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瑜伽愛好者,在練習瑜伽體位的時候,都偏向於後彎類型的體式,大多喜歡打開胸腔的感覺,往往會忽略「前屈」類型的體式。大家總認為前屈類的體式不夠炫,練習起來也不夠深入經常能看到的炫酷瑜伽體式除了倒立類就是後彎類型,很少能看到有人會炫前屈類的體式。
實際上從技巧上來說,前屈類的體式比後彎類更難掌握;從功能性來說,前屈類的體式更能夠舒緩身體;只有很好的掌握前屈,才能更好的實現後彎。
我們練習前屈類的體式,從身體結構上來說,它主要是為了伸展身體的後表鏈,想要很好的完成前屈,最重要的是學會很好的屈髖。
髖關節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它是人體軀幹和下肢的重要樞紐。髖關節上撐軀幹下連雙下肢,是人在行走、坐臥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在前屈中很好的屈髖才能夠實現腰背部的放鬆,及後表鏈的舒展。
瑜伽體式中,前屈體式有很多種,不同的前屈體式對於人體後側的拉伸側重點不同;我們在課程上常見的前屈體式就有:站立前屈,坐立前屈、雙角式等...
但是不管練習哪一類的前屈體式,小編經常能聽到的口令詞就是:從髖部摺疊上身。這就是前屈最重要的點「屈髖」,而且越深入越好。
眾所周知,瑜伽前屈類的體式能夠很好的消除腰背痛,幫助舒緩情緒;除了這些還可以加強身體前側的肌肉力量。
前屈是髖關節的運動讓骨盆前傾到身體上下兩部分產生的摺疊。
如果身體前側沒有力量,那麼不管身體後側拉多長,都不足以把骨盆住下拉,就不可能讓身體產生摺疊,腹部也難以緊靠著大腿。
陰瑜伽中的懸掛式就是最好的例子,沒有力量,上半身只能是產生弧度的垂下來,而不可能產生摺疊,只有前側肌肉的收緊收縮才能夠產生摺疊增加前屈幅度。
前屈體式具體要啟動哪些肌肉?啟動這些肌肉的目的是什麼?
01
啟動腹部肌肉
初學者:首先學會讓腹部向心收縮,每一次呼吸都讓腹部收得更緊
有經驗的習練者:收緊整個髖屈肌群
這樣做的目的是:使骨盆前傾、拉著軀幹向大腿腿靠近。同時通過肌肉的交互抑制作用,使臀部和背部放鬆。
02
啟動腿部肌肉
初學者:把大腿前側的肌肉收緊向上,雙腳向下踩地面。通過拮抗力伸直雙腿。整個這個過程中力的走向始終是均衡的,不能為了伸直腿向後推膝蓋,導致膝超伸,這樣不僅阻礙了力的上下流通,同時還會損傷膝蓋。
可能暫時你的力量還不足以讓自已完全伸直雙腿,能做到哪做到哪,不要急。
有經驗的習練者:激活股四頭肌,使膝關節伸直。當膝關節伸直時,闊筋膜張肌也會幫助身體前屈,使股骨發生輕微的內旋,同時臀小肌也會幫助髖關節前屈。
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雙腿伸直,把坐骨送向最上方,如果你暫時還感受不到這些肌肉的啟動,可以把意識停留在這些肌肉的部位,去想像他們啟動收縮,並且通過他們的收縮讓髖關節前屈。可以通過這樣假象的方法訓練和加強肌肉覺知和控制能力。
03
手掌壓向瑜伽墊
初學者:可以將雙手放在瑜伽磚或者椅子上,手掌和指根處向下壓。
有經驗的習練者:小手臂旋前,將手掌手指根部壓向瑜伽墊,收縮肱二頭肌彎曲肘關節,將身體更多的拉向大腿,加深前屈幅度。
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肩關節外旋給肩頸創造更多的空間,加深前屈幅度
04
激活斜方肌,使肩膀遠離耳朵
初學者:肩膀後展下沉,避免聳肩。
有經驗的練習者:保持手掌固定在地面,激活下斜方肌,使肩膀遠離耳朵。收縮三角肌前側,和第三步驟中的收縮肱二頭肌一起作用,把軀幹更多的拉向大腿,使前屈更進一步。
這樣做的目的是:進一步給肩頸創造更多的空間,加深前屈幅度
瑜伽的練習講求循序漸進,在進行下一步練習時,要保證前面的所有步驟依然在練習的狀態,不放鬆,不丟掉。
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只要按照上面4個步驟來練習就可以了,不用考慮精微的精準的肌肉啟動,否則容易讓自己手忙腳亂。
對於有經驗的瑜伽習練者來說,可以試著一步一步的一點一點的加入精準的調整。在前屈中學會謙卑,這也許就是瑜伽的目的,瑜伽的練習不在於體式的展現,而在於每次練習,體式對於內心的啟迪。
我們需要很好的去掌握練習的方法,不管什麼類型的體式,細節才是王道!
文章來源: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