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伽師縣:小饢餅發揮大效應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走進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饢文化產業園生產區,頭戴白帽、身著白色工服的師傅們正緊張有序地製作烤饢。生產區內,「小饢大產業,一饢一世界」幾個大字分外醒目。據統計,這裡每天有30萬個烤饢新鮮出爐。

伽師縣饢文化產業園2019年11月份投產,現有員工1200名,目前已形成了從生產加工到倉儲物流、從技能培訓到扶貧就業的經營模式,小小的饢成為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助推器。

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眾都離不開饢。「伽師縣有40多萬人,每人每天吃一個饢,消耗量很大。」負責推進當地饢產業發展的伽師縣政協副主席李文明說,為了讓更多群眾吃得更安全、更放心,同時打響新疆饢品牌,伽師縣2019年9月份投入資金7500萬元,成立喀什新粵饢城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饢城),建成原料庫、半成品間、生產區、成品間、配送區,並於2019年11月份正式投產。目前,饢城有室內電氣混合饢坑210個、室外炭火饢坑52個、木柴饢坑80個。

伽師縣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也在產業帶動就業上尋求突破口,產業園安置群眾就業1200人,其中696人為貧困人口。

吾帕爾江·卡斯木是巴仁鎮葉樂坎科其克村人。有著打饢手藝的他,以前靠打饢、賣饢為生,但收入並不穩定。2019年11月份,踏實肯幹的吾帕爾江·卡斯木來到饢文化產業園工作後,很快成為打饢大師傅。「我現在每天打窩窩饢(饢的品種之一)2000多個,月工資4200元。」吾帕爾江·卡斯木說。

同樣在饢文化產業園就業的還有阿迪力江·沙迪克夫妻倆。阿迪力江·沙迪克一家3口沒有土地,去年12月份得知招工信息後,他主動應聘成為一名打饢師傅,如今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今年5月份,有了穩定收入的阿迪力江·沙迪克又介紹妻子到烘焙區工作,每月收入2200元。「我們夫妻倆現在習慣了上下班的生活,兩人月工資加起來近6000元,我們很滿足。」阿迪力江·沙迪克說。

饢城總經理馬軍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夫妻員工,在饢文化產業園裡有幾十對。「發展饢產業是為了解決當地群眾就近就業,這裡的員工月平均工資有2500元。」

為做大做強饢產業,饢文化產業園抽調專業人才成立了研發中心,紫薯饢、紅棗饢、核桃饢……民間手藝加上技術研發,饢產品升級到120種。2019年12月份,「饢小帥」「瓜鄉饢」「疆家人」3個商標相繼申報成功。同時,為了提升員工的打饢技藝,產業園每周開展打饢競賽,在全縣開展饢名品評比大賽,通過比賽鼓勵員工提升業務水平。不久前,產業園生產的饢被列入喀什十佳名饢。

今年以來,為把饢產業發展成特色優勢產業,伽師縣不斷創新,在營銷、文化和旅遊上做足文章。

今年3月底,饢城拓展外銷業務,藉助網絡電視、蘇寧易購、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開通了線上銷售渠道。「下一步,我們將開拓市場,建連鎖店,推進伽師饢進入內地商超市場,實行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讓大家品嘗到熱乎乎、香噴噴的饢。」李文明說。

今年4月份,饢文化產業園二期生產區竣工,除了新增室內饢坑60個之外,還設計了參觀區、採摘園、標準化日光溫室大棚,把饢產業延伸到旅遊觀光與體驗領域,產業園3A級景區也正在加緊創建中。

在饢產業不斷壯大的同時,上下遊產業鏈也不斷延伸。今年6月份,伽師饢小帥環保廚具有限公司生產的環保饢坑在伽師縣工業園區下線。公司總經理馬國忠說,現在每天可生產饢坑50個到60個,產品供不應求。「我們計劃增加一條生產線,到時日產饢坑超100個,可再增加就業100人。」

此外,技能培訓也成了饢文化產業園又一張亮眼的名片。目前,有800名打饢師傅以饢產業園為實訓基地集中培訓,結業後既可以在饢產業園就業,也可以選擇在鄉鎮就業或是自主創業。

「饢產品+技能培訓+扶貧就業+旅遊觀光」,圍繞饢產業,伽師縣催生並延伸了產業鏈,小產業正在發揮大效應,助力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經濟日報 記者 耿丹丹 通訊員 陳晨)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新疆:稅惠政策助「小饢餅」撬動大產業
    饢作為新疆特色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品類繁多的饢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名片,還是品味新疆風土人情的窗口。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饢產業,小饢餅的生產方式由家門口單打獨鬥的饢坑走上產業化集群發展之路,一個個打饢合作社相繼成立,一座座饢產業園拔地而起,成為延伸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小饢餅大產業 新疆傳統美食走出百姓脫貧致富路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郭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在新疆,饢的重要地位無可取代。2018年新疆提出大力發展饢產業以來,饢已經從一種普通的主食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一個產業、一個扶貧的抓手,新疆百姓正打著饢奔小康。
  • 新疆:從「小作坊」到「大產業」 傳統美食饢助脫貧增收
    圖為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英買裡鄉「饢小帥合作社」,村民熱比古麗·吾普爾買饢。伽師縣按照「村有饢小屋、鄉有合作社、縣有饢文化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饢產業,形成技能培訓、扶貧就業、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產業鏈,有效助力當地群眾穩定就業、脫貧增收。
  • 做好小小饢餅 打造新疆禮物
    饢作為新疆的特色美食,不僅受到新疆人的喜愛,而且還遠銷內地。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建成運營後,通過「工業+旅遊+文化」的高度融合,成功打造旅遊新地標,也將「饢」這張新疆禮物的新名片逐漸推向全國。系列報導《饢文化激發產業活力 小饢餅寫出大文章》今天播出第二篇《做好小小饢餅 打造新疆禮物》。
  • 新疆:從「小作坊」到「大產業」 傳統美食饢助脫貧增收_中新社...
    12日一早,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英買裡鄉村民熱比古麗·吾普爾就趕到「饢小帥合作社」買饢。  玫瑰花醬饢、核桃饢、辣皮子饢、巴旦姆饢……合作社負責人艾麥提·合力力很快將饢裝好送到熱比古麗·吾普爾手中。  艾麥提·合力力是伽師縣英買裡鄉阿亞克蘭幹村人,此前在烏魯木齊市依靠打饢謀生。聽聞家鄉伽師縣大力發展饢產業,艾麥提·合力力回村創業。
  • 傳統手藝與現代技術結合 新疆饢產業助民探「饢」取富
    中新社新疆喀什7月18日電 題:傳統手藝與現代技術結合 新疆饢產業助民探「饢」取富作者 苟繼鵬饢是新疆民眾喜愛的主食之一。如今,傳統打饢(製作饢)手藝遇上現代技術,打饢成了一種新產業,讓新疆民眾探「饢」取富。傳統手藝有了「用武之地」新疆喀什伽師縣鐵日木鄉幸福村的阿迪力江·沙迪克有打饢手藝,現在是伽師縣饢文化產業園的一名工人。「我以前在自家的土饢坑打饢,一個月能賣16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收入不穩定。
  • 你了解新疆「饢」嗎
    「饢,是新疆各族群眾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歷史悠久,在古代稱之為『胡餅』『爐餅』。如今饢是新疆農業、飲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瓦依提說。    饢的品種有多少?新疆常見的饢有普通饢、窩窩饢、肉饢、油饢、甜饢(希爾曼饢)、玉米面饢等,據不完全統計,有300多種。
  • 饢香飄中原,你了解新疆「饢」嗎?
    哈密市伊州區饢產業園管理經理瓦依提介紹,「我此次來河南參展,感覺效果很不錯,非常看好河南市場,下一步準備來河南投資發展。」「饢,是新疆各族群眾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歷史悠久,在古代稱之為『胡餅』『爐餅』,從漢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如今饢是新疆農業、飲食、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瓦依提說。饢的品種有多少?
  • 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民俗大「饢」
    饢在新疆各個民族都是非常喜歡吃的食品,它的名字由來據說是,阿拉伯土耳其一代傳過來的,在中國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饢被漢族人稱之為胡餅,其實饢就是一種大餅,但和漢族人的製作工藝還是有區別的,饢在少數民族中就是一種主食,由於維吾爾族人和漢族人的北方人一樣,喜好麵食大米幾乎很少吃,偶爾就用大米做個抓飯之類的,所以難免成了男女都會做的必須技能。
  • 中國美食地圖《新疆篇》——「饢」
    時而喝一口茶潤潤喉嚨,時而掰上一塊饢在茶水裡泡一下,補充一下聊天損耗的能量。茶與饢的這種別具一格的搭配方式,只有在新疆才能顯示出它的合理性。在新疆,饢的地位超過任何一種主食,傳統的新疆人家家戶戶都有製作饢的饢坑,從出生到去世,他們的每一天幾乎都有饢的存在。維吾爾人對待饢的態度是:寧可一日無菜,不可一日無饢。由此可見,饢在新疆人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你真的了解新疆「饢」嗎?
    饢在新疆的歷史悠久,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外皮為金黃色,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饢大都呈圓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釐米。
  • 「小饢餅」盤活「大經濟」
    「店裡有好幾種饢,玫瑰花饢、核桃饢、皮芽子饢等各種各樣的饢,我們現在在打饢一條街生意很好,一天打5000個饢,1000個左右在店前面賣,其餘4000個饢往縣裡面的超市配送。」 7月15日,新疆阿瓦提縣阿瓦提鎮刀郎家人打饢店負責人阿不都色拉木·阿吾提向記者介紹道。
  •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吐魯番:小饢餅做出大產業
    圖文/實習記者:張文博近年來,吐魯番市大力推進饢產業發展,小小的饢餅,正從單打獨鬥的家門口小饢坑生產方式走上產業化之路,成為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的有力抓手。還未走進吐魯番饢產業園,就已經聞到誘人饢香,來自高昌區艾丁湖鎮大莊子村的帕提古麗·巴拉提正站在饢坑前,把烤好的饢一個個取出來。她告訴記者,她打饢已經六年了,原來的饢坑是煙火繚繞的傳統木炭坑,每天最多打200至300個饢,月收入不到2000元,如今用上了新型環保饢坑,每天能打800多個饢,一天收入就有1000元左右。
  • 饢餅店復工前,新疆小夥用家鄉蘋果表達滿滿的謝意
    這幾天,楊浦區殷行街道社區白城路臨時疏導點裡的新疆饢餅店重新開業了。開業前,22歲的店主米爾阿迪力做了一件事——給社區防控一線的居委幹部們送蘋果,而且,一送就是180箱。站在堆成小山似的家鄉蘋果前,他用生澀的普通話表示,自己能在這個約30㎡的敞亮店面裡穩定經營都要感謝殷行社區的幫助,這次疫情防控也要感謝社區基層工作人員的付出,所以,他希望用來自新疆家鄉的紅蘋果表達自己的謝意。圖說:新疆饢餅店復工前,店主給社區幹部送去180箱蘋果。
  • 新疆95後大學生:創新「饢」品圓夢創業路
    [解說]今年,剛剛從新疆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張樸方,放棄了大家都羨慕的石油企業工作的機會,同宿舍的兩位好友一起,在新疆阿拉爾市開辦了自己的打饢店。  11月24日,記者見到了正在店裡忙著打制饢餅的張樸方三人。和面、成型、烤制,現在張樸方的打饢技術已經變得技術非常嫻熟,金黃的饢餅出爐後,等待著顧客前來購買。
  • 新疆伽師縣地震受災群眾安置點飲食、醫療、住宿保障有力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21日電(記者馬鍇、郝玉)截至20日,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6.4級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2人輕傷,當地已將處於危險地帶的4827名受災群眾轉移到3處安置點。伽師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聶彬說,「已將處於危險地帶的4827名民眾轉移到安置點,確保他們有乾淨水喝、有飯吃、有衣穿、不受凍。」伽師縣臥裡託格拉克鎮第三小學是距離震中最近的安置點。據鎮黨委書記李萬軍介紹,地震發生後僅一個多小時,安置點就接收了首批轉移的受災群眾。截至記者發稿時,這裡共安置3290名受災群眾。
  • 支持定製饢餅機器新型饢餅成型機
    新款商用饢餅機出產食品類型:面類食品、春餅、金餅、饢餅、單餅、荷葉餅、雞蛋餅、水烙饃、烙饃、春卷、雜糧烙饃、千層餅、大餅油鹽餅、酥餅、燒餅、千層餅白薄餅、面薄餅、卷餅、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徑可超過25cm, 小者只有巴掌大,是陝西城鄉各地民間喜食的傳統風味小吃。各賓館飯店均有供應, 自助餐上也能見到。
  • 新疆特色美食-饢,好吃美味,原來是這樣發明的?
    說起饢,我們都能猜到這是新疆兄弟喜愛的麵食之一,就和我們北方的麵食是饅頭一樣。饢的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饢是烤制而成的,外表金黃,口感酥脆,饢香四溢,外形類似與漢族的燒餅,但比一般的燒餅大一圈。
  • 1碗麵粉,1盒酸奶,不用烤箱,一口平底鍋搞定饢餅
    說起饢餅,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新疆地區那種又大又圓的超厚饢餅,要是遇上胃口小的,一個新疆饢餅就能餵飽好幾個人。不過,在其它地區也是有饢餅存在的,只是製作工藝和成品形狀不太相同而已。在我們國家比較有名氣的異域風味饢餅應該是印度饢餅。
  • 圓圓的饢,照亮新疆人生活的「太陽」!
    新疆到底有多少種饢?在新疆,有人的地方就有饢,有饢的日子才有滋味。▲ 饢與肉,永遠是新疆美食的主題。攝影/木土_21, 圖/圖蟲·創意天山南北的老茶館,只要走進去,就能看見新疆人掰饢蘸著茶湯吃。300多種饢,大的有車輪大小,直徑近半米,要用掉一兩斤麵粉,叫做「艾曼克」;小的只有茶杯口大小,做工精細,喚做「託卡西」;發麵做出中間有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