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後,再來佳木斯公出。周日,一定要去郊區的馬市大集去逛逛,這裡是最有特色的東北集市。
這裡就是佳木斯郊區馬市大集的入口。這個「郊區」讓人迷惑,傳統意義上的郊區,一般泛指城鄉結合部。而佳木斯的「郊區」,是佳木斯市轄4區之一,就叫做郊區。不知道我說明白了嗎?
每到周日的大清早,這裡周邊就聚集了眾多的攤販,大集一直會持續到午後。此圖拍的是郊區主幹道——友誼路上的場景,輔道已經布滿了攤販,這還僅僅是外圍。
進鄉街是馬市大集的「主戰場」,一場活色生香的東北大集就此拉開帷幕,看看我們東北的大集啥模樣?
先讓我們初步了解下佳木斯的幾個大集,周日是馬市、長勝、新華電廠;周六就是從市區往樺川去的方向的建國、豬板;周五是化工小區、橫頭;周四是萬興;周三是四合、平掉屯;周二肉聯;周一農家。
那麼再看看周邊的大集,1日四豐、長發。2日達子營(在江北)、源原大營。3日中央屯(肉聯東)。4日興隆。5日敖其、永昌。6日四馬架、江口鎮。7日橫頭、香蘭農場。8日望江、拉拉街。9日勝利、太平鎮。10日大來、江口農場。
肯定有說不到,或者不準確的地方,請不吝賜教,方便大家逛大集。
馬市大集裡,有著鮮明的東北特色。初春乍暖還寒,氣溫維持在零度上下,這時候的「凍貨」最便宜了,聽到吆喝聲是1塊錢1斤。
大凍梨,每個東北人的甜蜜記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嚴冬季節裡也有很多的新鮮水果,凍梨在很多地方已經很少見到了。
各種海魚的凍貨,現在的季節是「凍」著賣的最後時節了。
旱菸,是不是很有東北特色?除了性價比高的因素外,旱菸是不是更加健康一點呢?
最愛糖葫蘆,簡陋的小推車上,插著誘人的糖葫蘆。
二月二,龍抬頭。東北人很重視「二月二」,俗話說,不出二月二都是年,我們還都在「年」裡面。隨著「二月二」的臨近,豬頭肉又迎來了高光時刻,東北二月二的餐桌上,誰家還沒有點豬頭肉,應應景。
街角處的「酸湯子」,這是一道東北特色的滿族食物。酸湯子又稱湯子,滿語為稱作厄其克,是一種用玉米水面做的主食。一直沒有嘗試過,不知道味道如何?
各式各樣的新拌小鹹菜,東北人的口味普遍偏鹹,很多老人習慣就著鹹菜下飯。
我們的東北粘豆包,一位大媽大聲地問攤主,是小豆面的嗎?一看大媽就是行家。
馬市大集在與進鄉街相交的革新胡同繼續延伸著,夏天時會一直到興旺巷,綿延幾百米。
小巷子裡還有這樣的「港田」車,別處已經很少見了吧。港田車的前擋風玻璃處,精心地裝飾過,看出來車主人很喜歡自己的「座駕」,也許辛苦地「拉腳」,能養活一大家子人!
沿著革新胡同再往裡走,就是舊物市場的天地了,這也是馬市大集的鮮明特色。當地人習慣把自己的閒置用品擺攤出售,價格很低,也許是老人想找點事做打發時間吧。
老人當街賣力地大聲吆喝著,10元1件!攤子上的棉衣和羽絨服,價格甚至低到2元1件。
一位大哥在小三輪上忙活著,這個類似大「酒罈子」是幹什麼的?三輪車上的收款碼很醒目,在東北的小城裡,行動支付已蔚然成風。
原來,這是一個烤地瓜的裝置,你猜到了嗎?
很喜歡佳木斯這座城市,特別是在友誼路上,一面是綿綿群山,一面是秀美的松花江畔,逛逛大集,你會最真切地感受東北的特色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