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倪俊卿)縣城裡的退休幹部馮學義回到家鄉禹州市萇莊鎮五坪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了!消息傳到五坪村,當地老百姓以高腳社火、竹馬旱船的行式表示歡迎。至此,已經癱瘓近一年的五坪村黨支部有了擎旗手。
五坪村位於禹州市西北部的薈萃山南麓,距禹州市區45公裡,北與新密相鄰,西與登封交界,屬於「三不管」地方。全村14個村民組,22個自然村,1200口人,分別居住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溝溝嶺嶺間,山地5000餘畝,道路不暢通,經濟不發達,各方麵條件落後,是許昌市脫貧攻堅的重點村。2018年村「兩委」換屆開始,由於多種原因,黨支部書記一直沒有合適人選,空缺長達近一年。支部缺了領頭人,人心渙散沒了魂,各項工作被動,處於混亂狀態。
現年63歲的馮學義是土生土長的萇莊鎮五坪村人,曾在萇莊鎮擔任副書記職務,後調入禹州市煤炭局工作。由於他為人處事腳踏實地,2017年退休後被鄭州市一家企業聘任為辦公室主任。
脫貧致富不能讓一個村掉隊!萇莊鎮黨委、政府對五坪村的狀況高度重視,著力解決。通過多方走訪了解五坪村黨員幹部群眾,物色合適支部書記人選,各方面意見信息匯總都指向最佳人選馮學義。於是萇莊鎮黨委派人做工作,請馮學義回到家鄉擔任五坪村的黨支部書記,釋放夕陽光輝。馮學義看到五坪村黨支部這種狀況,非常著急,黨的工作受損失,群眾不富裕,他比什麼都難受,於是他決定回五坪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消息傳來,馮學義的家人和朋友感到不可理解。鄭州的企業老闆以加薪挽留,老伴埋怨他放著清閒不清閒,兒子說他為黨的事業兢兢業業幹了一輩子可以歇歇了,女兒勸他少蹚渾水找麻煩,社會上更是說啥的都有,說他「官癮」沒過夠,當了大官當小官。面對家人的反對和眾人的質疑,馮學義說:「共產黨員就要時刻聽從黨召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有黨和政府做堅強後盾,有群眾支持,我只要遇事出於公心不留私心,為群眾辦事實心誠心,帶領黨員幹部聚力凝心,脫貧致富協力齊心,就一定能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從而說服了全家人支持他的選擇。
馮學義上任伊始,首先健全了村「兩委」班子,然後對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明確分工,並按照「一編三定」的工作機制,對全村30名黨員進行編組定崗定責。藉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月10號的主題日黨員幹部學習活動。通過學習,黨員幹部帶頭作用調動起來了,支部戰鬥力發揮出來了。
馮學義根據五坪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提出了「人文旅遊、綠色發展」的思路,著力解決守著旅遊資源不利用、不會用的問題。五坪村所屬的薈萃山主峰海拔792米,是百裡具茨山的西起第一峰,與新鄭市境內的始祖山東西遙相呼應,互為伯仲。這裡雖然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卻有著諸多的原始生態原貌、自然景觀,如落雁坪、神頭寨、大小石岔、龍潭溝、石門溝、天井洞等,另有人文景觀鄭韓古長城遺址,明清年間的古石寨,允諧寨、張家地主莊園、18條石券洞,還有保存完好的早些年大隊部、小學、代銷點、衛生室、縫紉社、鐵匠爐、電影隊等古石寨聯合辦公原貌舊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村人用鐵鍬、小推車歷時兩年修建的五畝蓄水池等,這些都為現代人們了解那個年代生活的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歷史景致。如果對這些充分加以利用,同時依靠五坪村5000多畝紅膠泥的土質,種植特色農作物、中藥材、山核桃、山楂等,利用林間空地散養柴雞,改變傳統的一麥一秋的種植模式,把全村打造成林果成片、雞鴨成群、春夏觀景、秋冬收儲的特色農業、生態旅遊一條龍項目,將對五坪村脫貧致富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有了好資源、好項目,道路不暢通,景點去不到,還是沒效益。過去五坪村道路坡陡彎急,坑窪狹窄,交通傷亡事故頻發。要致富,先修路。解決制約發展的出行難問題是當務之急、民心工程。村支部擴修道路的決定經「四議兩公開」通過並報上級批准後,馮學義就立即組織人員入手實施。修路於2019年的農曆七月初十正式破土動工後,僅用了10天的時間,就打通了村部至登峰界的道路。他親臨施工現場,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六十多歲的人了,仍然和年輕人一樣吃住在道路施工現場。在擴修五坪村部到禹密縣道公路、登封界公裡、主幹道10公裡公裡施工時,馮學義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不等不靠,多方籌措資金,主持召開在外工作人員和知名人士座談會,牽頭成立五坪村愛心協會,發動全村群眾自願捐款修路。全村270戶就有210戶進行捐款,3天時間就籌得資金20多萬元。三個月時間,動用挖掘機、鏟車十餘臺,填挖土石方十餘萬立方米,修通了村部到縣道、村部到登封界、新密界、張溝村共計10公裡、路寬8--10米的路基,村內各村之間的道路擴寬工作也接近尾聲,下一步按計劃將籌措資金進行路面水泥硬化。看到整修擴寬的道路,五坪村群眾高興地說:「咱村就需要這樣不計私利的幹事創業者。有馮學義這樣的領路人,五坪村脫貧致富有希望了!」
目前,馮學義正在帶領五坪村的黨員幹部在脫貧致富工作中砥礪前行,老當益壯,如同辛勤耕耘的老黃牛,不需揚鞭自奮蹄,甘願奉獻自己的夕陽餘暉。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