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底能長多高?2歲之前就能預測,快來給孩子自查一下吧

2020-08-30 DrG科學育兒


導讀

今天繼續集中給大家:快速答疑。是不是良心公號,你們說的算!都是來自你們問的問題整理!


我孩子是不是長得不夠快?

身高夠不夠?會不會太矮了,是不是晚長?


這些都是各位媽媽們異常關注的問題。那麼,從嬰兒期到青春前期,孩子正常的身高發育模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看完本文,面對孩子的身高以及生長曲線,您也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啦。


建議先分享,後細讀~家族群也可以走一波~


只有願意學習的家長,才能把對寶寶的愛變成實際行動的愛哦!



正常生長的決定因素


孩子的生長發育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講,就是遺傳因素佔主導地位,後天因素對於身高也有影響。這些因素既可獨立作用,也可以系統發揮作用,改變孩子的遺傳生長潛能。


例如懷孕期間媽媽的營養和子宮內的環境因素,主要影響孩子出生時和出生後幾個月之內的身長、體重以及頭圍的變化,而遺傳的因素對於孩子的身高影響則出現的比較晚一些。


例如孩子出生的身長,與其成年的身高的相關係數僅為0.25,但是,2歲時的身高與成年身高的相關係數為0.8。


正常生長模式

兒童的生長並非勻速的


正常的生長反映了孩子的整體健康和營養狀態。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按照一定的規律生長。


有趣的是,目前的研究證實,孩子並不是每天勻速生長的,而是靜止一段時間,出現一個生長加速期,然後再靜止一段時間,迎來下一個猛長期。


有研究者在長達1年的時間內,對46名青春期前的健康孩子進行了身高的測量,測量頻率為每周3次。


發現這些孩子,在一年中存在3-6次的猛漲期,每個猛漲期的中位數時間為56天(範圍為13-155天);而在這3-6個猛漲期之間,穿插生長停滯期,其中位數時間為18天,(範圍為8-52天)。


有意思的是,生長也呈季節性,在秋季,孩子的生長速度降低,在冬季達到最低點,隨後在春季和夏季孩子的生長速度加快。

兒童平均身高的增長速度

咱們前面提到了,由於孩子的身高並非勻速增長的。因此監測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至少需要監測6個月的時間,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平均身高增長速度大致如下;


有的媽媽看了上面的表格,一對照自家的娃,媽呀,去年沒長夠,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放輕鬆,不用慌!


其實對於兒童而言,僅僅知道平均值是不夠的,因為還存在個體差異呀。


那麼,2歲以上的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的範圍是怎麼樣的呢?下面的表格列出了2歲以上孩子身高增長速度從第10到第90百分位的範圍(也就是說,在這個範圍內,都是正常的)。


出現身高的生長曲線偏移怎麼辦?

關於身高的變化,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2歲內的孩子,大部分(大概三分之二)會出現身高曲線偏離原來曲線的現象。


這個也給不少的媽媽造成了困擾,是不是我帶得不好,餵得不好,還是孩子超過6個月後母乳沒有營養了?其實,在除了疾病、營養等因素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外,這種現象,可能只是一種正常的發育軌跡的調整。

有研究表現,2歲以內的孩子,大概三分之二的孩子有生長曲線偏移的現象。其中大概三分之一的孩子生長曲線會跨越1條主要的生長曲線;四分之一的孩子生長曲線會跨越2條主要的生長曲線,而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孩子會出現跨越3條主要的生長曲線。

這個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出生後前面數月,孩子會受到宮內的生長模式的影響。這種宮內生長模式的調控激素最主要是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IGF-2),而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對於孩子在宮內身高生長僅僅起次要作用。


這一階段不能反應孩子未來的生長模式和遺傳身高趨勢。


孩子出生後生長速率的快速降低,與出生後性激素生成減少;同時原來的生長更加依賴於與營養相關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轉變為出生後更多的依賴生長激素有關。

慢慢的,遺傳因素的作用超越了宮內發育模式的影響,基本上孩子在生後的9-12個月,遺傳軌跡的趨勢基本完成。就會出現前面提到的跨越曲線的現象。


由於孕期母親營養良好,身材較矮的父母生的大嬰兒所處的高生長曲線百分位開始跨越曲線向下移動,而身材高大的父母生的小個子嬰兒百分位數向上移。


並非所有長得矮的兒童,

都是有問題的

2歲及以上的孩子,如果身高的曲線一直沿著比較低的百分位數生長,那麼可能是正常的。


只有身高曲線向下跨越2條主要的百分位數或者是身高的增長速度低於前面提到的正常值低限,才需要考慮就診評估。


其中家族性的矮小和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是最常見的正常模式的生長變異。

家族性矮身材: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父母雙方或者至少有一方比較矮。由於身高跟遺傳有著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如果父母矮,孩子的身高遺傳潛力就不大。


那麼怎麼判斷一個孩子長得矮,是屬於家族性的矮身材呢。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有三點:


1、 有家族史:首先父母至少一方矮。

2、 生長速度正常低限: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長是正常範圍的,但都處於正常範圍的低值,例如在2-4歲的時候,每年的身高增長剛好超過5.5cm;在4-6歲的時候,剛好超過了5cm。

3、 骨齡正常:除了上述2點,還有一項檢查可以幫助咱們判斷這種情況,那就是給這種孩子拍一個骨齡,往往是跟他的年齡相符合的。


家族性矮身材孩子的身高曲線圖


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


這個就是大家最最最熟悉的晚長了,有時候也稱之為晚發育者(latebloomer)。可不是每個長得矮的孩子都是晚發育者。這一類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特點的。


1、生長速度處於年齡段的正常低限:他們在出生的時候往往身長正常,然後,在3-6個月的大部分嬰兒開始出現生長速度下降的時候,他們降低的幅度更大、持續的時間更久。


與家族性矮身材的孩子相似,他們在青春期前的身高增長速度通常是正常值的低值,例如女孩子每年身高增長4-4.5cm,男孩子長3.5-4.5cm,所以他們的生長曲線可能一直沿著低於第3百分位數的曲線生長,但不會繼續往下掉,而是與之平行。


2、青春期延遲傾向:這一類的孩子,往往有青春期延遲的傾向,從而使得在進入青春期後,其身高出現一定程度的追趕。


3、骨齡落後: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標誌性的特徵除了身高增長速度處於正常低限之外,比較有特徵的是其骨齡落後,也就是說相對於實際年齡,骨齡比較小。


4、晚發育的家族史: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往往有家族史,仔細詢問父母發育的年齡,往往會發現,他們的父母雙方或者之一也有晚長的情況,表現為小的時候矮小,母親初潮在15-16歲甚至更晚;父親到高中甚至大學開始猛長。


怎樣預測孩子的身高


很多的家長,對於自己孩子未來能夠長多高,是非常好奇的。那麼,有沒有一些方式,可以提前知道孩子將來大概的身高呢。


答案是有的。


以下的方式,可以告訴我們孩子未來大致的身高,但是對於身高增長速度正常的兒童比較合適,對於身高增長有異常的孩子,容易有比較大的出入。


1、根據父母的身高來計算遺傳身高:

通過雙親的身高計算,具體的方式有父母身高中值修正法(the Corrected midparental Height,CMH)和FPH法(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ght):其中CMH最主要是考慮了遺傳的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部分因為營養不良或者疾病導致的身高問題已經能夠被解決,所以有一部分學者提出了另外一套公式來計算,這就是FPH法。


兩種方式的計算方法具體如下:

a、CMH法:

男孩:(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cm;

女孩:(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cm;

b、 FPH法

男孩:45.99+0.78X 父母平均身高±5.29;

女孩:37.85+0.75X父母平均身高±5.29

2、成年身高預測:

a、根據生長曲線軌跡延伸法預測:2歲以上孩子,如果身高增長速度正常,那麼根據孩子的當前的身高曲線,外推至18-20歲,可以預測其可能的成年身高。


b、根據骨齡預測:首先要測骨齡,知道孩子的骨齡後,有以下2種方式進行預測:B-P法和TW3法。

(1)B-P法(Bayley-Pinneau),B-P法成年身高預測表的研製依據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伯克利生長研究(Berkeley growth study)中192名正常兒童樣本,按發育正常、快速和慢速分組,分別計算了不同骨齡下的成年身高百分數,使用下面公式預測:

成年身高(cm)= 現身高(cm)/成年身高百分數


按照骨齡發育速度,分為:


分類

骨齡-年齡

正常

≤±1歲

快速

大於1歲

慢速

小於-1歲


然後查表格:


舉例:男,10周歲2個月,G-P法圖片骨齡10.0歲,身高130,查找上述表格為78.4,代入公式:成年身高預測=130/78.4X100=165.8cm

注意:該預測法適用於男6.0-18.5歲,女6.0-18歲,未包括幼兒。

(2)比如TW3成年身高預測是目前最新的方式。


該方式會根據RUS骨齡積分、孩子當前的身高、目前的實際年齡以及上一年的身高增長量進行計算。


計算公式為:預測身高=當前身高+aRUS積分+b

其中a為R積分係數,b為常數

這一項預測比較複雜,需要先測量骨齡,然後由醫生進行。

看了前面的介紹,是不是對於自家孩子的身高發育有一定的了解啦,也可以順便拿起計算器,算一算孩子能長多高哈。

相關焦點

  • 2歲就能預測未來身高?快來給孩子自查一下吧!
    那麼,有沒有一些方式,可以提前知道孩子將來大致的身高,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身高干預呢?答案是肯定的。 2歲預測未來身高法:出生後2年的身高增長與成年後最終身高密切相關。如果2歲之後孩子身高增長速度正常,那麼根據當前的身高曲線,外推至18-20歲,可以預測其可能的成年身高。
  • 2歲就能預測未來身高?快來給孩子自查一下吧
    如果2歲之後孩子身高增長速度正常,那麼根據當前的身高曲線,外推至18-20歲,可以預測其可能的成年身高。方法很簡單,男寶寶用2歲時的身高乘以2,得到的就是他成年後身高的一個粗略估算,女寶寶則用18個月時的身高乘以2,來估計她的成年身高。
  •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兩歲之前就能預測,看看你家孩子能長多高
    這個主要決定了孩子生長的潛能,從多個方面影響孩子的身高。究竟自己的孩子能有多高,可以通過相關係數大致預測一下。孩子出生時候的身高和成年時候的身高的相關係數是0.25左右,當孩子兩歲時候的身高和成年時的身高相關係數是0.8左右。
  • 寶寶身高計算器來啦!來測測你家寶寶能長多高吧
    身高這事兒主要靠遺傳,但是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哦~如何才能讓孩子儘可能長的高點?今咱們就來聊聊孩子的身高。身高的決定因素所有妞兒們都希望自己孩子長得高,但身高有70%都是遺傳因素決定的,我們只能儘量發揮剩下的那30%。
  • 告訴你一個預測孩子身高的數學公式!來測測你的孩子能長多高
    現在的父母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長不高,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長時間數據的跟蹤統計,一個孩子長多高,結合先天遺傳因素以及後期的培養,基本上可以判斷孩子的身高範圍。從出生到一歲,第一年應該平均長25公分,一歲到兩歲之間,平均長10-12公分,兩歲以後到青春開始發育之前,無論男女,一般每年長5-7個公分,到青春開始發育的時候,人類就進入了生長加速,在性激素的鼓動下,發生了身高的提速,女孩子一般一年長8-9個公分,男孩子一年長9-10個公分,這就標誌著孩子進入了第二個生長的高峰。
  • 我的孩子會長不高嗎?生長曲線能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文:掌欣 我的孩子以後能長多高呢?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的父母應該不存在吧。 早產寶寶的父母更容易擔心的是,我的孩子早產了,會不會影響未來的一切…… 身高當然也包括在內,今天掌欣就來認真科普一下,我們如何有效的預測以及監測孩子的身高發育。 生長曲線必須用! 新手父母,新手早產寶寶的父母們!
  • 孩子能長多高?答案就隱藏在父母的身高裡,運用公式就能算出來
    引言相信每一位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在心中或多或少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孩子長大後能長多高?」似乎每一個中國家長都害怕孩子以後身高比平常人矮,男孩的家長希望自家的小男孩能長成1米8的棒小夥,女孩的家長則怕孩子的身高長不到1米65,那麼該如何從小看「老」呢?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估孩子長大後的身高?
  • 想預測孩子以後能長多高?盤點4種計算方法,提前估算孩子身高
    我查了一下,發現其實預測孩子成年後身高方法並不難,而且預測方式不止一種:其中包括B-P法,TW法、RTW法、靶身高預測法、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生長模型、係數法、生長異常兒童成年身高預測法等。不過這個結果只能是預測,孩子以後長多高,一定會有一定的偏差。因為成年後長多高,先天的遺傳因素佔多半,後天的飲食、睡眠、運動也有一定的影響。
  • 我的孩子未來能長多高?這個預測方法每個媽媽都能學會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未來我的孩子能長到多高?相信很多媽媽都希望能擁有這種預測能力吧。有一個小工具,真的能科學預測未來孩子的身高!在這2~3年時間內,男孩要長7~10釐米,女孩應該每年生長6~8釐米,如果孩子生長每年低於6釐米,則要引起注意。如果孩子生長速率過快或是過慢,都屬於異常,可能會導致成年的身材矮小。所以家長在繪製曲線圖的時候,如果發現曲線異常,明顯和正常的曲線不符合,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 想要知道孩子將來可以長多高?這三個有效的預測方式不要錯過
    好吧,原來身高真心很重要,這也難怪現在很多媽媽經常會為孩子長不高擔憂。之前看一份研究報告,一個人的身高主要取決於父母雙方,但並不是說父母長得不高,孩子以後肯定是矮個子。畢竟除了70%的遺傳因素之外,還有30%的後天影響是可以改變的。還記得曾經很火爆的籃球明星林書豪吧,他的父母身高都只有168cm,高一的時候他也是只有161cm,不過後天運動太給力了,現在他的個人資料是身高191cm.
  • 中國寶寶0到6歲標準身高體重表,快來對比一下吧!
    所以在這裡懇求大家點一下公眾號的頭像,多看看丸子媽的幾篇歷史文章,這樣丸子媽可能就會多多出現在你的時間線上了,拜託拜託啦~好,接下來就是今天的正文啦↓↓↓↓↓↓小兒身高體重標準公式計算方法◆嬰幼兒體重標準測量公式: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
  • 孩子「高不高」,能長多高,看這幾個部位就能知道
    導讀:孩子「高不高」,能長多高,看這幾個部位就能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高不高」,能長多高,看這幾個部位就能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測測骨齡就知道
    「我的孩子長得夠高嗎?還能長高嗎?究竟能長多高?」這可能是每個家長心中繞不開的「靈魂拷問」。但光著急沒有用,如何對孩子的生長現狀和潛力作出正確判斷?靠年齡?靠比較?靠感覺?這都不是科學的做法,最終還是得靠「測骨齡」。可能你對這個名詞還很陌生,什麼是骨齡?怎麼測?別著急,繼續往下看,童童帶你了解骨齡知識,科學幫助孩子長高。
  • 你家孩子到底能長多高?FPH身高預測公式告訴你
    家長關心孩子身高,我是有切身體會的,平時出門遇上鄰居,總會寒暄,你家孩子又長高了,以後肯定是大高個;親戚朋友之間也會有點小攀比,你家的多高了?弄得家長們不免都有些不自信了。雖然無數偉人已表明,身高是多麼不重要,但我們凡人就是有這麼點樂趣,不是嗎?按照醫學觀點,下一代的身高基本符合一個規律,可以用公式測出。
  • 你的孩子能長多高?華西醫生:遺傳不是全部,後天還能助(長)攻(高)一下
    一、你的孩子能長多高快來測測吧!覺得父母身高高,孩子的身高就一定高,父母身高矮,孩子理所當然就長不高。」鄒黎醫生表示,事實上遺傳因素佔比為75%,還有25%是後天因素決定的。159cm,另外25%的後天因素決定了孩子是否能長到159cm,或者171cm甚至更高。
  • ...解析「兒童各項身高標準」,快來對照!看完就知道你家娃能長多高
    還被人「直言不諱」地懷疑過:「你倆這身高,他不應該這麼高啊?你們到底給他吃了啥?」因為被問過太多次,關於孩子的身高,我陸續寫過幾篇文章,針對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了集中答疑:你家娃到底能長多高?看完這些就都明白了;春天長高黃金期,娃不能出門怎麼辦?父母必知的身高9個真相。
  • 孩子能長多高,2歲前決定80%!
    研究發現,寶寶2歲是的身高和最終身高有80%的關係。寶寶3歲前是寶寶成長的第一個高峰期,在這個時期,遺傳因素可佔據影響寶寶身高因素的1/3,而環境因素可佔據2/3,在這個階段若寶寶的身高受到影響,那麼這些影響將伴隨寶寶一生。那麼,如何測量寶寶的身高是否屬於正常?
  •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你可以參考遺傳公式這樣算
    事實上,姚沁蕾3歲的時候身高就比一般同學高,當時就有1米1了,而在2016上半年曝光的照片中,有網友猜測她已經長到1米3,如今身高到了1米9媽媽的腰,有人推測她可能有1米5了。有專家甚至預測,姚沁蕾繼承了優良基因,未來身高可能會達到1米94到2米08之間。那麼,這個身高是怎麼來預測出來的?準不準確?
  • 小北鼻2歲就能預測未來身高?快來自查一下吧!
    「助長高」的營養素有多個,人們最熟悉的就是鈣,但即便補了充足的鈣,若沒有「搬運工」維生素D,它們也無緣進入人體,只能在消化道遊蕩一圈後與寶寶拜拜了,難以為寶寶所用。  「鈣+D」共同構成了骨骼生長發育的原料保障,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維生素A對寶寶身高發育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骨骼生長的根本。
  • 【身材矮小】父母都矮,想知道寶寶將來能長多高?關鍵是看它!
    決定孩子身高的因素當中,我們知道,遺傳佔了很大的比例。可是有的父母不高,但孩子卻很高,或者父母很高,但孩子身高卻一般。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通過骨齡還可預測兒童的成年身高,通過分析知道孩子問題出在哪,指導內分泌臨床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