2C模式中,他們與廈門市政府在構建「綠色物流城市」方面進行了落地配合作,採用「循環盒+生物基塑膠袋」的包裝方式,對於不能當面籤收的快遞,將快遞內件留給消費者,循環盒由快遞員帶回。
除了採用自主回收、自建循環回收系統,實現青流循環箱逆向流轉外,京東物流還採用了與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在上海市靜安區進行試點研究。回收中由業務員將消費者的箱子收回到站點,再由第三方從站點將箱子回收至京東倉庫,除了可以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還可以節省逆向物流成本。
不過,在整個快遞物流行業實現「共享快遞包裝」的全面推廣還存在很大挑戰:一方面,不論是快遞物流企業自主構建循環回收系統,還是採取外包給第三方的回收模式,「共享快遞包裝」的應用還僅限於自營快遞物流體系。
對於加盟制快遞物流企業而言,物料的使用與回收以加盟企業為主,導致「共享快遞包裝」在加盟制快遞物流體系內實現有效的回收和流轉較為困難。另一方面,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共享快遞包裝」的共享還停留在企業內部的循環使用,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行業共享。
共享模式暢想,全社會參與是大前提
「共享快遞包裝」作為一種綠色包裝,有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在快遞物流領域有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是擺在市場各主體面前的一項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筆者通過研究,對「共享快遞包裝」的推廣提出一些建議。
一是搭建快遞物流行業的「滴滴」平臺。滴滴通過提供一個專業用車平臺接入社會車輛,從而形成一種服務新生態。如果在快遞物流行業構建類似於「滴滴」的運營平臺,接入「共享快遞包裝」這種社會化產品,實現對不同企業之間共享快遞盒的統一管理和運營,可以合理優化社會資源,提高快遞物流行業包裝物資源的利用率。
同時,快遞物流領域的「滴滴」運營平臺還可以在保障用戶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對「共享快遞包裝」統一跟蹤和追溯,有助於實現統一回收、處理和再次使用,並減少共享「共享快遞包裝」丟失率。
二是構建逆向物流標準體系。逆向物流是循環經濟的基礎與核心。目前,企業對逆向物流的運營、管理和技術水平差異很大,導致大量物資沒有得到很好的循環利用。眾所周知,標準化是資源合理利用、節約能源和節約原材料的有效途徑,因此需要儘快在快遞物流領域開展逆向物流標準化工作的研究。
「共享快遞包裝」是實現逆向物流的實物載體,為將來實現資源信息互通共享、提高運輸轉運效率等打好基礎,需要對其規格、尺寸、質量等產品性能進行標準化。
三是全面推廣,使「共享快遞包裝」共享到位。「共享快遞包裝」的全面推行,工程量浩大,具體實施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從國家層面而言,在對綠色物流、綠色包裝頂層設計進行不斷優化的同時,還需配套一定的懲罰和鼓勵措施,對在「共享快遞包裝」應用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對於企業而言,「共享快遞包裝」的推廣需要快遞物流企業的全面協同。
行業內有能力的企業應積極參與推廣示範項目,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模式,逐漸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而消費者是否配合是影響逆向物流的一個關鍵因素,對參與逆向物流的消費者給予一定的激勵才能逐步換取消費者對於「共享快遞包裝」的認同和支持。
需要說明的是,「共享快遞包裝」的全面推廣需要高度重視,但不能急於求成。目前的重要工作是營造市場環境,並加以科學引導,使「共享快遞包裝」在全社會的應用形成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