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郭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在新疆,饢的重要地位無可取代。2018年新疆提出大力發展饢產業以來,饢已經從一種普通的主食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一個產業、一個扶貧的抓手,新疆百姓正打著饢奔小康。
吾甫爾江-卡斯木:我在來這上班以後脫貧了,一個月的收入是4200到4500,我以前的一個夢想就是家裡面有一個穩定的收入,現在實現了我的夢想。
新疆喀什的吾甫爾江-卡斯木曾經因為沒生意做,加上三個孩子患病,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吾甫爾江-卡斯木看到伽師縣建起了饢文化產業園,就主動報名,成了產業園的打饢師傅。又因為手藝出眾,幾個月之後成了大師傅,成功脫貧。
伽師縣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這裡的饢產業園有1200名員工,招收的新員工裡貧困人員佔了近6成。因為有這門手藝,有這份工作,他們脫貧後不怕返貧。
打饢傳承人阿克-卡迪爾:爺爺是個打饢師傅,爸爸也是,我也第三代的。來上班以後,我掙錢,現在買樓房了,我決定必須在這裡上班。
總經理馬軍介紹,饢產業園日均生產30萬個饢,由於有品牌效應,他們的饢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馬軍:人有我強,我打的這種饢從配方上、從各個方面用料上都好。
饢產業要做大做強,為了拓展市場,饢產業園民間手藝加上新技術,開發了紫薯饢、核桃饢、玫瑰花醬饢等新產品,並打通了網絡銷售渠道。饢產業園銷售負責人艾克熱木江-艾合買提說,他們的線上月銷量已經超過了十萬個。
艾克熱木江-艾合買提:全國各地都有,主要是北京、上海、甘肅、黑龍江那訂單量比較多。
據了解,新疆日產饢約650噸。截至去年底,已有5萬多戶家庭通過打饢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