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07:00 |舟山晚報
網絡配圖
7月13日,舟山市婦幼保健院舉行兒童生長發育專科暑期義診活動,並特別邀請了浙大一院特聘專家、生長發育專家餘紹淼教授為孩子解讀骨齡,預測終身高。
網絡配圖
愛吃零食的8歲女孩性早熟了
定海的小筠今年8歲還不到,但乳房卻開始出現了硬塊。媽媽帶著她跑遍了上海杭州,但一直不能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這次聽說專家要來,小筠的媽媽帶著孩子來求診。
餘紹淼通過骨齡片評估,發現小筠的骨齡提前了一年半。由於已出現性早熟,預測其身高只有155.0釐米。他建議小筠的媽媽,如果需要幹預,正確的方法是先進行多項檢查,確診後再打性抑制劑,把性早熟的趨勢壓下去,再打生長激素將身高拉上來。這也是業界普遍公認的治療方案。
小筠為什麼會出現性早熟呢?
餘紹淼和小筠交談時,得知她平時有愛吃快餐、餅乾和巧克力等零食的習慣。「這個飲食習慣一定要改掉,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應該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零食吃多了,很容易傷脾胃影響健康,也容易誘發性早熟。」
9歲半的女娃想要突破遺傳身高
普陀的9歲半女孩小麥,身高只有119.5釐米。父母對此很是焦急,希望專家給個能增高的好辦法。
餘紹淼通過對骨齡片的仔細解讀,發現小麥現在骨齡和生活年齡基本同步。由於小麥爸爸的身高只有165釐米,媽媽身高只有150釐米,遺傳身高僅有152釐米左右。
根據其骨齡發育的情況,餘紹淼發現小麥的預測身高150cm不到。「如果想要突破遺傳身高,需要做生長激素檢查、性激素檢查、染色體檢查、微量元素及維生素D等檢查,才能根據情況再做針對性治療。」
聽說小麥終身高可以超過遺傳身高,小麥父母懸著的心放下了。
手掌是預估成年後身高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在外界眼中,身高是遺傳與後天環境綜合決定的,孩子能長多高在大人眼裡充滿了隨機和不可預測性。
然而,在餘紹淼眼裡,身高可通過科學的骨齡測評預測出來。從為運動員做身高預測,到為大眾預測身高及診治疾病,餘紹淼做評估看骨齡,一看就是33年。
他說,人的生長發育情況,除了用年齡多少歲來表示外,還有一個更為客觀的判斷標準,那就是骨齡。不同骨齡的骨頭具有不同的形態特點,根據當前骨齡可以推測骨骺生長板的成熟度,根據它就能算出「預估成年身高」。
餘紹淼說,而之所以拍手部X光片,是因為手掌是身體中擁有最多骨型的部位,包括手指骨、掌骨、腕骨共27塊骨頭,根據這些骨頭的成熟度,和資料庫相比對,就能估算骨齡。
如今已家喻戶曉的奧運明星傅園慧、葉詩文、孫楊等,也曾在入隊前由余紹淼對他們進行身高預測,檢測報告顯示,他們的預測身高與終身高相差不超過1釐米。
家長要把握好孩子的兩次關鍵性骨齡檢查關口
餘紹淼告訴記者,遺傳高是根據父母的身高用固有公式算出來的身高。這個身高可能因為疾病、飲食、睡眠、運動、心理等外界因素而不達標。「如果『預測高』遠低於『遺傳高』,說明這個小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了問題,有可能是疾病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生活習慣的原因。」
餘紹淼提醒,變聲和月經是標誌孩子進入青春期發育後階段的特徵。這個階段孩子的骨骼生長區(骨骺板)已開始融合,身高開始進入停長倒計時。因此,一定要在孩子變聲和月經前就關注孩子身高問題。特別是父母個子很高孩子個子不高,或父母都矮孩子卻高於同齡人的時候,都要引起關注,查明原因。
為避免不必要的遺憾,餘紹淼建議孩子一生應把握關鍵性的兩次骨齡檢查關口。一次是孩子四五周歲時;第二次是孩子八九周歲時,即青春發育期之前。可以說,拉響生長發育警報器的就是幼兒園和小學這幾年。
目前,社會上已有骨齡評測公益項目,家長們也應加強意識,關注孩子身高,定期檢測骨齡,別讓孩子的身高發生遺憾。
(原標題《孩子能長多高?四五周歲和八九周歲測骨齡 曾為孫楊做過身高預測的餘紹淼為島城40餘名兒童解讀骨齡》,原作者岑瑜、蔡錫鼎。編輯黃寧璐)
15003324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