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2020-12-23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2020-07-06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聚寶莊現代設施農業基地

依託獨特的自然氣候,位於清水河縣宏河鎮的聚寶莊村,從五月份開始就已經進入瓜果飄香的季節。這幾天,在該村葡萄櫻桃種植基地的大棚裡葡萄已開始成熟上市。

走進葡萄大棚,迎面就能聞到一陣陣果香,葡萄架上,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掛滿了枝頭。基地的技術員郭翠英正在指導村民對葡萄樹進行掐枝剪葉。她說:「掐枝是為了減少養分消耗,這樣才能保證果實的養分供應。目前是果實上色期,去掉老黃葉和少量遮擋果穗的老葉,是為了保證葡萄樹通風透氣,利於果實上色,賣個好價錢。」

2018年,在外打工的郭翠英在回家探親時得知葡萄櫻桃種植基地招收技術工人,便果斷地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回到家鄉。

「我們夫妻兩個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老人沒人照顧。現在好了,工資開的不比外面少,還能回家照顧老人。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在外打工多年的郭翠英告訴記者,目睹家鄉的可喜變化,她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

目前,聚寶莊村葡萄櫻桃種植基地共栽植葡萄樹500棵,其中露地葡萄400株、明地葡萄100株,櫻桃樹共5000株。葡萄樹於2015年栽植,2017年開始掛果,現已進入盛產期,畝產可達4000斤,按均價每斤5元計算,每畝可收入20000元。櫻桃樹2019年底栽植,2021年可實現掛果並進入盛產期,盛產期畝產量可達4000斤左右,按均價每斤30—40元計算,每畝可收入12萬—16萬元,葡萄、櫻桃成熟後在村內打包發往北京、呼市等地區銷售。

種植基地不僅給從外地回來的打工者生活帶來了改變,也讓本村的村民脫貧致富。在基地工作的農戶秦海全邊修剪枝葉邊說:「過去靠天吃飯,即使趕上好年景,辛辛苦苦在地裡一年忙到頭,人均收入也不到1000元。如今,村裡建起了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在園區的大棚裡摘葡萄、修枝剪葉,每月就能收入3000多元。剩餘的時間還能另外掙錢,我們老兩口一年能掙7萬多,春夏秋冬都有穩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這得感謝黨的好政策!」

近年來,聚寶莊村黨支部按照「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的模式,緊緊圍繞強村富民目標,明思路、聚人心、促發展,進行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圍繞特色產業種植,努力使其成為可持續循環的、能讓貧困戶富在產業鏈上的綠色經濟項目,帶領聚寶莊村村民脫貧致富。全村立足產業優勢,全力推廣「三鏈」建設模式,即黨員聚在產業鏈、支部建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建設模式,圍繞蔬菜、畜禽、瓜果三大主導產業,在產業鏈上培養致富能手5名,發展黨員2名,2名黨員致富能手進入村班子,黨員服務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通過產業鏈發展瓜菜蔬菜大棚152座,總計230畝,其中葡萄100畝、櫻桃130畝,吸納116人進棚務工,按照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的原則,吸納24名貧困戶務工,人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

如今的聚寶莊,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聚寶莊變成了「聚寶盆」。聚寶莊村黨支部書記王萬斌告訴記者:「原來農民的收入來源單一,現在通過『託養』『土地流轉』等,特色產業鏈與脫貧致富鏈緊密聯結,農戶一方面可以通過種植託養的舉措獲得託養分紅,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收益,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進棚務工獲得勞務報酬,實現了投地、投勞疊加受益。農民的收入渠道變多了,日子自然越過越好。」

一棵棵櫻桃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一張張淳樸的笑臉洋溢著幸福和快樂。看著越來越多的大棚,王萬斌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帶領村民發展新型產業項目,實現高效農田建設,力爭在2年內增加露地葡萄2000畝、溫室櫻桃150畝、其他林果業500畝,讓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0元以上,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穩步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梁靜姝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