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全球氣候變暖正在成為全人類關注的話題。風力發電作為一種新興的清潔能源項目,受到了不少國家的青睞,尤其是風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但一直以來,就有一些自然保護組織在反對進行風力發電,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風力發電機可能會對候鳥的遷徙帶來困難,而且每年都會造成大量鳥類的傷亡。
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風力發電對鳥類的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
風力發電的原理,就是讓風驅動碩大的風力發電機,將動能轉化為電能。一個風力發電站往往有成百上千的風力發電機,這些風力發電機高聳入雲,扇葉巨大可達100多米長,在風力強勁的時候,這些風力發電機就組成了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進入其中的鳥類很可能會被高速旋轉的扇葉帶來傷害。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廣闊地區,是風力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在這裡也豎起了大量的風力發電機。據《自然生態與進化》期刊中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風力發電機正在大量消滅食物鏈頂端的猛禽,比如老鷹等,令生態鏈發生了顯著變化。據2009年對美國阿爾塔蒙特山口風力發電場的研究顯示,每年在這裡有1300多隻猛禽被高速旋轉的風力發電機絞殺,據此測算,美國整個國家的風力發電站,每年殺死的猛禽數量將高達7000隻。
如果以美國為基礎推及到全球,那全球每年因風力發電機而死亡的猛禽數量將高達數萬隻。我們知道,鳥類食物鏈頂端的猛禽數量本來就非常有限,風力發電站成為了這些本來就稀少的美麗物種變得越來越少,隨著掠食類猛禽的減少,陸地生物鏈將發生顯著的變化。在風力發電站往往聚集了大量野兔等野生動物,反倒成為了這些動物的天堂。
不僅對於猛禽,對於每年進行遷徙的候鳥而言,風力發電站的危害可能更大,如果風力發電站位於候鳥遷徙的路線上,紊亂的氣流將導致這些候鳥迷失方向,進而被風力發電站大量殺傷。
動物保護組織的話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為了保護鳥類,風能這種潛力巨大的清潔能源,人類就要放棄嗎?這也是不現實的。比如人類在河流上建造的大型水電站,它為人類提供了清潔的水電,同時航運,防洪和養殖業等方面創造了極大的效益,但與此同時,水電站也阻擋了一些魚類的洄遊路線,導致這些魚類無法回到產卵地產卵,威脅到魚類的種族延續。那因此,全球的水電站就要全部放棄嗎?
正如人類在修建水電站的時候,就會為洄遊魚類預留洄遊通道一樣,人類在建設風力發電站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其對鳥類的影響。比如避開候鳥遷徙路線,做好環境影響評估,甚至安裝一些人工驅除鳥類的設備等。
這樣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