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鞏留:小饢餅成就群眾增收「大舞臺」

2020-12-19 新華網新疆頻道

  今年,鞏留縣全力推進饢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培訓技術過硬的製作工人,確保饢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惠民產業,更好地促進群眾致富增收。

  鞏留縣鞏留鎮蝶湖社區居民哈依沙爾·艾尼瓦爾不僅依託饢產業順利脫貧致富,還為自己的饢註冊「塔西塘納饢」商標。12月1日,哈依沙爾·艾尼瓦爾的打饢店開門沒多久,就迎來了一大波的「忠實粉絲」。不一會的功夫,新打出的饢就被搶購了一大半。哈依沙爾從事打饢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手藝早已爐火純青,提起他家的饢,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艾再孜·艾比西拉是哈依沙爾·艾尼瓦爾的打饢店的常客,他說:這個塔西塘納饢特別好吃,我們天天來,天天有,還便宜,你看我今天買了這麼多。

  如今,打饢不僅是哈依沙爾·艾尼瓦爾家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成了他想長久發展的一份事業。饢的銷售渠道也從以前的零散銷售發展到現在的訂單式批發,饢店裡的饢銷售到了伊犁,甚至在上海、北京等地也常有訂單。哈依沙爾·艾尼瓦爾說:打饢20年了,我有兩個店,2016年註冊商標了,我們生意也好,一天打300個饢,饢店有辣皮子饢,奶子饢,油饢,玫瑰花饢,核桃饢,巴旦木饢,鞏留縣人喜歡吃那個樣的饢都有。

  不僅如此,目前,哈依沙爾·艾尼瓦爾還擴大饢店面積,帶上了抓飯、餛飩、湯飯等午餐,拓寬增收渠道。

相關焦點

  • 新疆:稅惠政策助「小饢餅」撬動大產業
    饢作為新疆特色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品類繁多的饢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名片,還是品味新疆風土人情的窗口。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饢產業,小饢餅的生產方式由家門口單打獨鬥的饢坑走上產業化集群發展之路,一個個打饢合作社相繼成立,一座座饢產業園拔地而起,成為延伸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察布查爾縣:小饢餅託起百姓增收致富夢
    新疆有一句話,可以三天無肉,不可一日無饢。饢是新疆各族百姓最平常的食物。在察布查爾縣,許多維吾爾族百姓都有打饢的手藝,隨著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小小的饢不論製作工藝還是營養價值,都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這也讓更多的老百姓依靠打饢走上了致富路。
  • 新疆:從「小作坊」到「大產業」 傳統美食饢助脫貧增收
    圖為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英買裡鄉「饢小帥合作社」,村民熱比古麗·吾普爾買饢。伽師縣按照「村有饢小屋、鄉有合作社、縣有饢文化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饢產業,形成技能培訓、扶貧就業、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產業鏈,有效助力當地群眾穩定就業、脫貧增收。
  • 「小饢餅」盤活「大經濟」
    「店裡有好幾種饢,玫瑰花饢、核桃饢、皮芽子饢等各種各樣的饢,我們現在在打饢一條街生意很好,一天打5000個饢,1000個左右在店前面賣,其餘4000個饢往縣裡面的超市配送。」 7月15日,新疆阿瓦提縣阿瓦提鎮刀郎家人打饢店負責人阿不都色拉木·阿吾提向記者介紹道。
  • 新疆伽師縣:小饢餅發揮大效應
    走進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饢文化產業園生產區,頭戴白帽、身著白色工服的師傅們正緊張有序地製作烤饢。生產區內,「小饢大產業,一饢一世界」幾個大字分外醒目。據統計,這裡每天有30萬個烤饢新鮮出爐。伽師縣饢文化產業園2019年11月份投產,現有員工1200名,目前已形成了從生產加工到倉儲物流、從技能培訓到扶貧就業的經營模式,小小的饢成為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助推器。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眾都離不開饢。「伽師縣有40多萬人,每人每天吃一個饢,消耗量很大。」
  • 你了解新疆「饢」嗎
    「饢,是新疆各族群眾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歷史悠久,在古代稱之為『胡餅』『爐餅』。如今饢是新疆農業、飲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瓦依提說。    饢的品種有多少?新疆常見的饢有普通饢、窩窩饢、肉饢、油饢、甜饢(希爾曼饢)、玉米面饢等,據不完全統計,有300多種。
  • 新疆:從「小作坊」到「大產業」 傳統美食饢助脫貧增收_中新社...
    中新網新疆喀什12日一早,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英買裡鄉村民熱比古麗·吾普爾就趕到「饢小帥合作社」買饢。  玫瑰花醬饢、核桃饢、辣皮子饢、巴旦姆饢……合作社負責人艾麥提·合力力很快將饢裝好送到熱比古麗·吾普爾手中。  艾麥提·合力力是伽師縣英買裡鄉阿亞克蘭幹村人,此前在烏魯木齊市依靠打饢謀生。聽聞家鄉伽師縣大力發展饢產業,艾麥提·合力力回村創業。
  • 做好小小饢餅 打造新疆禮物
    饢作為新疆的特色美食,不僅受到新疆人的喜愛,而且還遠銷內地。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建成運營後,通過「工業+旅遊+文化」的高度融合,成功打造旅遊新地標,也將「饢」這張新疆禮物的新名片逐漸推向全國。系列報導《饢文化激發產業活力 小饢餅寫出大文章》今天播出第二篇《做好小小饢餅 打造新疆禮物》。
  • 饢香飄中原,你了解新疆「饢」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文 王錚/圖饢,是新疆各族群眾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可以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這句諺語充分反映了饢與新疆各族群眾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12月14日至16日,第三屆新疆饢產業推介會在鄭州舉辦。
  •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吐魯番:小饢餅做出大產業
    圖文/實習記者:張文博近年來,吐魯番市大力推進饢產業發展,小小的饢餅,正從單打獨鬥的家門口小饢坑生產方式走上產業化之路,成為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的有力抓手。還未走進吐魯番饢產業園,就已經聞到誘人饢香,來自高昌區艾丁湖鎮大莊子村的帕提古麗·巴拉提正站在饢坑前,把烤好的饢一個個取出來。她告訴記者,她打饢已經六年了,原來的饢坑是煙火繚繞的傳統木炭坑,每天最多打200至300個饢,月收入不到2000元,如今用上了新型環保饢坑,每天能打800多個饢,一天收入就有1000元左右。
  • 新疆鞏留:力促優質特色食品走出疆門
    公司引進了包裝機、雙聯殺菌鍋、切柄機以及自動化生產線設備,生產原料全部來自鞏留本地,是鞏留較為先進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公司的產品訂單覆蓋了全國各地。  通過拓寬銷售渠道使企業逐漸實現增產增效的還有鞏留縣提克阿熱克鎮薩爾布群村「天山夏爾湖」饢產業園。
  • 第三屆新疆饢產業推介會期間舉行籤約儀式 阿克蘇「牽手」河南...
    為期3天的第三屆新疆饢產業推介會在鄭州市舉辦。12月15日,舉行籤約儀式暨專場推介會,地區企業與河南企業「牽手」,籤約金額2.7億元。籤約項目涉及阿克蘇特色饢產品、有機麵粉以及藥桑、紅棗、蜂蜜、核桃、黑枸杞、羅布麻茶、巴旦木等特色農副產品。
  • 新疆95後大學生:創新「饢」品圓夢創業路
    [解說]今年,剛剛從新疆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張樸方,放棄了大家都羨慕的石油企業工作的機會,同宿舍的兩位好友一起,在新疆阿拉爾市開辦了自己的打饢店。  11月24日,記者見到了正在店裡忙著打制饢餅的張樸方三人。和面、成型、烤制,現在張樸方的打饢技術已經變得技術非常嫻熟,金黃的饢餅出爐後,等待著顧客前來購買。
  • 小饢餅大產業 新疆傳統美食走出百姓脫貧致富路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郭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在新疆,饢的重要地位無可取代。2018年新疆提出大力發展饢產業以來,饢已經從一種普通的主食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一個產業、一個扶貧的抓手,新疆百姓正打著饢奔小康。
  • 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民俗大「饢」
    饢在新疆各個民族都是非常喜歡吃的食品,它的名字由來據說是,阿拉伯土耳其一代傳過來的,在中國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饢被漢族人稱之為胡餅,其實饢就是一種大餅,但和漢族人的製作工藝還是有區別的,饢在少數民族中就是一種主食,由於維吾爾族人和漢族人的北方人一樣,喜好麵食大米幾乎很少吃,偶爾就用大米做個抓飯之類的,所以難免成了男女都會做的必須技能。
  • 你真的了解新疆「饢」嗎?
    饢在新疆的歷史悠久,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外皮為金黃色,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饢大都呈圓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釐米。
  • 經典新疆:庫車大饢 家鄉的名片 養胃美食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新疆巴郎子,提起庫車大饢由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從小吃它長大,早已融入到我的生活的點點滴滴。來到新修建的庫車大饢城,優越的環境讓人身心愉悅,仿佛穿越千年,進入了一座美食王國。饢是新疆各族群眾不可缺少的傳統食品,也是維吾爾族群眾日不可缺的麵食之一。
  • 饢餅店復工前,新疆小夥用家鄉蘋果表達滿滿的謝意
    這幾天,楊浦區殷行街道社區白城路臨時疏導點裡的新疆饢餅店重新開業了。開業前,22歲的店主米爾阿迪力做了一件事——給社區防控一線的居委幹部們送蘋果,而且,一送就是180箱。站在堆成小山似的家鄉蘋果前,他用生澀的普通話表示,自己能在這個約30㎡的敞亮店面裡穩定經營都要感謝殷行社區的幫助,這次疫情防控也要感謝社區基層工作人員的付出,所以,他希望用來自新疆家鄉的紅蘋果表達自己的謝意。圖說:新疆饢餅店復工前,店主給社區幹部送去180箱蘋果。
  • 新疆美食之二 饢!
    有一次買了饢去上海那邊比賽的,一路上被許多人問這個大餅哪裡買的?我真的是想告訴他們這個叫饢,不叫大餅。路上還送了兩個給司機嘗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新疆的饢有哪些。饢是新疆各族群眾不可缺少的傳統食品,也是維吾爾族群眾日不可缺的麵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