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取得負熱膨脹體系鐵電研究領域重要成果

2021-01-10 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報訊(杜嘉慶)北京科技大學邢獻然、陳駿教授團隊創新研究理念,運用「相界面應變」製備超強鐵電薄膜,在負熱膨脹體系鐵電研究領域獲得重要成果。8月3日,該項研究成果以《通過相界面應變製備巨大極化的超四方薄膜》為題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

邢獻然、陳駿教授團隊二十年如一日,著眼應用廣泛、功能豐富的鐵電材料,深入研究材料體積在溫度上升情況下產生反常收縮的「負熱膨脹性」,報導了一類鐵電體負熱膨脹體系,揭示了鐵電極化對負熱膨脹的作用機制。該團隊創造性地提出通過「相界面應變」而不受基底影響就可以調控鐵電材料晶格的方法,成功製備出「超強」鐵電體薄膜,使鐵電材料功能特性得到顯著提升且更加穩定,為鐵電材料在鐵電存儲器、可調諧微波器件、大容量電容、壓電傳感器件等領域的應用拓寬了空間。此外,這一突破還為鐵電材料創新設計提供了新思路,並為其他功能材料設計應用提供了借鑑。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15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又一成果登上遙感領域頂級期刊!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資環學院定量遙感團隊周紀課題組在衛星被動微波與熱紅外遙感信息處理和參數反演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課題組博士生張曉東為論文第一作者,周紀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電子科技大學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論文合作單位包括馬裡蘭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科學網—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 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重大研究進展!電子科技大學在《Science...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楊超(導師李言榮院士)為第一作者,熊杰教授為通訊作者,張萬裡教授、李言榮院士為共同作者。這是該校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在該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的原創成果,標誌著電子科技大學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
  • 加快完善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體系 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
    關於加快完善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體系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民盟北京市委習近平在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強調三、 對策建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面臨著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歷史責任,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理當發揮領頭雁作用。北京不僅要研究出大量優質的科學成果,還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的帶動作用。要快速探索科學成果研究與成果轉化應用的體系建設,做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1.
  • 武漢科技大學在高比能鋰硫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12-26 09:37:32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海軍教授
  • 前沿| AI在5G中的運用……東南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來了!
    東南大學尤肖虎教授等聯合署名論文入選「2020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日前,中國電子學會發布「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2020)遴選活動」入選論文。自刊發之日起,論文獲得了研究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相關推送的閱讀(下載)量近兩萬次,曾入選ESI高被引論文。為引導更多高水平電子信息領域科研成果在國內科技期刊或學術會議發表,中國電子學會組織開展了「2020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遴選活動」。經相關高校、科研機構、期刊編輯部以及專家的推薦,共收到近百篇推薦論文。經評審專家組分組函評和會評,最終確定8篇論文入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在微納米體系表面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在微納米體系表面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中國高校之窗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08   今日/總瀏覽:1/3270
  • 遼寧省在神經藥理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3月14日,瀋陽藥科大學吳春福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傑研究員、美國國立衛生院成癮研究所席正雄博士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影響因子為34)雜誌上發表了單壁碳納米對精神依賴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學李飛教授當選IEEE UFFC鐵電青年學者
    7月23日,IEEE UFFC學會(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超聲、鐵電與頻率控制分會)公布了2020年度鐵電青年學者獎,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飛當選本年度「IEEE UFFC鐵電青年學者(IEEE UFFC Ferroelectric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表彰其在弛豫鐵電單晶與陶瓷研究工作中的卓越貢獻
  • 中南大學王輝教授團隊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超微結構超快過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成員、計算材料物理團隊負責人王輝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研究團隊在塑性晶體中發現了基於分子取向序的龐壓卡效應,等溫熵變最高達687 J Kg-1 K-1,較傳統固態相變製冷材料高出了一個數量級,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 in plastic crystals」的學術論文(Nature 567, 506 (2019)),中南大學為合作完成單位。
  • ...降低礦山爆破有害效應綜合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取得預期成果
    近日,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降低礦山爆破有害效應綜合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在鄂爾多斯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由鄂爾多斯市科技局組織申報,內蒙古康寧爆破有限責任公司主持,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徽理工大學共同承擔。於2017年獲得立項支持,項目經費800萬元,執行期為三年。
  • 西南科技大學「雙一流」建設取得重要標誌性成果!
    西南科技大學據西南科技大學官網消息,近日,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Victor Resco de Dios牽頭申報的「基於新型可燃物溼度模式和遙感技術的山區森林火災預警研究」(U20A2079)和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亞萍教授牽頭申報的「面向寧夏地區煤礦副產品二氧化碳電催化轉化應用的關鍵材料及機制研究」(U20A20125)兩項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獲批立項,項目總經費分別為255萬元和260萬元,研究周期四年。
  • 東北大學在低成本高強塑鎂合金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材料學院秦高梧教授團隊「低成本高強塑鎂合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際金屬材料研究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連續發表,並獲得了國內外研究學者與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 《科學》發表上海科技大學重大研究成果—新聞—科學網
    揭示光能+廉價稀土金屬=室溫甲烷綠色轉化新途徑
  • 上海交大麻志浩教授與合作者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麻志浩教授與合作者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已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 A》上發表。
  • 人民大學化學系在有機合成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人民大學啟動基金的資助下,化學系李志平教授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鐵催化劑可以用來實現高效高選擇性地苯並呋喃衍生物的合成。該研究結果首次實現了通過簡單的苯酚和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一種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構單元-苯並呋喃。以上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百歲鐵電:新材料、新應用
    這是我國最老、載文量最大、影響面最廣泛的物理類中文學術期刊,在我國物理學界以及中國科技期刊界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學報面向國際學科發展的前沿領域,組約論文,策劃綜述文章專題,刊登了一大批由國家科研資助的優秀科研工作和成果。這些內容質量非常高,值得多讀,我們將與大家一起閱讀分享。十分感謝《物理學報》授權轉載相關內容。祝願《物理學報》內容越來越精彩,越辦越好!
  • 雲南中醫藥大學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6月23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