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大典籍》出版首發 首次合璧中醫經典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醫四大典籍》出版首發 首次合璧中醫經典

2017-12-16 20:42: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醫四大典籍》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曹洪欣和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傳統醫學中心主任武國忠主編的《中醫四大典籍》16日在京出版首發。該書首次將《黃帝內經》《仲景全書》《藥王全書》《本草綱目(金陵初刻版)》四種合璧出版。

  在16日的出版座談會上,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表示,這套書從出版的形式和內容上,都是致力於對中醫經典的呈現。讀者能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中醫經典,更對中醫藥的發展有著積極發展和促進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周杰指出,在中醫文化裡,中醫的博學是中醫思維的一個基礎,所以這四部經典合輯的問世在中醫發展史上都是裡程碑的。經典著作要傳給後世,但是如何傳,讓後人如何來理解經典,這就需要一個「悟」字。這套書是曹洪欣和武國忠先生以及中醫藥學的佼佼者共同完成,兩位主編在中醫藥領域深耕多年,見識卓著,成果頻出,他們把自己的「悟」投注在這套書中,並非簡單的整理故紙。

  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對該書文獻整理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他表示,在中國醫學文化延綿永續的過程當中,師承的口傳心授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沒有經典就沒有依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獻是基礎。《中醫四大典籍》重新整理出版,就是給現代和今後中國醫學進一步築基。

  《黃帝內經》託名黃帝所作,是中醫理論奠基之作。現在所見的《黃帝內經》,是一部由戰國至兩漢不同時代的醫家,搜集當時醫學成果,整理加工和補充成篇,匯集而成的醫學巨著。《仲景全書》即《傷寒雜病論》,約成書於公元二〇五年,為世稱「醫聖」的東漢名醫張仲景所撰。是第一部中醫理、法、方、藥俱備的經典著作。《藥王全書》包括《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分,為世稱「藥王」的唐代名醫孫思邈所撰。這兩部書充分反映了唐初醫學的高度發展水平。成書以來,《藥王全書》不僅在國內深受歡迎,同時還影響到了國外,如朝鮮、日本等。《本草綱目》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編撰的醫藥學巨著。問世以來,《本草綱目》先後刊刻三十餘次,明代胡承龍刻印的本子為《本草綱目》最早的版本,世稱「金陵本」。本次整理,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影印出版的金陵版《本草綱目》為底本,以人民衛生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校點本為主校本,參考其他有關文獻整理而成,力求反映金陵初刻本《本草綱目》的原貌。

  武國忠介紹,此次合璧出版全部採用簡體豎排,以方便醫務人員、醫藥院校師生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閱讀,使之能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普及與應用。同時採用善品堂定製安徽涇縣純手工宣紙印刷,雙色精印,湖州真絲絹面,耿絹包角,傳統古法線裝,金絲楠木櫃裝藏,突出版本甄選、古本輯復、文字校正、經典解讀等方面發掘整理研究。(完)

相關焦點

  • 法國來的「洋中醫」 用法文翻譯中醫典籍
    10年前,阿貝樂只帶了一個背包就飛到中國成都求學中醫時,並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在成都一呆就是10年,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他先後翻譯了《傷寒論》《醫理真傳》《脾胃論》《四聖心源》《神農本草經》等中醫典籍,其中很多都是首次被翻譯成法文。
  • 中醫典籍目錄學
    封面書籍(如上圖所示)從左到右依次是:《宋以前醫籍考》《醫籍考》《中國醫籍續考》《中國醫籍補考》《續修四庫全書書目提要—子部》《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匯考》《中國古醫籍書目提要》《現代版中醫古籍目錄1949-2012》都是目錄書,基本涵蓋了歷代中醫典籍,可以相互參照
  • 新書推薦 | 中醫典籍與文化十講
    就著述立意而論,劉鵬博士的《中醫典籍與文化十講》(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正是衝著葉氏提出的「教事」目標——針對在校大學生中醫藥文化的教化、啟迪而寫的。2020年,他的這本書已被廣州中醫藥大學確定為學生公選課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全國中醫藥院校首設的基礎醫學成果進課堂的實踐成果。
  • 全國中醫經典能力等級考試首次試點聯考順利開考
    日前,在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和全國中醫藥院校的大力支持下,由中醫教指委主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協助的全國中醫經典能力等級考試首次試點聯考順利開考。考生覆蓋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教育層次,面向中醫藥院校各專業在校生,考試內容涉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著作為代表的中醫四大經典相關內容,考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中醫教指委對聯考工作高度重視,主任委員谷曉紅多次親自部署相關工作。
  • 《經典中醫研究》,中醫人的免費論文發表平臺!
    為了中醫人自己的話語權,TMR Publishing Group成立了,旗下的《經典中醫研究》等您投稿。《經典中醫研究》(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CCMR)是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性國際中文期刊,由TMR Publishing Group出版,同時也是太湖大學的校刊,阿根廷中華針灸文化學會的官方期刊。現已被知網(CNKI Scholar)、維普、超星等資料庫收錄。
  • 【典籍漫談】中醫叢書概說
    中醫叢書的基本概念         在我國種類繁多的叢書群中,中醫叢書屬專門性叢書類。但如果把中醫叢書看成是獨立的體系,它自身又可分為綜合性的和專門性的兩種。綜合性中醫叢書兼收祖國醫藥學各類書籍,所收內容最少也在兩類以上。
  • 《中華中醫古籍珍稀稿抄本叢刊》第一輯首發—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8月22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共同編纂出版的《中華中醫古籍珍稀稿抄本叢刊》(第一輯)首發。   院士專家就《中華中醫古籍珍稀稿抄本叢刊》出版的重要性、對傳承和保護中醫古籍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對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乃至生命科學發展所能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科學傳播中的價值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他們認為,叢刊的出版是對現世珍稀孤本資源的搶救性保護,也是有效傳承和利用中醫藥珍貴古籍文獻資源的重要突破和舉措。
  • 王三虎教授:突出四大經典的中醫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 山海精舍
    突出四大經典的中醫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王三虎2020
  • 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畢業開始學中醫
    昨天,《黃帝內經》的譯者——中醫典籍翻譯專家、上海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李照國教授接受了晚報的專訪,他說他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能把中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重新翻譯,向世界更好地傳播宏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20多年翻譯成《黃帝內經》  走進李照國教授的辦公室,入眼便是一大堆他翻譯的中醫著作。
  • 被忽視的中醫古籍,高達13455種的書籍,卻有誰在讀?
    中醫典籍到底有多少,筆者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室的書架上看到一本2006年版的《中國中醫古籍總目》,這是一本目錄書,裡面收錄了幾乎所有能夠查詢到的中醫類古籍圖書及其版本情況,書中記載中醫典籍總數是13455種。
  • 朱世增:加重中醫院校古漢語和中醫經典課程比重、英語選修
    2019年10月20日發布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第四條《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提出:「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中醫藥專業主體地位,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為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清晰的改革思路。
  • 2020年中醫執業醫資料(含實踐技能視頻+考試大綱+四大經典)免費領!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資料202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最重大改革就是新加入四大經典的考核,其實2018年就有人說要加四大經典,到今年才真正加上,據說今年的新大綱是歷時兩年才編寫出來的,這說明早在18年就開始計劃對中醫執業醫師考核進行改革,學中醫必須要讀的就是四大經典,俗話說沒讀過四大經典的醫學生不是好中醫,今年大綱新增四大經典旨在提高大家對於經典的重視
  • 《中醫四大名著》豪華精裝版(全8冊)
    1578 年 明 李時珍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本草綱目 李時珍可是,為什麼「中醫四大名著所以它屬於祖國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被歷代推崇為方書之祖和治療雜病的典範,林億謂其「施之於人,其效若神。」
  • 固生堂中醫:助力黃煌經方論壇落地南沙,持續傳承中醫經典
    為深入學習國家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加強名老中醫經驗的學術傳承以及經典醫學的學習,促進中醫藥傳承。2020年7月24日,由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聯合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聯合舉辦的「第一屆黃煌經方醫學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廣州南沙經方臨床應用研修班」正式開班。
  • ...閱讀漢語醫藥典籍的「中國通」——一名墨西哥行醫者的中醫針灸...
    新華社墨西哥城8月23日電 通訊:從一無所知的「老外」到閱讀漢語醫藥典籍的「中國通」——一名墨西哥行醫者的中醫針灸情懷新華社記者吳昊 許睿 李麗洋30多年前,墨西哥小夥子託馬斯未曾想過
  • 【中醫英語】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中醫英語》)《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之一,大約成書於先秦、漢初之際,由《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組成,共18卷,162篇,約14萬字。其理論可細分為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診法學說、治則治法學說、養生學說和五運六氣學說等類別。
  • 《中醫對外翻譯傳播研究》出版
    本報訊 (記者洪玉華)上海科技出版社近日推出《中醫對外翻譯傳播研究(上、下冊)》。該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成果。  《中醫對外翻譯傳播研究(上、下冊)》對中醫國際傳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進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對中醫國際傳播中的語言和文化的表達及釋義進行了重點闡釋。
  • 「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馮崇廉師從國醫大師、中醫泰鬥鄧鐵濤,從事中醫臨床與教學工作30多年,注重運用中醫思維進行臨床指導,善於辨證使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症,曾獲「廣東省名中醫」「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南粵最美中醫」等稱號。 跟師鄧老入門中醫 悟經典終成「鐵桿中醫」 「我曾祖父是中醫,算是有些醫緣,但學中醫純屬偶然。
  • 中醫分三品,為什麼說真正的中醫一定在民間?
    1959年,根據這些草稿,正式編寫了中醫院校稱為「一版教材」的標準版中國中醫教科書。目前中醫系統認為最權威的版本,是1963年出版的「二版教材」。文革期間「簡化內容」後出版了三版教材,後來1978年的四版教材,以及1982年的五版教材等,都是在這個版本上「重新補充修訂」而成的。
  • 市中醫醫院舉辦中醫經典大講堂
    本報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鞠聖嬌通訊員王菲菲)為慶祝第二屆「中國醫師節」,貫徹實施傳承經典著作、經典方劑和經驗心得的「三經傳承」戰略,聊城市中醫醫院將8月定為「中醫經典學習月」。近日,醫院醫務科誠邀山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丁元慶教授來院成功舉辦了「中醫經典大講堂」,近200名臨床科室主任、醫師以及住培醫師、基層醫療機構中青年骨幹醫師參加,會場座無虛席,學習氛圍濃厚。  丁元慶,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全國第六批、山東省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齊魯傷寒流派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